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3讲泄利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瓜子味甘微寒,功能排脓利湿,降痰清肺,润燥导滞。可用于肺痈,肠痈,肺热痰多的咳嗽和大便干燥。治肺痈(肺脓肿)常配合桃仁、桔梗、生苡米、芦根等同用。治肠痈(阑尾炎)常与生大黄、丹皮、苡仁、连翘、赤芍、败酱草等同用。治肺热痰多,常与知母、贝母、瓜蒌、杏仁等同用。
用量:冬瓜皮一般为15~30克,病重者也可用到60克。
冬瓜子一般为9~15克,治肠痈、肺痈有时可用到30克。脾胃虚寒,大使溏软者不宜用。

冬葵子
冬葵子甘寒滑利,能利尿、滑肠、通乳。配车前子、猪苓、茯苓、瞿麦、萹蓄、滑石,可用于小便淋痛、尿少、尿频兼有大便燥结之症。配通草、王不留、炙山甲等,可用于乳汁不通。配漏芦、瓜萎、白芷、赤芍等,可用于乳痈初起。近些年来,曾利用本品有滑利通窍的作用,配合金钱草、海金沙、牛膝、泽兰、泽泻等,用于泌尿系结石,有一定帮助。例如一患者,两天来右下腹部剧痛,疼痛向腰部及尿道放射,尿短赤而痛,大便干。舌苔黄,脉滑数。诊断为湿热淋兼砂石淋。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经用:冬葵子15克、牛膝15克、泽兰、黄柏各12克、泽泻9克,猪、茯苓各15克,金钱草30克、萹蓄12克、生大黄6克、乌药6克、瞿麦12克、黄芩10克。水煎服。共服两剂,在排尿时,排出黑褐色结石两小块(小些的如大米粒大小)而痊愈出院。仅供参考。
车前子清利湿热而通淋,兼能利湿止泻。冬葵于滑利达窍而通淋,兼能滑肠通便。
王不留通行血脉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滞而通乳。
用量一般为6~9克,特殊情况也可用到15~30克。
本品为滑利通达之品,故孕妇及无实邪者不宜用。

番泻叶
番泻叶味甘苦,性寒凉,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治疗火热内结的便秘,可取本品5~7克,用开水浸泡约半小时,取汁分两次饮服,隔4至5小时服一次(服第一次如即泻下,第二次即可停服)。习惯性便秘者,可于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即可。
本品小量使用可清除胃热而开胃进食,适量应用可泻下通便,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甚或呕吐。通便泻下一般用3~7克,或用水泡服或入汤药煎服。
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可通过乳汁使哺乳的小儿泻肚;本品还有使身体下部充血的作用。故授乳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孕妇及有痔疮者都不适用。

防      己
防己大苦辛寒。功能利水、祛风,通行经络,泻下焦血分湿热。
本品配黄芪、桂枝、白术、茯苓等,用于风水(头面、四肢浮肿,兼有恶风、骨节疼痛,脉浮)、皮水(四肢水肿明显)证。例如防已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茯苓、桂枝、甘草)等。这时可适当加用麻黄、桑皮、冬瓜皮等兼以宣肺利水。配威灵仙、苡米、羌活、独活、红花、赤芍等,可用于风湿痹证的关节肿痛、肢体挛急等症。配木瓜、苡仁、地龙、牛膝、槟榔、茯苓等,可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下肢浮肿、疼痛、脚肿,湿脚气等症。配木通、泽泻、猪苓等,可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等症。
防己有汉防己和木防已两种,作用大致相同。但仔细分析,也微有不同,一般说汉防已偏于祛湿利水,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湿脚气时适用;木防己偏于祛风通络、止痛,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时适用。若处方上只写防己, 药店一般习惯即给“汉防己”,如须选用木防己时,药方上一定要写明“木防己”。
通草甘淡,祛气分之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之湿热。
木瓜酸温,化湿兼能舒筋活络,善治筋挛,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能通络泻热,善治水肿,脚气。
据近代报导,木防己有治各种神经痛的作用,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结核胸痛、各种肌肉痛、肩凝、闪挫、胃痛、月经痛等。
用量一般3~9克。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使用,恐害胃伤中。近代报导汉防已用小剂量可使尿量增加,用大剂量反使尿量减少。     本品性善行,阴虚及无湿热实邪者忌用;热在气分者也不宜用。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有三:1、利水除湿;2、宁心安神;3、益脾止泄。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葶苈子、橘红、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肝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气弱等证。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香、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
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0。6~0。9克冲服)等同用。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茯苓一般指白茯苓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抱松根而生者,称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肝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9~12克。茯苓皮可用15~30克。茯神木可用15~30克。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甘      遂
甘遂苦寒,有毒。功能泻逐水饮,是逐水猛剂。可用于重症腹水、胸水、水肿的实证。例如配黄芩、木香、砂仁等,用于水臌(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配芫花、葶苈子、杏仁等,用于水饮停聚胸胁(胸水)。配芒硝、大黄,用于外感邪热与内蓄水饮结聚于胸胁脘腹之间(结胸)。配牵牛子,用于水肿腹满(肾性水肿)等等。
本品入肺、脾、肾三经,能逐泻上中下三焦之水邪痰饮,使水从大便泻出。可以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
本品所含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多作为散剂或丸剂使用。
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也较大;煨甘遂泻下作用较弱,毒性也较小;用醋炙后,可减缓其泻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本品反甘草,与甘草同用则毒性增强。
用量:生甘遂0。3~l克;煨甘遂、醋炙甘遂1。5~3克。宜先从小量开始,根据情况渐渐加量。
本品为逐水峻泻剂,泻力猛烈,虚证、体弱及孕妇忌用。
                        

海金沙
海金沙甘淡性寒,有利尿作用,能清利小肠与膀胱湿热。主要用于各种淋病。例如:配石韦、萹蓄、木通、猪苓、茯苓、泽泻、黄柏等,用于热淋;配冬葵子、金钱草、滑石、车前子、猪苓、石韦等,用于砂石淋;配黄柏炭、白茅根、泽泻、瞿麦等,用于血淋。
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用海金沙配合冬葵子、牛膝、金钱草、泽泻、泽兰、赤芍、槟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时可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曾有二、三例输尿管结石,用药后结石由尿道排出,经X线拍片证实)。腰痛明显的可配用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乳香、没药等。
瞿麦、萆薢、海金沙皆用于治淋,但瞿麦多用于治血淋,萆薢多用于治膏淋,海金沙多用于治石淋。
用量一般为3~9克。单用本品时,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体虚尿频、无湿热者忌用。

滑石
滑石甘淡性寒。功能利水祛湿,通淋滑窍(滑利尿道)。清暑止渴。常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砂淋等所致的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可与猪苓、泽泻、车前子、瞿麦、海金沙、冬葵子、萹蓄等同用。滑石淡可渗湿、寒能清热,适用于暑热病(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自汗、脉濡滑等)与湿温病(身热不很高但多日难退,身重嗜卧,神情淡漠,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而腻,脉滑缓)。治暑热病常与甘草(如六一散)、扁豆、扁豆花、竹叶、荷叶、绿豆衣等同用。治湿温病常与苡米、通草、佩兰、白豆蔻、大豆卷等同用。治疗中暑呕吐、泻利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竹茹、半夏曲、茯苓等同用。
滑石粉外用有滑润皮肤、清热祛湿的作用。可用于痱子、湿疹、脚趾湿痒等病。可以单用,也可以与石膏、枯矾、薄荷等同用。冬葵子与滑石都能利尿滑窍,但冬葵子兼能通乳汁,滑石兼能清暑热。通草、木通、滑石皆能利小便,但通草能引肺热下行而利小便;木通能导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能除膀胱湿热而利小便。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用量一般为9~30克。脾胃虚寒、滑精、小便多者忌用。

火麻仁
火麻仁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为滋润滑肠的通便药。适用于老年人、热性病后、产后等由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燥结。常与郁李仁、桃仁、爪蒌仁、熟大黄、蜂蜜等同用。
黑芝麻、火麻仁均可滋润通便,但黑芝麻偏于滋补肝肾、养血益精而润燥,火麻仁则偏于缓脾生津、增液润肠而通便。
用量一般为9~15克,燥结重者也可用至20~25或30克。

金钱草
金钱草甘苦微寒。有利水排石作用,能清利肝、胆、膀胱、肾经湿热。主要用于利尿通淋(石淋)和排除结石(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右、膀胱结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