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正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矣。继宗踊跃。礼谢而退。

  【标05】鸟窠道林禅师

  【颂】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心。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归于西湖。【标06】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以为名。【标07】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颂】白居易侍郎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甚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标08】北宗神秀禅师

  少亲儒业。博综多闻。俄舍爱出家。寻师访道。遇五祖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祖默识之。深加器重。
  ○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标09】嵩岳慧安国师

  唐贞观中。至黄梅谒忍祖。遂得心要。
  ○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然于言下知归。让乃即谒曹溪。
  ○【标10】武后征至辇下。待以师礼。与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邪。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后闻稽颡信受。

  【标11】蒙山道明禅师

  【颂】【标12】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盘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邪。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卢曰。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标13】寿州道树禅师

  年将五十出家。遇秀禅师。言下知微。乃卜寿州三峰山。结庵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谭诡异。于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萨罗汉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师之学徒。睹之。皆不能测。如此涉十年后。寂无形影。师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标14】降魔藏禅师

  遇北宗盛化。便是抠衣。秀问曰。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水怪。汝翻作魔邪。师曰。有佛有魔。秀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师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

  【标15】福先仁俭禅师

  自嵩山罢问。放旷郊廛。谓之腾腾和尚。有了元歌。行于世。

  【标01】破灶堕和尚

  【颂】隐居嵩岳山坞。【标02】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杀物命甚多。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曰。是恁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侍僧无言。师曰会么。僧曰不会。【标03】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后义丰禅师举似安国师。安叹曰。此子会尽物我一如。可谓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难构伊语脉。丰问曰。未审甚么人构得他语脉。安曰。不知者。时号为破灶堕。
  ○僧问物物无形时如何。师曰。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其僧乃礼谢。师曰。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标04】嵩岳元圭禅师

  谒安国师。顿悟玄旨。遂卜庐于岳之庞坞。一日有岳神乞戒。师即为张座。付五戒已。神乃曰。我神通亚佛。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竦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标05】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曰不能。师曰。是谓五不能也。【标06】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

  【标07】终南山惟政禅师

  【颂】【标08】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张者。帝以其异。即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遂贮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通强记。乞 诏问之。帝即颁诏。师至。帝问其事。师曰。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现。且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邪。非常邪。信邪。非信邪。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师曰。陛下已闻说法竟。皇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

  【标09】嵩山峻极禅师

  【颂】僧问。如何修善行人。师曰。担枷带锁。曰如何是作恶行人。师曰。修禅入定。曰某甲浅机。请师直指。师曰。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汝问我善。善不从恶。僧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所以道。善恶如浮云。俱无起灭处。僧于言下大悟。后破灶堕闻举。乃曰。此子会尽诸法无生。

  【标10】保唐无住禅师

  【标11】唐相国杜鸿渐问曰。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师曰然。公曰。此三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公曰。后句妄字。莫是从心之忘乎。曰。从女者是也。公曰。有据否。师曰。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公闻。疑情荡然。公又问。师还以三句示人否。师曰。初心学人。还令息念。澄停识浪。水清影现。悟无念体。寂然现前。无念亦不立也。
  ○【标12】于时庭树鸦鸣。公问。师闻否。师曰闻。鸦去已。又问师闻否。师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师乃普告大众曰。佛世难值。正法难闻。各各谛听。闻无有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无生灭。闻无去来。公与僚属大众。稽首又问。何名第一义。第一义者。从何次第得入。师曰。第一义。无有次第。亦无出入。世谛一切有。第一义即无。诸法无性性。说名第一义。佛言。有法名俗谛。无性第一义。公曰。如师开示。实不可思议。

  【标13】西域崛多三藏

  于六祖言下契悟。后游五台。见一僧结庵静坐。师问曰。孤坐奚为。曰观静。师曰。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作礼问曰。此理如何。师曰。汝何不自观自静。彼僧茫然。师曰。汝出谁门邪。曰秀禅师。师曰。我西域异道最下种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于道何益。

  【标01】韶州法海禅师

  【标02】初见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喻。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师信受。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标03】吉州志诚禅师

  初参秀禅师。后往曹溪质疑。六祖曰。汝师若为示众。师曰。尝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标04】师曰。未审大师。以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师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标05】匾担山晓了禅师

  有忽雷澄禅师撰塔碑。其略曰。师住匾担山。号晓了。六祖之嫡嗣也。师得无心之心。了无相之相。无相者森罗眩目。无心者分别炽然。绝一言一响。响莫可传。传之行矣。言莫可穷。穷之非矣。师得无无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