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归(一两) 丹皮(五钱) 萝卜子(一两) 红花(三钱) 水煎服。一剂腹内必作雷鸣,少顷 
下恶物满桶,如血如脓,或有头无足之虫,或色紫色黑之状。又服一剂,大泻大下, 
而恶物无留矣。然后以人参一钱、茯苓五钱、薏仁一两、山药二两、白芥子一钱、陈皮五 
分、白术二钱,调理而安。 
前方用攻于补之中,虽不至大伤脏腑,然大泻大下,毕竟元气少损。故秽尽之 
后,即以参、苓、薏、药之类继之,则脾气坚固,不愁亡阴之祸也。或问此等之病, 
既非水臌,初起之时,何以知其是虫臌与血臌也?吾辨之于面焉,凡面色澹黄之中, 
而有红点或红纹者是也;更验之于腹焉,凡未饮食而作疼,既饮食而不痛者是也。 
苟面有红点、红纹与既饮食而不痛,即可用逐秽消胀汤减半治之,亦一剂而即愈也。 
但下后毋论新久,必须忌盐者一月。苟若不忌,必至再病,则难治矣。 
此症用雷逐丹亦神效。 
雷丸(三钱) 当归 白芍(各五钱) 红花(一两) 雄黄 浓朴 槟榔(各二钱) 枳实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一剂下恶秽一桶愈。 
人有上身先肿,因而下体亦肿,久之一身尽肿,气喘嗽不得卧,小腹如光亮之色,人以为水臌 
已成,谁知是水臌之假症乎。夫湿从下受,未闻湿从上受者也。凡人脾土健旺,必能散精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致水气之上侵。惟脾土既虚,饮食不化精而化水, 
乃邪水而非真水也。真水既无所生,则肾中干涸无非火气,于是同任、冲之属火者俱逆而上出。是 
水从火溢,上积于肺而嗽、奔越于肺而喘,既喘且嗽,身自难卧;散聚于阴络而成跗肿,故先上肿而后 
下肿也。似乎治法亟宜治肾矣,然而火盛由于水衰,而水衰实先由于土衰也,补土其可缓乎。惟是 
既补脾以健土,必至燥肾以旺火,故补脾又必须补肾,而补肾又必须补脾,所贵二者之兼治也。方 
用二天同补丹∶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二两) 肉桂(三分) 诃子(一钱) 百合(五钱) 
水煎服。二剂而喘嗽轻,又二剂而喘嗽止,十剂而肿胀消,再十剂全愈。 
此方无一味非治脾之药,即无一味非补肾之药也。健其土而不亏夫肾,滋其水 
而不损于脾,两相分消而又两相资益,得利之功而无利之失,治水臌之假症,实有 
鬼神不测之妙也。 
此症用芡术汤亦效。 
白术 芡实(各二两) 茯苓(一两) 肉桂(一钱) 车前子(五钱) 水煎服。二剂轻,四剂又 
轻,十剂愈。 



卷之五

厥症门(七则)

属性:人有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 
此阳厥也。乃阴血不归于阳气之中,而内热如焚,外反现假寒之象,故手足冷也。 
此等之症,伤寒中最多。但伤寒之厥乃传经之病,必热至五、六日而发厥,非一日 
身热而即发厥者也,故不可用伤寒之法以治此等之厥。然而虽不同于伤寒,而内热 
之深,正未尝少异。夫厥乃逆也,逆肝气而发为厥;厥乃火也,逆火气而发为热。 
热深而厥亦深,热轻而厥亦轻,故不必治厥也,治热而已矣。惟是厥发于日,阳离 
乎阴也。无阴则阳无所制,离阴则阳无所根据,阳在里而阴在表,自然热居中而寒现 
外矣。治法泻其在内之火,则内热自除而外寒自散。然而,火之有余仍是水之不足, 
泻火之中而佐之补水之味,则阳得阴而有和合之欢,断不至阴离阳而有厥逆之戾也。 
方用安厥汤∶ 
人参(三钱) 玄参(一两) 茯苓(三钱) 白薇(一钱) 麦冬(五钱) 生地(五钱) 
天花粉(三钱) 炒栀子(三钱) 白芍(一两) 柴胡(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厥定, 
再剂而身凉矣。凡日间发厥之症,俱可治之,无不神效。 
此方和合阴阳,实有调剂之妙。助阳气而不助其火,生阴气而不生其寒,祛邪 
而不损其正,解郁而自化其痰,所以定厥甚神,返逆最速也。 
此症用黄连定厥汤亦效。 
黄连(二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一两) 贝母(三钱) 菖蒲(五分) 水煎服。 
一剂即回,二剂愈。 
人有夜间发热,一时厥逆昏晕如死人状,惟手足温和,喉中痰响,不能出声, 
此阴厥也。乃阳气虚而不能入于阴血之中,以致鬼神凭之,往往厥逆也。直中阴寒 
之症,多有一时发厥者,但彼乃阴寒而猝中,此乃阴热而暴亡,各有不同。阴寒之 
厥,手足筋脉多青,灌之水必吐;阴热之厥,手足筋脉多红,饮之水必不吐。阴寒 
之厥,身必不热,阴热之厥,身必不凉。以此辨之,不差毫发。故阴寒之厥,舍参、 
附无夺命之丹;阴热之厥,饮参、附即丧身之鸩。治阴热之厥,法宜补阴以助阳, 
使真阴足而邪阴自散,阳气旺而虚火自消。庶痰涎化,昏晕除,厥逆定矣。方用补 
阴助阳汤∶ 
玄参(一两) 麦冬(一两) 熟地(一两) 人参(二钱) 白芥子(五钱) 柴胡(一钱)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菖蒲(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昏迷苏, 
再剂而痰涎化,三剂而厥逆回,则可生也,否则不可救矣。 
此方补阴之药多于补阳。阴水足而阴火可散,阴火散而阳气可回,阴阳合而昏 
迷宜苏矣。倘服之而不效,是阴阳早已相脱,不能再续也,非前药之故耳。或曰阳 
气虚而离阴,是宜单补阳以入阴,今补阴以合阳,恐非治法。不知阳气虚而不能入 
于阴血之中者,以阴血之大燥,火盛而虚阳不敢入于阴耳,非阴血过多之谓也。苟 
补阳过胜,则阳旺而阴益消亡,此所以必须补阴以合阳,而万不可补阳以胜阴也。 
况方中未尝无补阳之药,补阴居其七,补阳居其三,阴阳始无偏胜,而厥逆可援也。 
此症用解晕神丹亦效。 
人参 半夏(各二钱) 茯苓(五钱) 南星(一钱) 天麻 乌药 陈皮 菖蒲(各五分)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水煎服。 
人有日间发厥,而夜间又厥,夜间既厥,而日间又复再厥,身热如火,痰涎作 
声,此乃阴阳相并之厥也。热多则厥亦多,用泻火之药,则热除而厥亦除矣。然而 
厥既有昼夜之殊,而热亦有阴阳之异,正未可徒泻夫火也。宜于泻阳之中,而用补 
阴之药;于抑阴之内,而用补阳之剂。庶几阳火得阴而消,阴火得阳而化。提阳出 
于阴,而日间无昏晕之虞;升阴入于阳,而夜间无迷眩之害也。方用旋转阴阳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白茯神(三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生地(五钱) 
麦冬(三钱) 附子(一分) 炒栀子(二钱) 天花粉(三钱) 柴胡(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厥逆安矣,不必再剂也。 
此方阴阳双补,痰火两泻,补泻兼施,不治厥而厥自定也。倘或补阴而不补阳, 
或泻阳而不抑阴,则阴阳必有偏胜,而痰火必致相争,变出非常,有不可救药者矣。 
此症用息争汤亦甚效。 
柴胡 神曲(各二钱) 甘草(一钱) 炒栀子 天花粉(各三钱) 茯苓(五钱) 生地(一两) 
水煎服。一剂即安,二剂愈。 
人有大怒之后,又加拂抑,事不如意,忽大叫而厥,吐痰如涌,目不识人,此 
肝气之逆,得痰而厥也。夫肝性最急,急则易于动怒,怒则气不易泄,而肝之性更 
急,肝血必燥,必求救于脾胃以纷取资。然而血不能以骤生,脾胃出水谷之液以予 
肝,未遑变血,势必迅变为痰以养肝。肝又喜血而不喜痰,痰欲入于肝而肝不受, 
必至痰阻于肝外,以封闭夫肝之窍矣。肝不能得痰之益,反得痰之损,则肝之燥结 
可知。既无津液之灌注,必多炎氛之沸腾,痰闭上而火起下,安得不冲击而成厥哉? 
治法宜去其痰而厥乃定也。然而去痰必须平肝,而平肝在于解怒。方用平解汤∶ 
香附(五钱) 当归(五钱) 天花粉(三钱) 半夏(二钱) 茯苓(三钱) 神曲(二钱) 
麦芽(二钱) 炒栀子(二钱) 黄连(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厥轻,再剂厥定, 
三剂全愈。 
此方解肝气之拂逆,实有神功。在清热而不燥,导痰而不峻也。 
此症用三白散亦效。 
白芍 川芎(各五钱) 栀子 茯神 天花粉(各三钱) 当归(五钱) 白豆蔻(二枚) 
南星 菖蒲 枳壳(各一钱) 水煎服。二剂全愈。 
人有怒,辄饮酒以为常,不醉不休,一日发厥,不知人事,稍苏犹呼酒号叫, 
数次复昏晕,人以为饮酒太醉故也,谁知是胆经之火动乎。夫肝与胆为表里,肝气 
逆则胆气亦逆,肝火动则胆火亦动。酒入脏腑必先入胆,酒渗入胆,则酒化为水矣。 
然而酒性大热,饮酒过多,酒虽化水,而酒之热性不及分消,必留于胆中。况怒气 
伤肝,则肝火无所发泄,必分流而入于胆。胆得酒之热,又得肝之火,则热更加热 
矣。夫肝胆为心之母,母热必呼其子以解氛,自然胆热必移热以于心,而心不可受 
热,乃变而为厥矣。治法亟解心中之热,而心热非起于心也,仍须泻胆之热;而胆 
之热非本于胆也,仍须泻肝之热,以解酒之热而已。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钱) 白芍(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甘草(二分) 陈皮(五分) 
当归(二钱) 葛花(二钱) 炒栀子(三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一剂厥轻,二剂厥定,三 
剂全愈。 
逍遥散治郁实奇。佐之栀子以泻火,益之葛花以解酒,加之白芥子以消痰。酒 
病未有不湿者,湿则易于生痰,去其湿而痰无党,去其痰而火无势。湿既无党,火 
又无势,虽欲再厥,其可得乎。方中所以多用茯苓、白术以辅助柴胡、白芍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