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话之后,无论赢家或者输者都要在自己的竞选总部与支持者见面,并发表一个简短的讲话,感谢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选民和各派代表。但那天在CNN发表结论后,却一直没有传来戈尔打电话的消息,并且没有与自己的选民见面。
曹先生与陈鲁豫预感到有问题。当时的卫星电视信号只预订到下午5点钟,按照常规,应
当可以从路透社或者法新社拿到最新的消息,包括各国领袖对于美国大选结果出来后的反应、祝贺。当时他们面临选择,要不要继续直播下去。因为他们已感到有什么事发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结束了直播。结论仍坚持小布什的当选。但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刚好从电视上看到美国各个传媒都在向自己的观众道歉:“对不起,我们下结论太快。这次大选两方的实力过于接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做出结论。”
陈鲁豫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是追悔莫及。她想自己如果有足够的勇气,去保持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声音,那么“我们将是全世界惟一能说大选还没有结束的电视台了”。
曹景行自然再次感受到现场结论的难度与不可靠性。因为这样单纯的结论甚至评价肯定经不住考验。但这只是偶然的事故,更多的时候,评论员们的处理办法显得简单而实用。电视英雄的独立评论并不是天才的故事,他们随时要接受考验。
至于补缺式的东西很可能是这种及时性评论需要随时面临的问题。很早之前,曹景行就在实践这样的补缺。并且寻找更好的方式,来使许多方面的意见得到完整的表达。
当然,与有真实的依据仍然可能出错的概率一样,做直播节目仍然面对的是有时候评论员们还得有算命先生的本事——预测。这种功能更多的就是拓展了评论员的结论的准确性。如果你的预测准确,观众会不假思索地把你的说法作为最后的依据。这是个最有风险的事情。2000年11月,曹景行就在节目中预测中美将就WTO达成协议。杨锦麟认为自己最早在节目中发表了陈水扁将上台的预言。何亮亮的得意之笔则是关于中国航母建造的许多步骤。他关于俄罗斯及相关方面问题的见解,则使他的俄罗斯专家的身份得到了最好的注解。阮次山则干脆拿出众多的建设性意见,他希望依靠自己的意见,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去。著名的国航空难事件的处理就是他的意见产生作用的结果。
评论员作为算命先生也罢,提出即时性的评论也罢,有一个功能却无法忽略,评论员仍只是电视这种商业机器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在一篇描述上海申请世界博览会直播的文章中,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曾有过这样的记录:“自从1997年进行了连续60个小时的香港回归直播报道以来,凤凰卫视几乎没有放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件大事。直播大事和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凤凰节目的特色和凤凰人的拿手好戏。凤凰卫视做直播,从来没有脚本,只有一个可以随时修改的大致流程,没有预先写好的台词,只有一摞背景资料的剪报。在凤凰卫视看来,直播的要件是大事、卫星信号(实在没有,卫星电话联线也行)、优秀的主持人和评论员(评论员在直播中属于‘松紧带’,让节目可长可短),再加上一些背景介绍,比如片断(香港同事称为罐头)。”
评论员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填补画面空白点的内容填加器。
2002年12月3日世博会投票日,凤凰卫视的直播安排是这样的:北京时间22点直播开始,介绍上海申博的背景,与摩纳哥联机等待投票结果。如果上海胜出,立即转到上海欢庆场面;如果上海未能如愿,则报告结果收工。此前曹景行已就上海申博专程去上海采访了市长陈良宇先生,接着凤凰卫视摄影队又拍摄了纪录片《上海走向世博会》。
程鹤麟介绍:“晚上8点多,我们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地已经内定为韩国的丽水,还据说结果要到北京时间23点以后才公布。资讯台工作间里有人开始骂娘,说发达国家如果没有诚意就不要涮咱们中国人。我心里也开始犯嘀咕,23点以后才公布结果,22点开始直播到公布结果的一个多小时里让观众看什么?当晚直播的‘松紧带’是曹景行,他也着急得不行。23点公布结果意味着他必须说到口干舌燥眼冒金星才能把时间填满。我很同情曹先生,便去查看我们的罐头存货还有多少。还好,采编部准备了16个罐头,可以填上20多分钟,加上主持人和评论员的交谈等,撑上个把小时问题不大。曹景行顶多只需要说上30分钟,不会当场昏倒。”
第十三章:向左走 向右走(3)
幽默的程先生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谢天谢地,22点开始的直播只进行了一节;罐头才用了一个,投票结果就出来了。上海最终胜出。”
程先生完整地记录了评论员在凤凰卫视直播节目中的技术性位置。
而充当新闻直播中的“松紧带”或者“救急”,则成为评论员的技术性任务。这样的情
景至少曹景行又经历了申奥特别节目的莫斯科直播,并在那次带有临时性任务的过程中,显出相当的自信。这个全长12小时的直播节目,由陈晓楠与曹景行主持进行。第二晚又做了6个小时的特别节目的直播,这是一次性直播中最长的加评论的节目。
曹景行认为,政治无法预测。有本事,你去预测“9·11”的发生
◎ 《时事开讲》被越来越多的人称做“政治天气预报”,从中寻找时事政治的晴雨表
《时事开讲》被越来越多的人称做“政治天气预报”节目。同天气一样,人们同样需要对纷杂的时事、政治甚至经济运动给出基本面上的一个预测,哪怕是分析。
评论员们当然愿意做一个全知全能的政治天气预报师。但这样的结果是在客观性以及新闻性之间往往存在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景行选择了主要提供信息和分析而不是预报,尽管他也相当有把握预测到美国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时间。他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说明了原因:政治无法预测,有本事,你去预测“9·11”的发生!
何亮亮认为评论员这个职业最多像个分析师。对发生的事件给出一些基本面的判断或者前因,后果则需要得到最后的证实。他认为下结论是件很难的事,给予一定的分析则会显得相对合适。
这样的经验使他们仍在寻找出口。越来越多的事件证明了他们这个节目的新闻性,甚至即时性。而他们的选择不过是做快餐式评论,尽管他们不可能像麦当劳一样,用标准化的系统售卖统一的产品。
连续性评论正在成为报纸连载的样式,受到追捧。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失踪。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中国领空,降落凌水机场。
曾有过连续五天在直播中作为主角的曹景行,当然把这个事件作为《时事开讲》的一个机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却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当晚的题目是“中美撞机第一天”。
何亮亮称自己在南海撞机的那几天里,就扮演过预测的角色。政治不可预测,但却有一定的规律。曹景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使自己超脱出来。他第二次经历这样连续的突发事件的评论,对于连续直播性的新闻点评已不再陌生,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当时我说,美军轰炸我驻南使馆是一件重大的事件,‘王伟事件’是一起偶发事故。”他一直想强调的是,这样的事件应当不断地缩小对中美关系影响的范围。不能自乱了阵脚,既要表达力量,又要做到不损及国家根本利益,务实的态度以及现实的处理,应当成为中国人适应的一个手段。
老板刘长乐与“院长”王纪言决定,要连续不断地跟踪评论这次事件。“王伟事件”的起始与那次轰炸我驻南使馆一样,同样处于过多的猜测与不冷静的情绪中,不理性的思维与事件不断地出现,海外的媒体也在推波助澜。如果一味地迎合或者激发这种情绪肯定是危险的。已有消息传来,在他们播出的第二天,许多大学生已自发地租酒店收看这个节目。激动的学生们对于曹景行这样的论语显然并不以为然。一位成都的大学生在发给他们的信中,讲述这次事件不过是美国人轰炸我驻南使馆的另一次重演。从不同方向传来消息,有人预料中国甚至会把即将完成的加入WTO的步伐也停掉。
第十三章:向左走 向右走(4)
《时事开讲》的连续报道,也提供大量的证据揭示了美方的“过分之举”。董嘉耀甚至将美联社播发的美军提供的中美战机历次相遇的电视纪录和撞机现场图、卫星照片,在节目中直接放了出来。当时国内的电视台并没有放这个片子,美国的媒体指责“没有完全地披露信息,或者正在掩盖事实”。董嘉耀把美国军方提供的这个片子不但全部放出来,还请何亮亮完整地评论这个片子。内地的民众来信认为这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董嘉耀承认:这也是最好的评论。
在第三天的评论中,曹景行继续坚持自己的“冷静”。他继续坚持在美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直播中的看法:“我们不能乱了自己,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了WTO的进程,把开放的步子也停掉。中国人的心态应当更加成熟”。事件的解决至少证明了曹景行判断的准确与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