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谁听你胡说八道,但也有界限,要面向观众和市场,就必须遵守这样无形的界限,但是基本的尊重事实以及做人的良心则是起码的要求,至少不能说假话。
所谓世事如戏,看世事不认真不行,太认真也不行。对自己也是如此,没有一点自信心不行,自信心太足了也不行。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中庸之道,我不喜欢中庸之道,不过中国人似乎以中庸之道取胜。
想起丘吉尔的一个故事。丘吉尔的演说才能和他的写作才能是一样出名的,二战期间他在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所作的定期演说,在当时英国人民中间脍炙人口。有一次他要去电台演说,没有坐专车,自己在街头截了辆出租车。他对司机说:“请送我到英国广播公司。”司机并不认识他,却拒绝了他,说自己要回家听丘吉尔的广播演说。丘吉尔很高兴,给了司机一英镑。司机马上说:“上车!让丘吉尔和他的演说见鬼去吧!”这是丘吉尔自己说的。我常常回味丘吉尔这个故事。
杨锦麟:与凤凰卫视链接的缘分(1)
和凤凰有缘,或许是一种冥冥中注定的人生邂逅和命运的安排。
1996年的台海危机后,我开始应邀前往刚刚诞生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客串若干新闻评论节目,记得一次是接受董嘉耀的专访,一次是上了陈鲁豫的新闻评论节目,一次则是和曹景行兄一起,参加窦文涛筹备的《锵锵三人行》的试镜,还有一次在自家楼下接受过闾丘露薇的访问,这种偶然的新闻链接,构成了记忆中的凤凰片断,再以后曹景行的《时事开讲》正式
开张了,好朋友的场子一定是要捧的,于是乎也就有了断断续续应邀参与《时事开讲》节目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和凤凰卫视有缘的开始。
《时事开讲》一周年,凤凰老板刘长乐和中文台长王纪言、副台长钟大年设宴酬谢几位客串《时事开讲》的嘉宾,那一晚,喝的是五粮液,吃的是辛辣的川菜,宾主尽欢,记得最清楚的是刘老板的一句话,《时事开讲》是一个新的尝试,值得继续努力,因为投入少、成本低;还记得当时借助酒力“海侃”了一句,有需要且可以尽力的话一定尽力而为。此后不久,深圳的朋友带来有关方面的管道消息,称由于杨某人言论过于激烈,需要限制他在凤凰卫视露面,至少要封杀半年云云。虽然只是传闻,但也是担心让曹景行兄在凤凰的谋生因此有诸多不便,于是自己做出主动封杀自己的决定。半年的时间,真的婉谢了多次客串的邀请。估计也就是半年之后,曹景行、董嘉耀在北京高校演讲时,有学生询问,那个姓杨的胖老头儿哪去了,是不是他的言论违背了贵台的立场和尺度呢。据说凤凰网站BBS论坛上,还有许多网友充满丰富想象力的解释。
曹景行和董嘉耀返港后多次邀请我重归客串行列。于是乎,和凤凰卫视又有了新的链接,乃至参与2000年台湾“大选”现场评论、陈水扁“5·20”就职演说现场评论。《时事开讲》之后,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继而客串《新闻今日谈》、客串《三剑客》、客串参与撰写《新路——香港回归五周年》五集电视政论剧,在不断的客串中,终于在水到渠成之后,出现了与凤凰结缘的机遇。再之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的应运而生,凤凰老板刘长乐和王纪言先生不拘一格的创意,使得年过半百的我,找到了一个新的言论平台。
大陆著名的电视节目策划人、主持人阿忆曾撰文指出,在遴选主持人的工作上,香港凤凰卫视做得比较出色。当它发现某某大致是块好料,立即毫不犹豫地推上前台,由着他的性子干上一段时间,最后再下定论是否适合,是否继续。窃以为,我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没有机会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保安门卫,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毫不犹豫地推到前台,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上一段时间。就此而论,刘长乐、王纪言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再一次“伯乐相逢”,这的确是我的幸运,也正是因为这种幸运,使得我对凤凰卫视以及它的充满创意、锐意进取充满感激和感恩心情。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大致合适”之辈,是否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在电视荧屏上寻找我人生的新奶酪,但我实在是太愿意牢牢把握这次机会,在尽献言责的同时,为凤凰卫视构建世界华人电子媒体的理想和远景,继续尽献绵薄之力。
平生第一次冒冒失失走上电视,既没有对观众有一个起码能够交待的容貌和仪态,也没有任何奇异和贵重的脑袋(阿忆语),摸石头过河也罢,掠水而过也罢,一切都是从头学起,所幸遇上了齐心协力、同样充满热情和创意的团队伙伴,也就这样蹒跚学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迈上了另一段人生的旅程。为此失去了许多朋友(含酒肉朋友、知己同道),失去了许多微醺的夜晚,失去了许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充分体会和感受到凤凰卫视所有员工的拼搏投入,以及凤凰卫视对所有参与者像春药一样的致命吸引力,这是一段又苦又累又开心又充实的日子,是一次年过半百重新学步的开始。
杨锦麟:与凤凰卫视链接的缘分(2)
一位朋友在和我聊天时,曾询问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平时有什么爱好?这个问题让我在那一天感到特别的失落,细想从前和现在,仰天长叹。除了整日繁忙,爬格子谋生之外,还真的一点爱好都没有;工作之余还是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早些年在内地谋职,还有充足的时间和邻居学打太极拳、练气功,来到香港的十多年,为了养家糊口,连当初练的太极拳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如今,只剩下谋生计的乐趣,幸好这种乐趣在凤凰卫视找到了新的契合。每天大清早起床,跌跌撞撞地奔向公司,读报纸,挑新闻,和大家一起
分享,虽苦犹乐,不亦乐乎,其乐无穷!
不亦乐乎之余,更觉得对老板、监制、编导们有许多亏欠:锦麟读报,总有如履薄冰之感,深知自己挥洒点评之余,每每会给老板、监制有意无意惹一些麻烦,让他们承受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切,这些关切偶然之间也会变成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压力”;共事的编辑亦是如此,总有些时候是要为忘乎所以的我“挡一挡子弹,戴一戴钢盔”,难为他们了!所幸读报的节目还能够继续维持,维持在凤凰卫视资讯台的荧屏上,倘佯在凤凰的宽频里……因为广告商安排时段的关系,读报节目悉数调整到资讯台后,至今仍然收到不少观众质疑、责难、关切、抗议的来信,使我更加感到惶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观众再一次对节目的肯定,虽然《有报天天读》暂时离开中文台,但山不转水转,只要和观众们的缘分还在,就有见面言欢的那一天。我期待着,由衷地期待。
《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只是我和凤凰结缘的起步,不少观众给我一些让我忍俊不禁的“雅号”——新闻DJ、性感的糟老头儿……尚留有一诗句,似乎是对我这次转进凤凰心境的刻画和写照:锦麟岂非池中物,一遇凤凰便化龙。
和凤凰结缘,看来不再是人生旅途的邂逅,仍然是冥冥中的天意,亦或走过迂回曲折之后命运的安排。和凤凰有缘,我知足;和凤凰结缘,我知恩;我愿意继续努力地走下去……
董嘉耀:三个有利于(1)
在凤凰五年;我一直在做新闻类节目;特别是参与创办《时事开讲》至今;酸甜苦辣;的确有千言万语。不过;像我这样的嘴部劳动者;平常话不少;但真到了现在“开讲”讲了1000期师永刚先生嘱我为这本书讲两句的时候;我却不知从何讲起好。关于节目运作、时事话题、同事、观众,都在脑子里飞速地回转;该如何细说?可能是每天紧贴时事的缘故吧;对政治术语会比较敏感些;而中国政治通常讲究归类总结;好吧,那就说说《时事开讲》对我的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思考
脑子得转;人才算活。喜欢看《时事开讲》的朋友;最一致的反应都是我们的时事评论员太棒了。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纷繁复杂的资讯;散乱的细节;他们总能梳理出一个头绪;点出若干要害;然后娓娓道来。 其实;我是“开讲”的第一听众;我对他们是观察、交流、熟悉、学习到佩服。每每确定了一个“开讲”的题目;或是突发事件需要即时评论;我就会思考到底这样一个事件或话题;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切入关注和评论的角度呢?然后再比照评论员的思路;有益有趣。
就拿2003年10月份,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航成功为例,除了媒体谈到的显示国力提升、科技进步、振奋民心等意义之外;我们的评论员在连续五天的《时事开讲》中;敏锐地指出了其他一系列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让人思路洞开;不妨简单地罗列一下:
……中国国力事实提升;在外仍以发展中国家来定位;如何向国际社会解释、协调;拓展太空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曾经失去了海洋;现在应抓住太空发展的机会;军事科技的突破;但“新中国威胁论”也随之再来;如何应对;商业化市场化的意义;中国航天工业应可拓展更广阔的商业用途与国际合作;科研的意义;对中国科研人员士气的提升;希望改善他们的各种待遇;避免高技术人才流失;要后继有人;海外华人普遍激动振奋以外;台湾部分人的复杂心态和言行;如何分析大陆民众的不同反应;譬如有人质疑航天花钱太多;中国有很多地方更需要这些投入;事前报道拘谨保守;没有现场直播;开放与自信的心态还不够;应开拓与国际接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