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地方更需要这些投入;事前报道拘谨保守;没有现场直播;开放与自信的心态还不够;应开拓与国际接轨的思考和报道方式;虽说已成美俄之后的第三位;但与前两者仍然有多方面的大差距;需清醒认识不足;航天群体这次显示出的沉稳;与中国社会目前的一些浮躁心态的比较;海外对中国高层政治的猜测;关注领导人在这一重大事件的出场和言行;但最高领导层分工明确;有序出现;显示集体领导的规范与有序;谣言自破。
以上只是一个事件的不同角度;而《时事开讲》已讲超过1000期了;想想我是受益匪浅。我的同学兼好友梁冬经常羡慕地说:“嘉耀天天守着曹景行、何亮亮、阮次山、杨锦麟;那都是一帮什么人啊;嘉耀简直是读了四年的在职研究生。”我和梁冬在一起吃饭时;经常是他讲娱乐哲学;我讲时事政治。有时我发呆想事;还拿支小笔出来记下要点;他就马上大呼: 嘉耀一思考; 梁冬就发笑。
有利于成长
这本整理《时事开讲》的书出版的时候;我刚好是30岁。俗话说:三十而立。我最近时常自问:何为立?我立了吗?
不久前看一篇报道说;中国大陆目前已经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亿万富豪阶层;他们事业发达;腰缠万贯。同辈中当然不缺这样的成功人士;也是时世造英雄;我也认识几位。但我不会特别羡慕;因为一直以来我就深信自己是没有经济头脑的人。 从25岁开始做《时事开讲》;在这样一种既要对变幻时局及时反应;又要理性分析问题的工作状态中;我在成长中的经历应是我最为宝贵的财富。如果说“三十而立”; 那么我已因凤凰而立; 因《开讲》而立……
我老师的老师;北京广播学院的院长王纪言曾经说过:“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最毁人的职业;在屏幕中的任何缺点过失都会被放大;再放大。”选择这样的职业;别人看着觉得风光;其实在抛头露面的背后;甘苦自知。 《开讲》一路走来;观众的反馈有赞有弹;需宠辱不惊:在别人把你夸得跟朵花似的时候;要冷静想想自己究竟是不是那么美的一朵花;在别人把你骂得狗血喷头时;要冷静想想这当中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真的一钱不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开讲》节目定位的平实理性;对血气方刚的我也是种历练。
董嘉耀:三个有利于(2)
《开讲》更能练人处变不惊,从事媒体业的人往往在有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并充满血液的兴奋和激动;但这时也需要冷静的判断和细心的分析。凤凰这几年见证了许多大事件的起伏过程;而直播状态的评论节目要的是真沉着、大智慧。这几年下来;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容易冲动;或者说仍有激情;但《开讲》的经历,却使我开始成熟,让我思考;这就是成长。
有利于健康
不少观众来信都抱怨《时事开讲》播出的时间太晚了:有观众写公开信向老婆致歉;因看《开讲》晚睡;长年影响夫妻生活;即使被夫人催促上床;但听完《开讲》忧国忧民的话题;心潮澎湃;别的什么兴致都被淹没了;有观众说;难以忍痛割爱;只能深夜守候; 第二天上班无精打采;于健康无益……《开讲》晚播的原因;这本书已经提到;对支持我们但损害了健康的观众朋友;我只能在此既表谢意;又表歉意了……不过;《开讲》对我绝对是有利于健康的。
据说一个人一天喝八杯水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我绝对不止八杯。 想想看;本身做的就是说话的工作;特别是录影《开讲》前;要先和评论员探讨一段很长的时间;两人口沫横飞;到了录节目时;又慷慨激昂;节目做好了;意犹未尽还得聊上一会儿;天天如此;唇干舌燥;只能拼命灌水。 香港的同事都把我们这帮做《开讲》的人称为“口水佬”。的确;占用公司茶水间资源最严重的就是我和评论员们(透露一个细节:曹先生一天起码消耗八到十个茶叶包);当然;在公司厕所里也经常能碰见我们这帮人——新陈代谢良好;当然有利健康。
说到喝水多;还有一个原因;我这人爱出汗。坐着做《开讲》;也能冒汗。倒不是因为紧张;只是摄影棚里30多盏灯烤着;加上在棚里这30分钟的准直播状态中;自己完全处于一种兴奋投入的境地;兴致勃勃地坐着说话也是会出汗的。所以;细心的观众可以在每天节目结束前;看我转身的镜头;分明嘴角和额头在啪啪冒汗,每次做完《开讲》走出棚去;我都有一种运动之后的淋漓快感。
说做《开讲》有利于健康;还因为它不光是脑力劳动和刚才说过的嘴力劳动;它也是体力劳动。 《时事开讲》节目;就只有我和评论员两人;没有助手;无人帮忙。 一旦确定讲题;评论员准备提纲;而所有与之有关的电视元素都是我去设计、准备和完成。看素材、听专访、做图表、玩特技——它毕竟是个电视节目;要做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就得花心思;而且通常的准备时间也就是每天下午的三四个小时,忙乱中的消耗和运动量;就如中等程度的篮球比赛。如果碰到哪天还要做《风云对话》的备稿和录影;加上《时事直通车》的直播;那就是连轴转;团团转了;但人是兴奋的。我是性子急的人;肯定是全公司在楼道里走路最快最匆忙的主持人;有时候经常是小跑的状态;几乎公司里的所有人都被我在楼道里碰撞过——我那么壮;又在快速的运动状态中;犹如蹿出丛林一野猪;被我撞着的人一定会很疼。也借此一角;向所有在公司里被我撞过和将要被我撞着的亲爱的同事们表示诚挚的歉意。顺便说一句;其实公司里的人都挺忙的。凤凰不是有一句台训嘛:女生当男生使;男生当畜生使。 只不过;我这“畜生”心急;喜欢快走;容易乱撞。
我的身体也因此一直很好,真的要感谢各位喜欢看《时事开讲》的朋友! 其实;我也要谢谢《时事开讲》节目!
邱立本:开启信息与评论的另一扇窗
凤凰卫视是中国全球化的另一只眼睛。它使中国在全球化的迷雾中看得更清楚,也让全球华人观众的目光,穿透政治经济与文化偏见所筑起的围墙,看到一些本来看不到的影像,听到一些本来听不到的声音。
凤凰卫视也是全球华人的一道桥梁,连结起不同地区的亲情、商情与政情,让亲情不再生疏、商情不再隔绝、政情不再扭曲。这道桥梁是用很多细腻的、动人的形象搭建起来的,
它使一些背景完全不同的观众,在这全新的平台上,交换生命的碎片,也交换对未来的企盼。
凤凰卫视评论栏目的眼睛,也同时张望境内与境外不同的风景,让两种风景交织其间,引发观众更多的反思。在境外它要看清楚全球化过程独特的时代趋势,准确了解各国成功及失败的经验,掌握现代化的规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9·11”的惊栗到巴格达的风云突变,从台湾选举现场到莫斯科政局的变幻,都带给全球华人观众全新的视觉经验,开拓一些全新的思考空间。
新的思考空间在于信息更自由和更多元化。《时事开讲》的评论以及《有报天天读》等节目,开启了信息与评论的另一扇窗,吹来清新的气息。
凤凰卫视向内张望的眼睛,也清楚看到中国本身巨大的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 、民营企业创造GDP逾半的价值,中国汽车的销售额2003年已超过400万辆……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性观念、男女关系、弱势群体问题,一些过去被视为敏感的话题,现在都可以公开和积极地讨论。
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胡锦涛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成为中国所有新兴媒体的主旋律。凤凰卫视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发现一个进步和改革的中国。
后记:思想传染(1)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或者起于偶然,或者起于必然,或者只是一个无从寻找痕迹的故事。如同人。
2000年6月1日我来到这个对于我来说陌生而好奇的凤凰卫视旗下的《凤凰周刊》杂志社。那时候凤凰卫视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时尚神话,因为传说与距离变得先锋、新锐,如同隐藏起来的大名鼎鼎的巨人。我来到这个地方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或者给自己的未
来寻找一个新的理由。
对于一个害怕了已知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选择带着巨大的反叛。如同我无法选择生存的时代,但我却可以主宰自己选择新的可能。之前,我带着好奇来到这个地方,是想看看世界会在什么地方告诉我新的不同,对这个神话表示尊敬。我想看清楚,距兰州两千公里之外的香港,那里的时间界限、世界观,包括生活的距离,究竟在哪一时刻发生了断裂。
我隐去了自己的身份,我希望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那里学习到新的常识和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当然还有被淘汰或者被遗弃的恐惧。但强大的好奇让我放弃了自己用15年时间取得的人生经验与命运。我想看看,重新的开始之后,我会得到什么?
内心的弱点让我永远都保持着基本的好奇。好奇使我对所有的“无知组成的世界”以及成功都会抱以基本的信心。2000年是我开始进入传媒以及了解传媒的开始。世界上肯定有某种说不清的必然或者偶然。在这之前,我正在写作那本对我很重要的关于《读者》杂志20年的传略。在拖延了一个半月之后,我终于结束了对于这本被许多人喜欢又被许多人憎恨的传奇式杂志的采访,来到了深圳。
这是个陌生的地方。
暑热、广东话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重新计算方式,个人命运的无常与动荡,生存的压力,尊严屈从于人民币或者港元……一点一滴的改变立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