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希腊的东西。 

     在把握总的特征的前提下,再来具体谈谈波斯人建筑方面的情况,如宫 

殿、城池建筑、城池布局、民居、建筑材料、装璜材料等。 

     宫殿波斯人最初是个游牧部族,以后一部分人分离出来务农。那个时 

候,波斯还没有进入到阶级社会,自然也就不会有关于宫殿的认识。波斯人 

懂得宫殿并使用它,还得感谢他们的征服者——吕底亚人。公元前8世纪前 

后,吕底亚人强大,征服了波斯,将阶级剥削、奴役等政治意识输入波斯, 

波斯人开始知道宫殿以及宫殿用途。波斯人征服亚洲后,开始建筑宫殿,而 

且投入了极大热情。他们动员全国人民为其修筑宫殿,并力求结实、宏伟、 

永固、富丽堂皇。令人感到沮丧的是:波斯皇帝几乎个个都认为老王的宫殿 


… Page 54…

不够气派,不肯用老王的宫殿,宁肯自己“劳神”去修自己认为会传至万代 

的新宫殿。 

     目前发现了三座以上波斯王的宫殿,它们各具特征,没有明显的共同之 

处。这和波斯文化总体特点是相适应的。在波斯境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 

件铭文,这件铭文中有一些关于大流士一世修筑宫殿的记载。通过这段记载, 

大体上可以了解到波斯宫殿的建筑、布局、用材等方面的情况。这段记载大 

致意思如下:修筑宫殿要先挖地基坑,地基坑要有一定的深度。在业已挖好 

的地基坑里填上砾石,并以砾石为地基。建筑宫城城垣的材料是烧制的砖(即 

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红砖,只是尺寸不一样),这些砖就在将要建盖官殿的 

附近烧制。根据规定,这项工作由巴比伦人来完成。建盖宫殿所用巨大木材 

 (用来当栋梁)是雪松木,这是从黎巴嫩深山里运来的。从黎巴嫩把雪松木 

运到苏撒,要由三个部族来完成:叙利亚人由黎巴嫩运至巴比伦尼亚,卡里 

亚人和爱奥尼亚人由巴比伦尼亚运至依兰,最后运至苏撒。盖房屋用的另一 

种木头名叫雅卡木 (用这种木头来做什么目前还不清楚),这是由健陀罗和 

卡尔玛尼亚运来的。大夏和吕底亚都是盛产黄金的地方(其实两个地方都不 

是盛产黄金的地方,但他们通过经商可以获得黄金;吕底亚本地生产部分黄 

金,但其绝大部分的黄金是经过爱琴海、埃及由中非得到的;大夏本土也不 

盛产黄金,但大夏向北经费尔干纳盆地可从七河流域、向南经兴都库什山由 

印度得到黄金),大流士一世下令两地以黄金为贡赋,提供黄金。建筑宫殿 

还需要装饰石材,即天兰石 (原译名为卡包塔克石)和红玉髓(原译名为西 

卡巴石),这是由粟特人提供的。建盖宫殿需要大量颜料,如赤铁矿石(原 

译名为阿赫沙因石),则由花刺子模人提供。另外,白银和青铜是由埃及运 

来的;象牙是埃塞俄比亚人、印度人和阿拉科细亚人运来的;圆石柱是由阿 

比拉杜什城制做,再由爱奥尼亚人和吕底亚人运来的;墙壁上的装饰材料则 

是由爱奥尼亚人制好并运来的。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与希腊修筑大型建筑相比,波斯人建盖宫殿 

和希腊人显然不同:希腊人建盖宫殿是在高山或山岭上起墙,然后依山势修 

筑宫殿和民居;波斯人是平地起墙,以黄土烧制的红砖筑城垣。希腊人建盖 

房屋不打地基,因为他们是在石头山上建房;波斯人是在黄土地上起筑宫殿, 

为了确保宫殿永固,则要先挖地基坑,再筑石头地基出地面。希腊人建盖房 

屋所用的石头都修整成长条形,波斯人是用烧制的红砖建盖房屋 (这种建筑 

材料很久以后在中亚和东方兴起)。希腊人建盖房屋的收顶靠门房里的石柱 

为支撑,并用石条为栋梁;而波斯人的大厅里虽然也有石柱,但只是起到装 

饰作用,真正撑起整个屋顶的则是巨大木材所形成的栋梁。希腊人建好房屋 

后,不再装饰墙壁,而以天然为美;波斯人则要用黄金、白银、赤矿粉来涂 

抹墙,以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然而,作为地理上始终相邻而且有过长期经 

济文化联系的部族,波斯人很难摆脱希腊文化的影响。这在宫殿建筑方面也 

有反映。比如大流士一世的宫殿,就明显地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主体建筑 

前面修建了前厅,这是由正门、大厅、回廊、前龛、壁画、门柱组成,所有 

这些,以及其相应布局毫无疑问,都有希腊文化的色彩。在大厅前树立圆柱, 

圆柱上刻画浮雕,以及宫殿殿基外壁上刻画精美浮雕,也有希腊文化的色彩。 

恭西斯时代修筑的“百柱大厅”,也表现出希腊文化的影响。 

     陵墓建筑作为帝王另外一个世界的“居处”,波斯人非常重视陵墓建筑, 

从而使得陵寝建筑成为波斯古代建筑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克喜—鲁斯塔 


… Page 55…

姆的陵墓,是第一类陵寝建筑的典型:陵墓入口处都用四个圆柱形成回廊, 

圆柱为岩石质,其上有浮雕。还有方形地基陵墓,也用石块筑成,它很像方 

形台基式建筑,底下一层最宽,然后每一层向内收一些,直到最后,形成一 

个小台,其上筑灵台,如帕萨加第的老居鲁士的陵墓就是这样的。 

     城池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从很早时期起就有了城池建筑,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及其两岸,到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垣。这些城垣在抵御敌人入侵 

方面曾经起过明显的作用。早期城池建筑是什么样子,文献没有给我们留下 

什么记载。通过考古资料,我们知道,公元前7世纪以前,整个小亚地区有 

许多城池,都是用垒土方式建筑起来的,即和我国早期城垣有些相象:先在 

要修城垣的外侧挖土,形成壕沟,然后再以挖壕沟的土来筑城垣。小亚细亚 

早期城池中轴线和对称概念,大都因地势起造城垣,故而城垣是弯弯曲曲的。 

到目前为止,在西亚地区还没有发现方方正正的城垣圈。 

     到了这个时期,西亚地区的城垣建筑和前代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波斯人 

崛起并接受周沿地区其他文化的结果。这时,城垣开始用烧制的红砖来建造, 

红砖之间也有了起加固作用的灰浆,城垣的坚固程度明显优于前代。原先, 

城垣外侧有一道壕沟,是取土遗留下的产物,临战状态下,这道壕沟只起一 

定程度的阻敌作用,因壕沟里不存水,西亚城池没有“护城河”概念。这个 

时期,水利工程在城防中已经占重要地位,它不仅成为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成为城市居民供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希罗多德的 

 《历史》对此有比较明确的叙述。他在两个地方谈到了城防和河水的关系: 

 “亚述拥有其他许多大城市;其中最有名、最强大的是巴比伦;在尼诺斯被 

毁掉以后,首府便迁移到巴比伦去了。……这座城市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上, 

形状是正方的,每一面有120斯塔迪昂长,因此它的周围就一共是480斯塔 

迪昂了。……首先,它的四周有一道既宽且深的护城河,河里满都是水,在 

护城河的后面则又是一道厚达50王家佩巨斯,高达200佩巨斯的城墙。王家 

佩巨斯要比一般佩巨斯宽三个手指。”上面讲到了河水和护城河之间的关系。 

下面一段文字讲了河水与城市供水之间的关系:“(巴比伦人的)后面的那 

第二位女王,名字叫做尼托克里司,她比前面的一位女王要明智。……她看 

到攻占了包括尼尼微在内大量城池的美尼亚人的强大威力和不停的征讨,便 

尽一切努力来加强她的帝国的防卫,以免受到强敌的攻击。首先,由于从正 

中穿过她的城市的幼发拉底河在先前是直贯巴比伦的,于是她便在河的上方 

挖掘河道,这样便使河道弯曲,以致这条河竟三次流过亚述的同一个村 

子。……她便达到了她所预想的目的:原先由于河道迂曲,水流便比以前缓 

慢多了,而到巴比伦支流的航线也就变得曲折不便了;而且,在这一切之后, 

还得要绕过人工湖而兜一个大圈子。这全部工程的地点都是在巴比伦的那一 

面,也就是在对外的通道,在通向亚美尼亚的最近的道路的那一面。”城市 

布局也有自己的特点。希腊城市以广场为中心,居民住宅都建在广场周围, 

在城市的周沿修筑抵御敌人进攻的城垣。波斯人的城垣不止一道,除了希腊 

人所有的外廓城之外,波斯人的城垣和中原5世纪前后的城垣有些相似,是 

大城套着小城,城分内外。如美地亚人的城池就是这个样子:“他(指戴奥 

凯斯)要求他们(指美地亚人)给他修建一座与他的国王身份相适应的宫殿, 

并要求拨给他一支保护他个人的亲卫队,美地亚人同意了他的意见。……在 

做了国王之后,他进而又强制美地亚人给他修一座城寨,……美地亚人在这 

一点上也听从了他,给他修了一座今日称为阿格巴塔拿的城市,这座城寨的 


… Page 56…

城墙既厚重又高大,是一圈套一圈建造起来的。这个地方的结构是这样的: 

每一圈城墙都因有女墙的关系而比外面的一圈要高,……城墙一共有七圈。” 

     居民建筑 关于波斯人的居民建筑,我们知道的情况不多。仅知道:在 

城市和乡村里,居民主要用红砖砌盖房屋,屋顶却用芦苇盖成。经济较为拮 

据的人,不但房顶用芦苇建盖,就连墙壁也用芦苇建造。希罗多德对此有一 

些记载:“撤尔迪斯的大部分房屋都是用芦苇造成的,即使有一些砖造的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