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精通某些事,不定了知余一切,
  如鹅虽能辨水乳,仍自身影为食物。
  即使人们精通某些事情,但不一定了知其他的一切事情。如同能从水乳相融的汁液中分吸乳汁的天鹅,仍然将自己的身影当作食物来享用。
  精通一些事并不等于精通天下一切事。以凡夫的智慧虽在某一学术领域卓有成效,但于其余的事物则有可能成为“目不识丁”之人,甚至上当受骗。他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若恃才纵骄,妄自尊大,在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大千世界,往往是自取其辱或是为笑园增添异树奇葩。
  以前,北天竺有一位巧木匠,技艺超群,他用木头做了个机器人,并为其穿上华美的盛装,看上去俨然是个容貌艳丽,举世无双的美女,一笑一颦皆能以假乱真,只是不会讲话。当时南天竺有位画家,技艺高明,出类拔萃。木匠闻得画家的名气便请到家中欲比个高低。两个人一见面,相互切磋技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木匠摆上酒宴招待画家,斟酒倒茶等所有的杂活,都让木头美女做。喝了一天的酒,画家竟然没能看出美女的真伪。即日晚,木匠指着美女对画家说:“就让她侍候你休息。”木匠走后,画家醉醺醺地看着灯下的美女,越看越爱,禁不住连声唤美女到自己身边来,可美女站在那一动不动。画家以为姑娘怕羞,就趔趄着前去拉她。没想到用手一拉美女随即翻倒,各种木零件撒了一地。画家大惊失色,酒也醒了一半,方才明白木匠借此在与自己比技艺。他心中既惭且愧,但又不想服输,便掏出画笔颜料,在墙上画了一个人,服饰、容貌都和自己一模一样,脖子上还画了根绳子,一副悬梁自尽的惨境跃然眼前。他又在嘴巴、鼻子等部位画上几只苍蝇,审视良久,自觉满意便关好房门,自己则钻在床底下睡觉。
  第二天,木匠起床后,想起昨天的恶作剧,心中暗暗好笑。他急步前往画家寝室想看个究竟。只见房门紧闭,木匠使劲敲门,却无回音,他用力把门撞开,见画家已悬梁自尽,便以为画家羞愧难忍而自杀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暗自后悔:没想到他自尊心这么强,比不过我就自杀了,早知如此,就不和他开这国际玩笑了。于是木匠前往王宫向国王禀告画家自杀的经过,并请求国王去验尸。国王率众到木匠家中,见画家正悬挂在那里,就吩咐木匠:“你去把绳子砍断,将尸体搬出来,我看看到底是悬梁自尽的,还是被人勒死的。”木匠拿起斧子使出吃奶的力气猛砍,只听“咚”的一声,尸体却未落地,他砍的不是绳子而是墙壁。众人如梦惊醒,呆视良久。这时画家从床底下笑嘻嘻地钻了出来。可谓世间之事般般有,学问似海深又深,会弹拉的不一定会唱,会使刀的不一定会用枪。
  又比如天鹅,被喻为吸乳鹅王。水和牛奶混在一起的时候,它有能力辨别,饮用之时,总是从中将牛奶全部吸出,只留下清水。它虽然有如此高超的“技术”却免不了要犯错误。身影岂能作食物,愚痴的动物大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天鹅偏偏被迷惑了,也许是遗传的因素,使它天生就把自己倒映在水中的身影误作美食来享用。同样,许多人判断问题往往只看一方面而不顾整体,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每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故不能妄加品评。待人处事不能太随便,应小心谨慎,放下对“精通”某一事物的傲慢,努力认真地去追求一切学问。
  主人经常爱护人,则彼易得自眷仆,
  如于莲花盛开湖,水鸭亦会自然聚。
  做为主人,若经常爱护下属,则很容易得到称心的眷仆。比如在莲花盛开的湖泊中,水鸭也会自然而然地聚集。
  人主者,上至国王将相,下至宦官、家庭主人以及寺院住持等,若能以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就是一个品行崇高的正士,其功德便广为人传。这样的主人凡事以身作则,率先而行;常时以财物施众,好的赐予诸眷属,劣的留给自己,可谓厚他薄己;就算眷仆犯了错误他也不会随意乱发脾气,而是以温和委婉的口气给予安慰、鼓励和教导。所以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再加上大慈大悲心,则眷仆自是不寻自得,且紧紧地依偎在你的身边,一方面祈求您的荫护,另一方面他们也可帮助你兴盛一切事业。比如一个厂长,手下必定有一些员工,若厂长时常关心下属的疾苦,为众排忧解难,那么厂里的职员都会称赞这位好领导,厂外一些有能力的人也乐意前往他的手下就职。反之,若此厂长自私自利,恶言恶语不离口,又不顾员工的利益,其下属自然不愿呆在他的身边,辞职另寻良主便是理所当然之事。如是恶主的事业便随之瓦解,即便以金钱找一批所谓的“心腹”,实际也是貌合神离,他们不可能全心全意地为你卖命。此等主仆关系仅仅是在靠金钱维持:一方面人们见有利可图便聚集在你的身边;另一方面因畏惧你的不仁,而心存戒备,随时准备远走高飞。
  又如一些高僧大德,他们摄受弟子依循四摄法。(一)布施:由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布施摄受徒眷。(二)爱语:教导徒众修增上生和决定胜的语言。(三)利行:令他修习有利益的事。(四)共事:如教别人一样,自己亦精进修学。此等善知识所做所为皆是以广大的悲心,成办着弟子眷属乃至一切众生暂时或究竟的利益。从生活到学习,方方面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可谓先弟子之忧而忧,后弟子之乐而乐乎,故而弟众也会成群结队地前来依止。另一些法师虽然于佛学知识造诣颇深,但因缺少爱心,急于求成,渴望摄受众多的眷属,却往往事与愿违。初入佛门的弟子会对他望而生畏,即使依止一段时间的弟子也难生起信心而远离。麦彭仁波切曾说:对待每一个众生皆应如日普照万物,怨亲平等,为每一位众生同等地施送温暖的爱抚。
  比如一个广阔的湖泊中盛开着芬芳的莲花,其色艳美,其境幽柔。人们对莲池的喜爱和向往自是不言而喻,甚至旁生水鸭也懂得欣赏,往往不请自来,欢畅地嬉戏其间。水鸭对莲池的依恋即如流浪的弃儿对家的依恋一般,沉浸在幸福的池水中。他们日暮而栖,一刹那也舍不得离开。同样,在以慈心善护他人的具德高僧前,众多弟子也是如鸭投水,如蜂寻花般不请自来。
  富人广施自享受,学者温雅又善良,
  大者爱护卑劣众,此三利他亦益己。
  富有的人广行惠施,自己也能享受由施而感召的善报,博才多慧的学者温文尔雅又善良,伟大的人常时爱护卑劣的下属。这三种人即能利益他人也能利益自己。
  天下富者都是于往昔修行布施所感得之善报。布施波罗蜜多即依修布施而到达彼岸,其内容就是要慈惠地抚育、怜悯一切迷惑邪行的众生。每一有情转世轮回的生命历程无一不为因果规律所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是此理。布施行善之人,虽不求积善余庆却自然转世受福循环不失。身为富者应了知富裕的原因,更进一步地广行布施,这样自己的福德就会突飞猛增;受施者也因解除困厄而欢喜,同时对恩人心怀感激,并发善心为你祝福。若施者能以菩提心摄持,则能于暂时乃至究竟利益自他。月称论师赞扬菩萨的布施云:“发誓利益众生者,由施不久得欢喜,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为要行。且如佛子闻求施,思维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如是,大乘佛子依布施而积聚资粮圆满施度,因菩提心摄持的缘故,同时也与苦难的众生接上了殊胜的善缘,使彼等转恶为善而逐步趋入解脱道。
  对自他皆有利的学者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即是温雅、柔和、忠诚、善良,总之具有一切高尚的品质。而愚者所具有的急躁骄傲等特点却正好与学者相反。肯定一个人的学问,要首肯他的品格。如果一个人神态傲慢、面目凶恶、行为粗暴,那么就可以推知此人并没有真正高深的学问。就算有一些学问,也不能很好地利益自己,更不能利益其他众生,甚至会损毁自他二利。因为此类人心高气傲,好走极端,即使走错路也不愿回头,他们往往游于险境,专致于恶趣中探奇,一观究竟。善良的学者有谦虚的美德,故能如大海般容纳各类知识,那才是真正的学问。他们具足大悲心故,常以学问惠施众生,能引导彼等获得世间安乐乃至解脱轮回的究竟大乐,在以学问利益众生的同时也自然会赢得众生对自己的敬仰。因行自他二利之善举,诸佛亦生喜故赐予加持,速时能获暂时究竟之安乐。
  所谓大者即是有权势地位的高官、巨贾或是有能力的智者,总之即是较一般众生高强之人。卑劣者是能力低下、无钱无势之人,又因智慧鲜少的缘故,在追求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不知辨析取舍。为恶者往昔也不曾修积善法枉造恶业所感,于今生仍然痴迷不觉悟,故恶性循环,恒受诸苦。所以,强者一定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方便慈爱、护持一切众生。大者若以权势、财富、学问利益爱护卑劣者,也算是拯救他们的一种方便。如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卑劣者稍做利益之事,首先令他们生起欢喜心,然后逐步引入佛门,如是又拯救了他们的法身慧命,其功德更是不可思量。大乘佛子若如是行持也即是自利利他的甚深方便。
  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
  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
  如果依靠人们的福德来成办事业,就如同阳光能普照万物而不必依赖别的助缘;若仅仅依靠精勤来成办事业,则如同灯光照明一样仍然需要依靠外力。
  前世积善之人今生必得福报,“小善行得小福报,大善行得大福报”便是因果之规。在世间上无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