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你们必须准备于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叶率一部分立即出发;一切问题须于
20天内处理完毕。”几小时后,又电叶、项:“立即开始分批移动,否则一有战斗
发生,非战斗人员及资材势必被打散。”
如此紧催慢催,可以看出毛泽东已经料到蒋介石肯定会对皖南痛下杀手。
27日,项英以他和叶挺的名义电告毛泽东、朱德,说他们经多方研究考虑,决
定移皖北,不移苏南,问他和叶挺谁先走,淮后走。
29日,毛泽东、朱德表示同意项英的设想,但明确指出叶挺随中间几批渡江,
项英的行动另电告之。
11月30日,日本政府公开承认了南京汪精卫政权,并公布了汪和日本驻汪政府
特命全权大使阿部信行签订的《日满华共同宣言》。汪政权班子虽只搭起7个来月,
然而却是以“正统”面目出现的,它的政府主席名义上也是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这一事件意昧着什么呢?意味着日政府不准备再和蒋介石交涉“和平”了。如果蒋
仍降日,他就成了汪政权下面的二等政权。蒋介石当然不能接受这一结果。这样,
他不得不重新掂量打内战的得失。这—天,他授意张冲和军令部次长刘斐约见周恩
来,表示他同意在“中央提示案’’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中共军队北移可缓,但至
12月底为止,黄河以南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必须移至黄河以北,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必
须移至长江以北,明年1月底,新四军则须全部移至黄河以北。对照何、白“陪电”
可以看出,蒋介石让了一步。
由于“日汪条约”的签订,毛泽东一度对形势看得比较乐观,认为“北次严重
的投降危险已被罅”,并估计“在蒋介石没有真正投降以前,向我大举进攻是不可
能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对蒋介石的警锡,仍要求党内“认真准备对付
蒋介石的进攻”。
12月1日,毛泽东亲自为周恩来、叶剑英起草了12条和蒋介石谈判的条件,答应
皖南部队北开,但要对方保证道路安全,并要求给八路军发饱发弹,否则只能渡河
南下。
12月6日,蒋介石批准了22天前军令部拟定的《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
此后,国民党的准备动作加快了。
8日,何应钦、白崇禧针对上月朱、彭、叶、项的“佳电”,再发一份长达4000
余言的“齐电”。
此电不知出自谁手,写得汪洋恣肆,颇具文采,虽是“战书”,却把狰狰杀机
深藏在奇言妙语之后。
“来电不云乎?该军所有部队,莫不遵照国策,服从命令,坚持抗战,为唯一
任务;倘事实询如所言,是乃统帅之殷切期勉,举国之所共同仰望。然而兄等部队
之实际行动,果为何者?第十八集团军,自抗战之始,即列入第二战区之战斗序列,
新四军自成立之初,即列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均各有指定之作战目标与作战地境。
乃对此命令规定之范围,迄未始终遵守,以求达成任务,始则自由侵入冀察,继则
自由分兵鲁省,终则阴移新四军渡江而北;明派扰鲁部队,伺隙而南,俘鼓响应,
夹击苏北;似此擅离规定之战区,夹击苏北之友军,究系遵何命令?而且所到之处,
凡属友军,莫不视若仇敌,遍施袭击,苟非意存兼并,宁至一无例外;此种任意相
残之战争,又系遵何命令?其尤可痛者:各该省区,原有各军,受命抗敌,对于兄
等部队之突然袭击,事前既略无猜疑防范之心,临时更力避冲突为志;因之当受不
意之夹击,竟由忍让而被创;及至事后又须格遭中央严禁阋墙之旨,未敢稍存报复
之心,只有纷向中央呼号哀诉,佥谓:苦斗前方,不败于当面凶悍敌寇,而将之于
并肩作战之袍泽。应钦、崇禧每览前方此类报告,既不胜一一上闻,更无词何以相
慰,经经揽电蜘蹰,咨嗟累日。”
电文对国民党将领也太护短了!把他们说得那么厚道,那么高尚,那么委曲求
全、可怜巴巴,符合事实吗?谁不知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无不视实力、地盘为生命,
他们何时成了老实巴交的谦谦君子?
“河北方面,自鹿、高、朱、孙等部,因兄等横施攻击,奉令调开以后,我军
实力通行薄弱;敌遂得舒其喘息,部署军事,发展交通;故一面兄等部队方庆握苏
北暨正宣传百团大战之时,一面敌人横断河北之德石铁路,自本年6月中旬动工,未
受丝毫障碍,竟得迅速完成者,且于11月15日大事铺张,举行开车典礼。此即兄等
排除友军,自残手足,养寇资敌,所谓团结抗战中实际行动之表现也。”
提到河北,为什么不提和八路军拼命磨擦的石友三?这自然是有意的,因为石
友三刚刚因通敌被蒋介石批准处决了。至于百团大战,朝野、中外、敌我均有公论,
怎能因为德石铁路通车便将一个歼敌2万余人的大战役一笔抹煞呢?须知,蒋委员长
前不久才发过嘉勉电的啊!
“齐电”罗列了共产党在“政治方面”的“劣行”之后,接着说:“夫统帅部
对于各军任务分配,均视其军队之素质与敌寇之情况,而规定作战之地区与作战任
务。第十八集团军原在晋北作战,新四军原在江南作战,其性质装备,皆与规定地
区悉相配合,乃兄等均不遵照命令,擅自放弃规定任务,而肆意越境略地,夺权勾
兵,自由扩编。故十八集团军遵令改编之始,原仅四万五千人,而至今竟称五十万
人。今姑不问其人员武器有无虚实,亦不计裹胁成军能否作战,而事前既未照章核
准,事后又不许中央过问,仅要求中央照数发饷。现在全国集团军总司令不下数十
人,从未有未经奉准,而自由扩编者;敌后游击队,且不下百余万,亦未有不经点
验编组,而自由领饷者。兹兄等所称人数,若未奉核准,而擅作毫无限度之扩编,
恐再阅几时,势必号称百万。中央安有如许财力,地方安有如许民力,供给此核定
数目以外无限制之兵源?”
电报似乎抓住了把柄,颇有几分得意地反问:“兄等来电竟谓:十四个月未发
颗弹片药,有一枪仅余四发五发者,有一伤仅敷一次两次药物者。倘果如所言,则
此十四个月来,该军在河北连续攻击鹿钟麟、朱怀冰、高树勋、孙良诚各部,在山
东连续攻击沈鸿烈等部,在苏北连续攻击韩德勤等部,以及其他各地攻击友军之一
切行为,其弹药从何而来?”
“奇文共欣赏。”何、白发此奇文,当然不是供人们“欣赏”,而是作为最后
通碟和战书发给对手。因此,电文以不容申辩的口气要求“迅速遵令:将黄河以南
之部队,悉数调赴河北”。并且杀气腾腾地声称:“军令法纪之尊严,必须坚决维
持”,否则,“中央亦难遏其悲愤”,“深惟覆巢完卵之戒,切悟焚箕煮豆之非”,
“时机不容再误,遵令乃见公忠”!
“齐电”发出第二天,蒋介石亲自出马了。
正是:
莫谓文墨书生事,
字里行间藏杀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第二部) 第二十七回
血洗皖南蒋介石陷于困境 运筹陕北毛泽东熬过难关
却说12月9日,蒋介石亲自下了手令:“凡在长江以南之新四军,全部限本年1
2月31日开到长江以北地区,明年1月31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作战。现在黄河以南
之第十八集团军所有部队,限本年12月31日止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次日,军令部长徐永昌拿着蒋介石的手令去找蒋介石,说:“委座,共匪难驯,
此令没见不遵令开拔如何处置,职以为有就此先下达命令之必要。”徐永昌为何如
此?他被蒋介石的犹豫搞害怕了,如不逼蒋先下命令,到时新四军不走,他也无法
下手;再说做这种兄弟相煎之事,日后保不准会有翻案的一天,还是让最高统帅留
下白纸黑字为上策。
于是,蒋介石再写一手令:“新四军如12月31日尚未遵令北移,应先将江南新
四军立予解决。”并密令顾祝同:“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至限期该军仍不
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顾祝同接到蒋介石密令后,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令李品仙集团军在江北无
为地区加强布防,准备夹击新四军皖南部队;第二,派人向日军泄露了新四军上报
的北移线路。
12月18日,毛泽东感到形势严峻,致电叶廷、项英:“你们的机密文件电报须
一律烧毁,切勿保留片纸只宇,以免在通过封锁线时落入敌人手中,你们的密码须
由负责人带在自己身上。”两天后又电叶、项:“叶挺渡江以速为好,不应征蒋同
意。如蒋反对,便不好过江了。江边须有周密布置,速与胡服(刘少奇)、云逸联系
在对岸作准备。”
三天后,蒋介石下达了“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手令。
12月25日是圣诞节,正是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获释的四周年。这一天,周恩来
应邀去见蒋介石。
蒋介石有些伤感地说:“连日来琐事甚多,情绪不好,本不想见,但因为今天
是四年前共患难的日子,故以得见面谈话为好。”
日后周恩来这样写道:“他开口就是什么患难之交,我一看就知是在灌迷魂汤,
迷魂汤不好喝,引起我的警惕。我说,四年前也是为了不打内战。”
蒋介石似乎动了真情:“抗战四年,现在是有利时机,胜利已有希望,我难道
愿意内战吗?愿意弄坍台吗?现在八路、新四还不都是我的部下?我为什么要自相
残杀?就是民国十六年,我们何尝不觉得痛心?内战时,一面在打,一面也很难过。”
周恩来说:“校长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