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顾左右而言他,绕开具体问题,端着校长的架子,许着空诺:“这个这 
个,你们要相信我,只要我活着,解决问题总要公道,不让你们吃亏的。具体事情 
么,你们同张文白多谈谈。你也不必太匆忙,出来一次不易,可以在重庆多住一段 
嘛。” 
  然后,就闲聊起重庆的名胜、掌故来了。 
  当天晚上,周恩来、林彪致电中共中央,主张主动找张治中谈下列问题:一、 
中共合法化,同意国民党到边区和敌后组党办报;二、军队扩编至一定数目;三、 
边区改行政区;四、作战区域战后重新划分。 
  12月18日,毛泽东回电原则同意这么做,强调新四军也在扩编之列,部队调动 
目前只能做准备。 
  12月24日,周恩来和林彪一起走进张治中的公馆,双方举行预备谈判。 
  张治中听周恩来讲中共已拟了个初步谈判条件,忙问:“你们带来了吗?快拿 
给我看看。” 
  周恩来说:“我和林师长反复磋商了几天,早背得烂熟了,背给你听也是一样 
的。” 
  张治中道:“先别急,待我拿纸笔记下来。” 
  林彪笑道:“那就有劳张部长了。” 
  于是,周恩来口述,张治中记下了这样四项条件:一、党的问题。共产党在抗 
战建国纲领下取得合法地位,国民党可到中共区域办党办报,共同实行三民主义。 
二、军队问题。中共军队扩编为四军十二个师,按中央军队待遇。三、边区问题。 
依现有区域改为行政区,直属中央,改组华北地方政权,实行中央法令。四、作战 
区域。原则上接受开往黄河以北之规定,但目前只能做准备工作,保证战后完全做 
到。情况许可时(如反攻)可磋商部队移动事宜。 
  张治中读了一遍,问道:“恩来兄,林师长,抄文是否有误?” 
  林彪说:“一字不差。” 
  周恩来说:“如认为这些条件可以谈,就请委座指示林师长留在这里继续谈, 
如认为相差太远,请蒋先生提出具体方针,交林师长带回延安商量。” 
  张治中说:“我一定报告委座,请委座定夺。” 
  林彪问:“不知张部长对这四条有何高见?” 
  张治中说:“我本人觉得中共确有让步,也确实具有合作的诚意,所以心里很 
高兴。”转而又说,“其他各条都可以,唯第四条似太困难,为什么军队不可以实 
行中央化呢?” 
  周恩来说:“中共方面已经尽最大可能作了大的让步,国民党方面也应当作些 
让步,一些具体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接下来的情形,张治中20余年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这四项,我当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条款……亲笔誊写一份送给蒋看。蒋随即召 
开一次临时的军事会议。会议中蒋先不置一词,只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当时发言的 
大都表示不能接受,甚至有以傲慢态度嗤之以鼻者。他们对第一条,根本就不愿意 
给共党以合法地位;对第二条,认为一下扩充为四军十二师,办不到!对第三条, 
倒少表示意见,只说应由政府决定;对第四条,认为措词含混,应该先遵照皓电规 
定,把军队撤到黄河以北。总之,充满了偏见与近视。在会议上我虽然一再解说, 
还是撤不过他们。蒋始终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说赞同,最后说:“好吧,再说吧!” 
这样就搁下来了。其实,本来应该而且可以接受的条款而不接受,只有使林彪将军 
徒然虚此一行了。 
  转眼到了1943年。1月9日,周恩来、林彪再次同张治中晤谈。张治中说:“你 
们所提四项与中央希望相距太远,与何、白皓电相距也远。党与政府两项倒还问题 
不大,但军队必须限期北移,再说中央正准备将600万军队裁减至400万,你们反要 
求扩军,而且要编十二个师,这是说不过去的。” 
  周恩来忙解释:“所提四项与皓电精神并无不合,距离只在军队的数目和移动 
的时间,分歧并不大嘛。” 
  张治中有点无奈地说:“我已尽力了。以后你们还是要找何、白。” 
  林彪追问:“校长是什么意见?” 
  张治中答:“委座说好吧,再说吧。” 
  林彪再问:“这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苦笑道:“委座的意思是等一等再说,你就在重庆等吧。” 
  1月10日,毛泽东收到了周、林二人的报告。次日,中共中央专门为国共谈判问 
题召开政治局会议,会后电台周、林:“将情况进一步询问清楚后,中央再讨论决 
定。” 
  周、林又几次会见张治中,仍未谈出什么结果。 
  1月16日,毛泽东开始怀疑蒋介石的本意。他电告周、林:“被方提出以前年提 
示案为谈判基础以及何、白为主持人,除面子问题外,是否还有借以拖延之目的? 
我向陈宏漠、郑延卓几次表示部队目前绝对无法移动,不是不愿移,而是无地方, 
无路走。具体解决问题时机目前是否已经成熟?是否等苏联更胜利、国民党抗敌更 
需要我们时较为有利?” 
  于是,谈判进入搁浅状态。 
  话分两头。再说1942年6月初,日军进攻中途岛美海军基地惨遭大败,损失大型 
航空母舰4艘,重量级巡洋舰1艘,各种飞机400余架。8至10月,美军进行所罗门群 
岛南部的瓜岛登陆作战,日军从此处于战略守势。在苏联战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 
战役中由防御转入进攻。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也开始进入反攻。在此形势下,日军被 
迫取消了进攻重庆的5号作战计划。 
  中国战区的战略地位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上升。10月1日,美 
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问中国。接着,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应邀访美。 
  宋美龄11月2了日到达美国,第二天就会见了罗斯福夫人。她高雅的风度和适度 
的谈吐,立即博得了罗斯福夫人的欢心。罗斯福夫人仿佛不是在听宋美龄说话,而 
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最后竞欣喜地上前亲了一下宋美龄的脸颊。事后对人说: 
“我很想帮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顾她,就好像她是我的女儿一样。” 
  罗斯福夫人将宋美龄安排在白宫,孔家的儿子与女儿亦即宋美龄的外甥、外甥 
女连同两个护士一道搬进了白宫。孔二小姐经常身着男服,总是被罗斯福总统误称 
为“我的小男孩”。由于来时正患荨麻疹,宋美龄自备丝绸床单,每天一换,如果 
午休,也要换上一回。 
  在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的漫长访问中,宋美龄始终以最优雅的姿态频频抛头于政 
界和社交界,激起了不小的赞扬之声。2月18日,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那天,她 
身着典雅的黑色旗袍,仪态优美,神情自若,一口标准的英语十分动听。议员们全 
场起立,热烈鼓掌达4分钟。她演讲的主题是:战胜日本比战胜德国更为重要,美国 
应该让它的人民去中国战斗,而不应该在太平洋花费那么多的力量。当她说到经过 
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 
取胜利”时,欢呼的掌声达到了高潮。《生活》周刊一位曾在现场的记者不无夸张 
地报道,议员们全都被夫人的风采、抚媚和才华“吸引了……惊愕了……绦乱了”。 
  宋美龄谈话的第二目的是使中国脐身于世界四大国之列。她详尽地叙述了自己 
对和平进程和战后世界的看法,敦促美国立即采取行动,发起研究战后问题的四大 
国会谈。 
  这几个月,宋美龄达到她一生事业辉煌的顶点。仅美国各大学授予她的名誉博 
士学位就有16个之多。同时,美、英决定为中国抗战增加贷款。 
  宋美龄向罗斯福总统辞行时,双方作了最后会谈。事后,她立即将谈话结果电 
达重庆,向她的丈夫报告: 
  一、罗斯福允派美军二师,赴缅作战,于9月准备完毕。 
  二、丘吉尔对于由缅甸发动总反攻之事未必履行。 
  三、关于大连、旅顺、台湾由中、美海空军共同使用事,罗斯福表示同意。并 
谓候中国方面准备完妥后,美军即可退出。 
  四、罗斯福之意,朝鲜可暂由中、美、俄共管。 
  五、前国际联盟交由日本管理丰太平洋各岛,罗斯福意,战后可由联合国接收, 
组织暂时共管。 
  宋美龄访美,为几个月以后的罗、丘、蒋开罗会议敷设了路轨。 
  作为国家元首,蒋介石眼见得要与世界大国平起平坐了,他的兴奋程度是不言 
而喻的。一百年了,中国受尽屈辱,有谁取得了他这样的成就呢?回顾历史,瞻念 
前途,他决定掀一掀舆论,进行一下思想灌输。 
  1943年3月10日,由陶希圣起草、由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重庆出 
版了。书中认为中国的民族耻辱和其他现代弊端大都是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声称 
“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没有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同时, 
该书强调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把十年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称敌后根 
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为“变相的军阀和新式割据”;鼓吹“中国从前的命运在外 
交,今后的命运则全在内政”,“大家如不肯彻底改变封建军阀的作风和根本没有 
放弃武力割据的决心,那就无论怎样宽大,决不能发生什么效果,亦找不出合理的 
方法了”,暗示将以武力解决共产党。 
  这本书无疑为国共两党关系埋下了一颗炸弹。只是它出版之时,周恩来和林彪 
尚在重庆等待进一步谈判,才没有立即爆炸。毛泽东这时对延安的情况是颇为乐观 
的,他2月9日致电周恩来、林彪:“边区财政难关已度过,现党政军积蓄资产值边 
币五万万以上,今年决定大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