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币五万万以上,今年决定大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遭 
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丰衣足食。边区高于会展开彻底的自我批 
评,对过去历史,当前任务,整顿三风,精兵简政,统一领导诸问题,都获圆满解 
决,气象一新,各事均好办了。” 
  这时,国共之间又发生了一次军事磨擦。磨擦的主角,还是两年多以前的那位 
韩德勤。 
  3月中旬,日、伪动用10万兵力,扫荡淮东地区。在新四军对日伪的反扫荡作战 
中,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总部特务营和保安第三纵队王光夏部等,西渡运河,侵入 
新四军淮北根据地的中心地区,经多次劝说、警告其退出,均无效,韩部捕杀根据 
地的地方工作人员,收缴地方武装枪支,抢掠财物等,遂引发新四军与韩部的冲突, 
在冲突中韩德勤被俘。 
  3月28日,周恩来、林彪打听到前往印度视察远征军的何应钦已回到重庆,忙去 
会见,询问他对中共三个月前所提四项条件的态度。 
  何应钦说:“我的态度很明确,两中半以前的蜡电都讲清楚了。” 
  周恩来说:“蜡电的原则我们实际上业已接受,只是对开拔的时间与军队的数 
量要求重新商谈。” 
  何应钦说:“接受什么?晤电规定的时间早已过去,新四军已成叛军,还有什 
么好谈的?” 
  周恩来说:“国民党方面一再强调中央提示案,现在我们已作大的让步,同意 
以中央提示案为谈判的基础,所提四项与此案并无原则分歧,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商 
谈呢?” 
  何应钦一声冷笑:“先不要扯那么远吧!目前最要紧的是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尤 
其在沦陷区内,双方部队应协同合作,不能再有磨擦发生。最近我接到前方几个电 
报:敌伪猛犯淮东韩德勤部后,各部向敌包围困外转进,我一一二团至涟水北六塘 
附近,即受前新四军残部之围攻,不得已向西转进,沿途复遭该军之截击,损失惨 
重。韩主席发完此电后竟再无消息。前新四军三、四师乘韩部顾军西开,倾全力向 
韩主席驻地袭击,独立第六旅和王光夏部毫无防备,致全部溃散,王、李两旅长均 
殉职。现在新四军主力由陈毅率领继续向西侵袭中。据报,韩主席被新四军劫往洋 
河镇。周先生、林师长怎么解释此事?” 
  周恩来说:“据我所知,敌伪扫荡时,韩主席曾派人与陈毅商讨共同抗敌办法, 
陈亦认为必要,故结果极为圆满。陈毅与韩主席年来相处得不错,韩主席已划定地 
区为新四军防地。当顾部突围转进,一部人新四军驻地范围,因此双方发生冲突。 
后来陈毅赶到,经协商,已将人械全部归还。至于韩主席被劫,王、李旅长殉职等 
事,我尚不知情。想来不会有这等事发生,若有也必有缘故,待我查一查再向你报 
告。” 
  看来,毛泽东似乎未将后一段的情况告诉周、林。其实,早在3月19日,毛泽东 
即复电陈毅、饶漱石,同意新四军释放韩德勤。23日,书记处会议决定:“如韩德 
勤同意向西去,则发还一部分人枪就地解决问题;如韩不同意西去,则暂留一时期, 
在国民党表示态度后解决。” 
  3月25日,陈毅由新四军军部到达第四师师部,主持与韩德勤的谈判。两天后, 
他建议在蒋介石对韩德勤问题下决心以前,主动送韩出境。29日,中央同意陈毅的 
意见,但要求陈与韩订立一合作抗日密约。4月1日,陈、韩签了一份会谈备忘录, 
礼送韩德勤出境,并发还人枪。 
  由于国民党方面对中共所提四项要求的态度十分暖昧,对中共提出以“中央提 
示案”为谈判基础的建议反应冷淡,加之近一段国共磨擦骤然增多,毛泽东于4月3 
日作出判断:“种种迹象使我们怀疑国民党欲改变十中全会政策,寻找借口停止谈 
判,并向我们作进攻行动。” 
  对于何应钦关于国共磨擦向中共提出的一些问题,中央书记处指定由叶剑英起 
草一份电报予以答复,但暂不发表,意在先取守势,待国民党方面有进一步的反共 
表示时再行反驳。 
  5月初,因国际形势好转,毛泽东指示各方面暂时不要刺激国民党。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已经在党内完成了组织上的所有准备工作。 
  毛泽东发动整风本身,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实现一元化领 
导的重要意图。实现最高领导层的调整配备,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于是,刘少奇的地位引人注目地急速上升了。 
  刘少奇本是中共最早的成员之一,1921年5月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归国后 
一直从事工运领导工作,六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五中全会人选政治局候 
补委员,但屡屡被批评为“右倾”。遵义会议后,刘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到陕北 
后即被派往天津领导华北地下党的秘密工作。抗战开始后,刘力倡独立自主和开展 
华北游击战争,与毛遥相呼应。刘主持华中局工作后,新四军工作亦开展得有声有 
色,因而备受毛泽东的欣赏。 
  到1941年9月会议时,刘已被党内众多领导干部视为毛泽东以外另一位正确路线 
的代表。陈云称赞“刘是代表了过去10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王稼祥说: 
“过去中国党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唯物辩证法。” 
任粥时、康生也都将刘与毛相提并论,认为当年如果临时中央由刘少奇负责,白区 
的情况将会完全不同。因此,当时的会议已经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 
高”。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在起草“决议草案”时,也特别点了刘的名字,称赞 
其在白区工作时的贡献。10月,毛泽东更两度电召刘少奇来延安工作。只是因为刘 
一行通过日军封锁线颇费周折,再加上山东根据地领导人之间出现矛盾,毛泽东令 
其暂留山东帮助解决,所以才耽搁下采。 
  1942年的最后一天,刘少奇辗转回到延安。两个月后,仍担“总负责”之名的 
张闻天也被召回延安。政治局很快进行了三次讨论,由任粥时拟定机构精简调整方 
案,刘少奇提议毛为主席,大家一致拥护,遂于1943年3月20日正式通过了《中央机 
构调整及精简决定》。 
  决定指出:“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工作的责任, 
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为主席……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 
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 
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 
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重新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粥时三 
同志组成之,泽东同志为主席。会期不固定,随时由主席召集之,会议中所讨论的 
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与此同时,政治局决定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书记处的助理机关, 
归口管理各类党的部门。前者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四人组成,毛为书记; 
后者由刘少奇、王稼祥、康生、陈云、张闻天、邓发、杨尚昆、任粥时8人组成,刘 
为书记。 
  从这一天开始,毛泽东完全确立了自己在中共党内的一元化领导权威,不管是 
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成了至高无上的第一把手。而刘少奇作为得力副手,毛泽东产 
生了如虎添翼之感。所谓“气象一新,各事均好办了”,正是指此。 
  引人注目的是,张闻天、王明均正式失去了原来的位置。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周恩来也离开了书记处。当然,也可以用周自己说的“我这三年在外,做的事实在 
太少了”来解释,但理由总不是那么充分。 
  在中共中央刚刚形成新的领导核心之时,一场飓风随即刮来了。 
  5月20日,毛泽东收到了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发来的电报:“共产国际执 
委会主席团将于5月22日公布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请中共中央急速讨论这一提 
议,并将意见告知。” 
  毛泽东迅速召集政治局会议讨论此事,决定先由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此提议, 
待提议公开后,中央再作决定。 
  据当时莫斯科派驻延安的联络员报告说,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国际的存 
在太久了,它不能理解中国革命的条件和需要,因此是该解散了。还说,毛泽东特 
别批评了党内那些不听中央的话、只听共产国际执委会的话的人们。据说王明告诉 
俄国人说:“毛和他的拥护者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的双手被解放了,道德上的责 
任感也不会有了。尤其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过的话:现 
在可以举行党的代表大会了。” 
  5月24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共产国际解散,中央即将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的 
政策,请你即回延安。” 
  5月26日,收到《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讨论 
通过了一份这样的决定:“自即日起,中国共产党解除对于共产国际的章程和历次 
大会决议所规定的各种义务。共产国际在它存在的时期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命, 
包括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尽一切可能给予的援助。在现在的各种条件下,各国共 
产党更加需要根据自己民族的特殊情况和历史条件,独立地解决一切问题,因此, 
共产国际的解散,是比较其继续存在,更加有利的。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使中国共 
产党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更加坚强,将使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更加巩固,将使党的战 
斗力量更加提高。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