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基本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主要的结论是:价格越高,供给越多,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大,供给越少。供不应求的商品会涨价,供过于求的商品会降价。  但在学完前面的内容后,一位叫米小虎的同学和老师争辩起来。他说:供不应求的商品会涨价,涨价之后,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又会导致价格下降,所以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价格不变。这就类似上面卡特的观点。另一方面,如果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降价之后,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又会导致价格上升。所以无论供求状况如何,商品的价格都不会改变。  卡特和米小虎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又似乎自相矛盾。为了判断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事例开始来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动过程。  假设某一年夏季,天气特别炎热。由于天气变热,人们想吃更多的冰淇淋,需求增加了。反映在市场行为上,就是说,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消费者都想购买更多的冰淇淋。  我们知道,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对应关系。当每种既定价格下冰淇淋的需求量增多的时候,我们描绘出的需求曲线就改变了。具体来说,这条需求曲线会向着需求量增加的方向移动。  如图,需求曲线从原来的位置向右移动到新的位置。结果,均衡点的位置改变了。由于供不应求,价格由2元上升到2。5元,交易量由7增加到10,达到新的市场均衡。换句话说,天气热提高了冰淇淋的价格,增加了冰淇淋的销售量。


第四部分价格原理(二)(2)(图)

  在此,我们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在价格理论中,需求量变化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由价格变化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化,这种情况我们前面说过;而需求变化则是指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了购买量的变化,例如上面刚刚提到的天气变热。也可以说,“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的对应状况。反映在坐标图上,需求量是指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而需求是指整条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化相当于需求线上的点沿着需求线滑动,而需求变化则是需求线本身发生了移动(“供给”和“供给量”的关系也是如此)。  在上面的例子中,天气炎热改变了在任何既定价格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所以说需求增加了。而供给没有变,因为天气并没有改变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企业的销售愿望。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结果是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也就是说,由于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在本节开头的事例中,卡特说石油价格上涨将导致需求减少,是混淆了“需求”和“需求量”的概念。下面我们把正确的分析用图形表示出来:  当汽油加税的时候,汽油厂商要把税额加到售价里。因此,要保持原来的供给量,价格必须增加。或者说,由于加税,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在任何一个既定价格时愿意生产并销售的汽油数量减少。反映在坐标图上,是供给曲线从原来的位置向左移动到新的位置。  与此同时,需求曲线没有改变,因为加税没有直接改变家庭希望购买的汽油数量。由于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左移,结果价格从3元上升到3。5元,交易量从7减少到5,市场在新的位置达到均衡。  在整个过程中,供给减少,价格上升。需求量也减少了,但需求没有变。卡特说价格上升将导致需求减少,是混淆了“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米小虎的错误也同样如此。所以他们得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动,或者说,价格变动是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论并不新鲜。我们在前面说过,价格是由物品的稀缺性决定的,而物品的稀缺性是供给与需求对比的结果。下面我们把供求变化对价格(稀缺性)的影响作一个总结: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对各种价格变动的现象作出判断。例如,每年中国“春运”火车票涨价的同时,客流量也在增加,说明这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当电视里播出疯牛病的新闻的之后,吃牛肉的人会减少,牛肉的价格下降,这是需求在减少;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扩大产量的时候,全世界的汽油都会降价,这是供给在增加;当一场寒流袭击美国的加州农场时,全美国的桔子价格都会上涨,这是供给在减少。  总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一定有某种价格之外的因素导致了需求或供给的变化。为了理解价格变动的根源,我们要研究到底有哪些价格之外的因素会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第四部分价格原理(二)(3)(图)

  下面我们以汽车为例,首先来看有那些价格之外的因素会导致需求的变化:    

    

  当人们收入上升时,即使价格不变,个人也会倾向于购买更多数量的几乎任何物品,包括汽车。反过来,如果某个夏天你失去了工作,你的购车计划就可能要推迟。总之,收入较低意味着你的总支出减少,因此你不得不在大多数物品上减少消费。收入增加则相反。  市场规模——用人口衡量——显然影响需求曲线。由于市场需求是从个人需求中惟导出来的,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人口增长,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例如,当中国的10多亿人口融入世界市场的时候,几乎任何商品的市场需求都会有所增加。  偏好可以反映出真正的心理或生理需要(如对饮料、爱情或激情的需要),也包括人为造成的需要(如香烟、游戏或迷人的赛车),还可以具有很大一部分传统或宗教的因素(例如美国崇尚牛肉,但食用牛肉在印度却犯禁忌;海蜇在日本是鲜美菜肴,但在美国却无人问津)。  对这些偏好,经济学通常并不想解释。因为偏好基于超越了经济学范围的历史与心理因素。但是,经济学家要考察当偏好变动时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定一个权威的医学协会发现,那些经常吃冰淇淋的人更长寿,也更健康,这个发现便增加了冰淇淋需求。  偏好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雨伞的需求量在多雨的地区较高,但在气候干旱的城市却较低;空调的需求在炎热的天气会上升,在冬天就会滞销;当出现“非典”疫情的时候,对口罩的需求又会激剧上升,如此等等。  另外,对于未来的经济条件,尤其是价格的预期,也会对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你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你现在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例如,如果你预期今后几年会赚到更多的收入,你就可能愿意贷款来买汽车。而如果你预期下个月汽车的价格会下降,你就会不太愿意以现在的价格去买车。  最后,相关物品的价格会影响对该物品的需求。尤其是替代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替代品是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物品,如玉米片和麦叶、钢笔和铅笔、小型汽车和大型汽车、石油和天然气。如果替代品B的价格下降,则物品A的需求会趋于下降。而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增加了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经常同时使用的成对互补品包括汽油与汽车,电脑和软件,以及雪橇和安中缆车票等。  思考和练习  1.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是什么?影响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当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如何判断是需求还是供给的影响所致?举出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价格的变动(二)  引起供给变动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生产者提供商品为的是利润,而不是乐趣或爱好。因此,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生产成本。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当某物品的生产成本比较低的时候,生产者大量供给该物品就会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价格而言比较高的时候,生产者就会提供比较少的数量,而转向其他产品的生产,甚至退出该产业。下面同样以汽车为例说明这种影响:


第四部分价格原理(二)(4)

  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劳动、能源或机器等投入品的价格显然会对既定产出水平的生产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为了生产冰淇淋,卖者使用各种投入:奶油、糖、香料、冰湛淋机、生产冰棋淋的厂房,以及搅拌各种材料并操作机器的工人的劳动。当这些投入中的一种或几种价格上升时,生产冰棋淋就不太有利,企业提供的冰棋淋就较少。如果投入价格大幅度上升,企业会停止营业,根本不再提供冰淇淋。  在2000年冬天,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桶17美元涨到每桶30美元多。石油价格的升高导致出租车司机面临更高的汽油价格,航空公司面临更高的燃料价格,制造企业面临更高的热力费用。其结果是:出租车司机不再频繁地开车四处寻找顾客了,航空公司停止了一些低效益航线的运行,一些制造业企业不再让工人额外加班了。  这个例子表明:投入品价格的升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使生产者减少供给。最近30年来,个人电脑的生产繁荣和普及推广都伴随着电脑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和价格下降。这说明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投入的价格是负相关关系。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进步,这种进步能够降低生产同量产品所需的投入。这种进步包括从应用科学突破到现有技术的更新与挖潜,或者仅是生产流程的重新组织。例如,当年装配线技术的引入使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大大提高了。而在今天,生产一辆汽车所需花费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10年前,这种技术进步使得汽车制造商可以在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