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敖得萨档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认得这些名字吗?”他问道。
  密勒皱着眉头看完了这十个人的名单:  “当然知道。我在汉堡做过几年报道
  警方消息的记者,这些都是汉堡的高级警官。怎么啦?”
  “你把纸打开吧!”维森塔尔说。
  密勒照办了。
  九
  彼得·密勒第二天早晨又来到了西蒙·维森塔尔的办公室。
  “你说要告诉我敖德萨的情况,”他说,“昨天夜里我想起一件事,白天忘了
  对你说了。”
  他追述了那个舒米特博士在德雷森旅馆截住他并警告他别再查询罗施曼下落的
  经过。
  维森塔尔噘着嘴,点了点头:“你和他们顶上牛了,好。”他说,“不过用这
  种方式来警告一位记者,这可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步骤,特别是你才处在刚刚开始的
  阶段。我很纳闷,究竟罗施曼在搞什么名堂,使他们对他这样重视。”
  然后,这位纳粹猎手花了足足两个小时,对密勒讲述了敖德萨的来龙去脉:从
  它作为一个向安全地带转移纳粹罪犯的组织开始,发展成今天不仅收容那些戴过黑
  银两色领带的人以至他们的帮凶和狗腿统统来者不拒的自由共济会。
  当盟军在一九四五年攻入德国发现了那些阴森可怖的集中营时,他们很自然地
  要向德国人民追问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暴行,回答是“党卫军”。但是党卫军的成员
  却哪儿也找不到了。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或者在德国和奥地利转入了地下,或者逃亡到了国外。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的失踪却不是仓皇逃窜的结果。直到很久以后,盟军才
  逐渐发觉这帮人全都是经过周密安排才告失踪的。
  这个事实有效地揭穿了党卫军的所谓“爱国主义”:从最顶层的亨利希·希姆
  莱开始,谁都为了保全自己的皮肉而企图牺牲苦难的德国人民。早在一九四四年十
  一月,亨利希·希姆莱就企图通过瑞典红十字会的伯纳多特伯爵办事处,向盟国谋
  求出亡的许可。盟国拒绝考虑放掉他这条大鱼。这些纳粹党徒和党卫军们,一面声
  嘶力竭地要德国人继续战斗,一俟即将制成的神奇武器发射出去就大功告成,可是
  在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却准备逃亡到某个舒适安逸的地方去。
  至少,他们明白根本没有什么神奇武器,也很明白“帝国”
  的覆灭已经不可避免,而如果希特勒再这样干下去,整个德意志民族的覆灭都
  将是不可避免的。
  在东方战线上,德国陆军被迫以惊人的伤亡代价和俄国军队打仗,打仗的目的
  不是为了赢得胜利,而是为了给党卫军赢得时间,作好逃亡的部署。党卫军站在陆
  军后面,陆军人员只要后退一步,不仅会遭到军人的血肉之躯所难以忍受的惩罚,
  而且还要被枪杀或绞死。成千名国防军的军官和士兵就这样死在党卫军的绞刑架上。
  党卫军头子们意识到失败不可避免以后,又推过了六个月,就在总崩溃的前夕,
  党卫军的领导人就全部失踪了。在全德境内,他们纷纷离开了自己的职位,换上平
  民的服装,把伪造得很漂亮的(而且是官方的)个人证件塞进口袋里,乘着一九四
  五年五月德国的大乱局面,不知去向了。他们留下了“民卫”组织的老头们在集中
  营门口等待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到来,留下了疲惫不堪的国防军去进战俘营,留下了
  妇女和儿童面对即将来临的一九四五年的严冬,在盟军的统治下或生或死,听天由
  命。
  那些深知自己臭名昭著,难逃被通缉命运的人,都流亡到了国外。敖德萨就是
  这样产生的。在战争结束前夕形成的这个组织,就是为了把受通缉的党卫军从德国
  转移到安全地带。它和胡安·庇隆的阿根廷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关系,由阿根廷发出
  了七千张“空白”护照,逃亡者只需填上一个假名字,贴上本人相片,找随时准备
  帮忙的阿根廷领事馆盖个章,就可以搭船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或中东地区。
  成千名党卫军刽子手涌向南方,经过奥地利进入意大利的南梯罗尔省。他们一
  路上都有保证安全的房子供他们住宿。他们主要是从那儿前往意大利的港口热那亚,
  或更往南一些的里米尼和罗马。有一些是所谓救济真正一无所有的难民的慈善团体,
  出于他们自己心里最明白的原因,捏造了一些证据,自告奋勇地出来为党卫军逃亡
  者奔走呼号,说什么盟军对这帮人逼迫过甚了。
  在罗马的红衣主教中,有一个德国籍的阿洛伊斯·胡达尔主教,曾经神不知鬼
  不觉地把上千人送到了安全地带。党卫军刽子手的主要转运站是罗马的庞大的法兰
  西斯卡修道院,他们在那儿藏匿、食宿,一直等到办妥证件,便首途去南美。有时
  候,党卫军人员也使用由梵蒂冈出面从红十字会搞来的旅行证件,而他们的船票在
  很多情况下则是由慈善机关“卡里塔斯”付款的。
  这是敖德萨的第一桩任务,绝大部分都成功了。究竟有多少如被盟军捉获就定
  然伏法的党卫军刽子手被他们安全送走,这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这个数字肯
  定要占应处死刑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敖德萨把战争中搞集体屠杀获得的盈利从瑞士银行转移出来,舒舒服服地安置
  好自己,便退居一旁,看着一九四五年的各盟国之间关系逐渐恶化。随着时间的推
  移,在南美的敖德萨的头子们,抛弃了当初想在战后迅速建立第四帝国的主张,认
  为那是不现实的,但随着一九四九年五月一个新的共和国在德国西部的成立,敖德
  萨的头子们又给自己规定了五项新任务。
  第一是指使前党卫军成员重新渗入新德国的各个生活领域。从四十年代末到整
  个五十年代,前党卫军的成员们混进了各级文职机构,回到了律师事务所,坐上了
  法官的席位,进入了警察部队,地方政府和部门。他们利用这些职位,哪怕是多么
  低下,便能互相保护免受调查和起诉,增进彼此的福利,而且一般还能在某些过去
  的“同志”  (这是他们之间互用的称呼)万一遭到调查和起诉时,尽可能地进行
  阻挠。
  第二个任务是渗入政权机构。这些前纳粹分子避免担任高级职务,而主要伸进
  执政党的区级基层组织中去。再说,并没有法律规定禁止一个前党卫军成员参加一
  个政党。结果竟没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一贯强烈主张侦讯前党卫军罪行的政治家曾被
  选入基督教民主联盟或基督教社会联盟的联邦议院或同样重要的权力很大的省议院。
  这个现象看来象是巧合,其实未必。有一位政治家索性简单干脆地说:  “这不过
  是选举中的数学问题罢了。因为六百万死掉的犹太人不能投票,可是五百万从前的
  纳粹分子却能并且在每次选举中投了票。”
  这两项任务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的,那就是放慢(如果不是中止)对前党卫
  军成员的调查和起诉。在这方面,敖德萨还有一支庞大的同盟军。这就是有几十万
  德国人心里明白他们当年或是曾帮助党卫军做过一些小事,或是知道当时发生的事
  情但从未揭发。他们多年之后在社会上或业务上已经有了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尊
  重,所以对于着力调查往事的想法就不那么爱听,更不用说在某地的法庭上审判党
  卫军罪犯时提到自己的名字了。
  敖德萨在战后德国的第三项任务是重新渗入企业、商业和工业。早在五十年代
  初期就有某些前党卫军成员为此目的而利用苏黎世的存款做开了生意。在五十年代
  初期,任何一家经营比较得法的公司,只要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就能充分利用五
  十和六十年代蹒跚到来的经济奇迹,成为生意兴隆的大企业。敖德萨的目的就是抽
  取这些企业的盈利来影响报纸对党卫军罪行的报道(通过广告收入),资助在战后
  德国时隐时现的各种为党卫军说话的宣传品,支持某些极右翼的出版社,和为生活
  困难的“同志”提供工作。
  第四项任务过去是、今天仍然是为不得已而受审的前党卫军成员提供尽可能好
  的法律辩护。凡有一个党卫军凶手出庭受审,他的辩护律师一定是德国最高明、收
  费最昂贵的律师。即便当事人是个穷光蛋,也从没有人追问是谁代他付这笔钱的,
  而这些律师更是矢口否认他们会为党卫军成员免费服务的。
  第五项任务是进行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从鼓励散发极右翼的小册子,
  到在议院走廊里进行游说,争取最后批准的“限制法令”将使党卫军的全部罪责在
  法律上停止追究。他们还竭力使当代的德国人相信,被杀害的犹太人、俄国人、波
  兰人等等的数字,实际上只有盟军所统计的数字的一个零头(通常提到的数字是死
  了十万犹太人);他们还特意指出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正在某种程度上证实
  希特勒是正确的。
  但是敖德萨的宣传的重心所在,则是说服当代七千万德国人,使他们相信党卫
  军是和国防军一样的爱国士兵,这些过去的伙伴们今天应该团结一致(这种宣传是
  颇有成效的)。
  这真是他们异想天开的一招。
  大战期间,国防军对党卫军保持相当的距离,对它表示厌恶,而党卫军则根本
  不把国防军放在眼里。最后,成百万年轻的国防军被赶向死亡或沦为俄国人的战俘,
  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得以生还,而党卫军成员正是靠牺牲他们才能另找乐土安享余生
  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