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1〕。其馀则日月至焉〔2〕而已矣。”〔3〕 

        〔1〕三月,言其久。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  〔2〕“日月至焉” 

      者,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 〔3〕程子曰:“三月,天道小变之节, 

      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不违仁,只是无纤毫私钦。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尹氏曰:“此 

      颜子于圣人,未达一间者也。若圣人则浑然无间断矣。”张子曰:“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 

      违’与 ‘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幾非在我者。”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1〕也与〔2〕?”子曰:“由也果 〔3〕,于从 
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4〕,于从政乎何 
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5〕,于从政乎何有?” 
  〔6〕 

        〔1〕从政,谓为大夫。 〔2〕与,平声。〔3〕果,有决断。  〔4〕达,通事理。 〔5〕艺, 

       多才能。 〔6〕程子曰:“季康子问三子之才可以从政乎?夫子答以各有所长。非惟三子,人 

      各有所长。能取其长,皆可用也。” 

季氏使闵子骞 〔1〕为费〔2〕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 
则吾必在汶上矣。” 〔3〕 

        〔1〕闵子骞,孔子弟子,名损。〔2〕费,音秘,季氏邑。〔3〕为,去声。汶,音问,水名, 

      在齐南鲁北境上。闵子不欲臣季氏,令使看善为己辞,言:着再来召我,则当去之齐。 

      程子曰:“仲尼之门,能不仕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而已。”谢氏曰:“学者能少知内 

      外之分,皆可以乐道而忘人之势。况闵子得圣人为之依归,彼其视季氏不义之富贵,不啻犬彘; 

      又从而臣之,岂其心哉?在圣人则有不然者,盖居乱邦、见恶人,在圣人则可,自圣人以下, 

       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闵子岂不能早见而豫待之乎?如由也不得其死,求也为季氏附益, 

      夫岂其本心哉?盖既无先见之知,又无克乱之才故也。然则闵子其贤乎!” 

伯牛有疾 〔1〕,子问之,自牖执其手〔2〕,曰:“亡之,命 〔3〕矣夫〔4〕!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5〕!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失儒以为癞也。〔2〕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 

      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 

      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主永诀也。 〔3〕命,谓天命。 〔4〕夫,音扶。  〔5〕言 

… 页面 57…

      此人不应有此疾,而今乃有之,是乃天之所命也。然则非其不能谨疾而有以致之,亦可见矣。 

      侯氏曰:“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1〕,一瓢〔2〕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3〕。贤哉,回也!〔4〕” 

        〔1〕箪,竹器。食,音嗣,饭也。〔2〕瓢,瓠也。〔3〕乐,音洛。〔4〕颜子之贫如此,而 

       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程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 

      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又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 

       自有其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又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 

       处、所乐何事。”愚按: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今亦不敢妄为之说。 

       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2〕也。”子曰:“力不足者,中 
道而废。今女画 〔3〕。” 

        〔1〕说,音悦。〔2〕力不足者,欲进而不能。〔3〕女,音汝。画者,能进而不欲。谓之画 

      者,如画地以自限也。胡氏曰:“夫子称颜回不改其乐,冉求闻之,故有是言。然使求说夫子 

      之道,诚如口之说刍豢,则必将尽力以求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画而不进,则日退而已矣,此 

      冉求之所以局于艺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 

        〔1〕儒,学者之称。程子曰:“君子儒为已,小人儒为人。”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 

      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適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 

       也。子夏文学虽有馀,然怠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故夫子语之以此。” 

子游为武城 〔1〕宰。子曰:“女〔2〕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3〕 
者,行不由径 〔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5〕” 

        〔1〕武城,鲁下邑。〔2〕女,音汝。〔3〕澹,徒甘反。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4〕 

      径,路之小而捷者。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 〔5〕公事,如饮射读 

      法之类。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矣。杨氏曰:“为政以人才 

       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灭明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后世有不由径者, 

      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简。非孔氏之徒,某孰能知而取之?”愚谓持身以灭明为法, 

       则无苟贱之羞;取人以子游为法,则无邪媚之惑。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而殿〔3〕。将入门,策〔4〕其马,曰: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5〕” 

        〔1〕孟之反,鲁大夫,名侧。胡氏曰:“反,即庄周所称孟子反者是也。” 〔2〕伐,夸功 

       也。 〔3〕奔,败也走。殿,去声,军后曰殿。〔4〕策,鞭也。 〔5〕战败而还,以后为功。 

       反奔而殿,故以此言自掩其功也。事在哀公十一年。谢氏曰:“人能操无欲上人之心,则人欲 

       日消、天理日明,而凡可以矜己夸人者,皆无足道矣。然不知学者,欲上人之心无时而忘也, 

      若孟之反,可以为法矣。”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1〕,而有宋朝之美〔2〕,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3〕 

        〔1〕祝,宗庙之官。鮀:徒何反;卫大夫,字子鱼,有口才。 

… 页面 58…

        〔2〕朝,宋公子,有美色。 〔3〕言衰世好谀悦色,非此难免,盖伤之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1〕 

        〔1〕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乃不由此道邪?怪而叹之之辞。洪氏曰:“人知出必由户,而 

      不知行必由道。非道远人,人自远尔。” 

子曰:“质胜文则野〔1〕,文胜质则史〔2〕。文质彬彬〔3〕,然后君子。” 
  〔4〕 

        〔1〕野,野人,言鄙略也。〔2〕史,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 〔3〕彬彬,犹班 

      班,物相杂而逮均之貌。 〔4〕言学者当损有馀,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杨氏 

       曰:“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 

      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 

        〔1〕程子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 

        〔1〕好,去声。乐,音洛。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 

      有所得而乐之也。”张敬夫曰:“譬之五穀,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 

      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 

      所以自强而不息者与?” 

子曰:“中人以上〔1〕,可以语〔2〕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 

        〔1〕“以上”之上,上声。〔2〕语,去声,告也。 〔3〕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告语之, 

      则其言易人而无躐等之弊也。张敬夫曰:“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 

      而笃焉。盖中人以下之质,骤而语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将妄意躐等,而有不切于身之弊, 

      亦终于下而已矣。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 
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 

        〔1〕知、远,皆去声。民,亦人也。获,谓得也。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 

      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 

      程子曰:“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又曰:“先难, 

      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吕氏曰:“当务为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 

      不惮所难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