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惮所难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 

        〔1〕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 

      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 

      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休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1〕 

        〔1〕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馀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 

… 页面 59…

      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恶,故其变而之道 

      有难易。程子曰:“夫子之时,齐强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 

      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主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鲁则修举废坠而已,一变 

      则至于先王之道也。”愚谓二国之俗,惟夫子为能变之,而不得试。然因其言以考之,则其施 

      为缓急之序,亦略可见矣。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1〕 

        〔1〕觚,音孤,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 

      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 

      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范氏曰:“人 

      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从〔2〕之也? 〔3〕”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4〕 

        〔1〕刘聘君曰:“‘有仁’之仁当作人。”今从之。〔2〕从,谓随之于井而救之也。〔3〕 

      宰我信道不笃,而忧为仁之陷害,故有此问。 〔4〕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 

      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谓昧之以理之所无。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 

      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 

        〔1〕约,要也。畔,背也。夫,音扶。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 

       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程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 

      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夫子矢〔2〕之,曰:“予所〔3〕否 〔4〕者, 
天厌 〔5〕之!天厌之!”〔6〕 

        〔1〕南子,工灵公之夫人,有淫行。说,音悦。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 

      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说。 〔2〕 

      矢,誓也。  〔3〕所,誓辞也,如云“所不与崔、庆者”之类。  〔4〕否,方九反,谓不 

      合于礼.不由其道也。 〔5〕庆,弃绝也。〔6〕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 

      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 

      深思以得之也。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2〕矣乎!民鲜久矣。〔3〕” 

        〔1〕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2〕至,极也。  〔3〕鲜,上声,少也。 

      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 
于仁,必也圣乎 〔2〕!尧、舜其犹病诸 〔3〕!夫〔4〕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5〕。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 

        〔1〕博,广也。施,去声。〔2〕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其极之名也。乎者, 

      疑而未定之辞, 〔3〕病,心有所不足也。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 

      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 〔4〕夫,音扶。〔5〕以己及人,仁者之 

… 页面 60…

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6〕譬,喻也。方, 

術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 

而仁之術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 

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无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 

已,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 

难言,故止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 

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 

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赡 

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 

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 

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 

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 页面 61…

                                        述而第七 

      此篇乡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买。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2〕古。’窃比于我老彭。〔3〕” 

        〔1〕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2〕好,去声。〔3〕 

       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 《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孔子 

       删 《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 

       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 

       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 

       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 

        〔1〕识:音志,又如字,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 

       前说近是。  〔2〕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 

       而又谦之辞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 

        〔1〕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子之燕居 〔1〕,申申如也,夭夭如也。〔2〕 

        〔1〕燕居,闲暇无事之时。〔2〕杨氏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程子曰: 

       “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著‘夭夭’字。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情 

       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著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著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1〕梦见周公。”〔2〕 

        〔1〕复,扶又反。〔2〕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 

       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程子曰:“孔子盛时,寤寐 

       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盖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 

       身,老则衰也。” 

子曰:“志于道〔1〕,据于德〔2〕,依于仁〔3〕,游于艺〔4〕。” 

        〔1〕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適者 

       正,而无他歧之惑多。 〔2〕据,音倨。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 

       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3〕依者,不违之谓。仁,则 

       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主熟,无適而非天理之流行矣。 〔4〕 

       游者,玩物適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 

       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馀,而心亦无所放矣。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 

       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 

       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