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 〔3〕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 

      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仁不可胜用矣。程 

      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 

       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4〕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已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 

      请其条目也。 〔5〕非礼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 

      机也。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6〕事,如“事事” 

      之事。“请事斯语”,颜子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直以为己任而不疑也。程子曰: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 

      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 

      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 

      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 

      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言凶荣辱,惟 

      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 

        ‘哲人知幾,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愚按: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幾,非至 

      健不能致其決。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 

      深玩。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 

      也。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 

      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或问: ‘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 

      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有诸中而后见于外。观其出门、使民之时,其敬如此, 

      则前乎此者敬可知矣,非因出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愚按: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 

      坤道也。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敬恕之间而有得焉,亦将无 

       己之可克矣。 

司马牛 〔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谓 
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3〕 

        〔1〕司马牛,孔子弟子,名犁,向魋之弟。〔2〕讱,音刃,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 

… 页面 86…

       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 

      之,则所以为仁立方,不外是矣。 〔3〕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 

      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杨氏曰:“观 

      此及下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程子曰:“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 

      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 

      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 

       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旨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1〕”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 
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 

        〔1〕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2〕疚,病也。夫,音扶。牛之再问,犹前章 

      之意,故复告之以此。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 

      而忽之也。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于德全而无疵。故无人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 

       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1〕”子夏曰:“商闻之矣〔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4〕 

        〔1〕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 〔2〕盖闻之夫子。〔3〕命禀于有生之初,非 

      今所能移。天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但当顾受而已。 〔4〕既安于命,又当修其在已者。 

       故又言苟能持己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主人皆爱敬之如兄弟矣。盖子夏欲 

       以宽牛之忧,故为是不得已之辞,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胡氏曰:“子夏‘四海皆兄弟’之言, 

      特以广司马牛之意,意圆而语滞者也。惟圣人则无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哭子丧明,则以蔽 

       于爱而昧于理,是以不能践其盲尔。”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 
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3〕 

        〔1〕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惭渍而不骤也。谮,庄荫反,毁人之行也。〔2〕肤受,谓肌肤 

      所受,利害切身,如 《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愬,苏路反,愬己之冤也。〔3〕 

       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 

      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 

      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 

       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 

        ‘视远惟明。’”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 〔2〕,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3〕”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情不立。”〔4〕 

        〔1〕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 〔2〕去,上声,下同。〔3〕 

       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 〔4〕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 

      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 

       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 

      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失也。是以为 

      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 页面 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1〕”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 
君子也。驷不及舌〔2〕。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3〕 

        〔1〕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2〕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 

       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 〔3〕鞟,其郭反,皮去毛者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 

      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 

       子成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哀公问于有若 〔1〕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2〕”有若对曰:“盍 
彻乎? 〔3〕”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4〕”对曰:“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 

        〔1〕称有若者,君臣之辞。〔2〕用,谓国用。公意盖欲加赋以足用也。 〔3〕彻,通也,均 

       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 

       故谓之彻。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 

      用以厚民边。 〔4〕二,即所谓什二也。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加赋之意。〔5〕民富, 

       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看所宜 

      深念也。杨氏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均、穀禄平,而军国之需皆量是以为 

       出焉。故一彻而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 

       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