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焉。故一彻而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 

       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惟未之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 

      而上下困矣,又恶知 ‘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1〕,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 
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2〕‘诚不以富,亦抵以异。’” 
  〔3〕 

        〔1〕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2〕恶,去声。爱、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 

      命,非可得而欲也。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 〔3〕 

      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辞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 

      所言,不足以致富而適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 

      上。因此下文亦有 ‘齐景公’字而误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 

      诚善补过、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2〕。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 〔4〕 

        〔1〕齐景公,名杵臼。〔2〕鲁昭公末年,孔子適齐。 

        〔3〕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 

      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4〕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 

      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 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 

      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具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 

      之所以卒于乱也。” 

子曰:“片言可以拆狱者,其由也与?〔1〕”子路无宿诺。〔2〕 

        〔1〕片言,半言。折,之舌反,断也。与,平声。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 

      其辞之毕也。 〔2〕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 

       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 

… 页面 88…

       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 

       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 

        〔1〕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 

       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 

       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1〕,行之以忠〔2〕。” 

        〔1〕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2〕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 程子 

       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1〕重出。 

子曰:“君子成〔1〕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 

        〔1〕成者,诱掖桨劝以成其事也。〔2〕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 

       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 

        〔1〕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胡氏曰:“鲁自中葉,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 

       邑背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而改三家之故。惜平康子之溺于利欲 

       而不能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 

        〔1〕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胡氏曰:“季氏窃柄,康子夺嫡, 

       民之为盗,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旨深矣。”夺嫡事见《春秋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2〕 
之风,必偃 〔3〕。” 

        〔1〕焉,淤虔反。为政者,民所视效,何以杀为?欲善则民善矣。 〔2〕上,一作尚,加也。 

        〔3〕偃,仆也。 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 

       于杀乎?”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2〕”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3〕”子曰:“是闻也,非达 
也 〔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 
必达 〔5〕。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6〕 

        〔1〕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2〕子张务外,夫子盖已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之, 

       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 〔3〕言名誉著闻也。〔4〕“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 

       分,学者不可不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 〔5〕夫,音扶,下同。好、下,皆 

       去声。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 

       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 〔6〕行,去声。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之,又自以 

… 页面 89…

      为是而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矣。程子曰:“学者须是务 

      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 

      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尹氏曰:“子张上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 

      告之,旨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 

      平?”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 
问〔2〕!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3〕 

        〔1〕慝,吐得反。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上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 〔2〕 

      善其切于为己。     〔3〕与,平声。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也。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 

       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洽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 

      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樊迟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范氏曰: 

       “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 

      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 

      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辨惑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问知。子曰:“知人。〔2〕”樊迟未达 
  〔3〕,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4〕”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5〕也吾见〔6〕于夫子而问 ‘知’,子曰:‘举直错诸在,能使在者 
直’,何谓也? 〔7〕”子夏曰:“富哉言乎〔8〕!舜有天下,选〔9〕于众, 
举皋陶 〔10〕,不仁者远〔11〕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12〕,不 
仁者远矣。” 〔13〕 

        〔1〕爱人,仁之施。〔2〕上“知”,去声;下如字。知人,知之务。〔3〕曾氏曰:“迟之 

      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 〔4〕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 

      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 〔5〕乡,去声。〔6〕见,贤遍反。〔7〕 

      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8〕叹其所包者广,不止言“知”。 

        〔9〕选,息恋反。〔10〕陶,音遥。〔1l〕远,如字。不仁者远,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 

      不仁者,若其远去尔,所谓使在者直也。 〔12〕伊尹,汤之相也。 〔13〕子夏盖有以知夫子 

      之兼仁、知而言矣。程子曰:“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虽若有浅近者,而其包含无所不尽, 

      观于此章可见矣。非若他人之言,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也。”尹氏曰,“学者之间也, 

      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如樊迟之问仁、知也,夫子告 

      之尽矣。樊迟未达,故又问焉,而犹未知其何以为之也。及退而问诸子夏,然后有以知之。使 

      其未喻,则必将复问矣。既问于师,又辨诸友,当时学者之务实也如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1〕 

        〔1〕告,工毒反。道,去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义合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