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王树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家山山高路陡、草深林密,是个“野猫子也难钻进”的山窝窝。但好地形并不就是最坚固的屏障。王树声在战斗中逐渐认识到,要使根据地固若金汤,还得靠广大群众这个真正的铜墙铁壁,必须把贫民百姓武装起来。   
  于是,他把林家山穷人中的青壮年组成农民赤卫队,十三四岁的子女组成少年先锋队,十岁上下的孩子组成儿童团。他把这些作为红军强大的外援和补充力量,让这些组织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根据地的任务。   
  为了让这些组织真正发挥作用,王树声和战友们在战斗的闲暇就帮助赤卫队和少先队学习军事,开展练武活动;帮助儿童团学些浅显的革命道理和军事常识,练习集合排队、站岗放哨等动作。他还亲自教赤卫队、少先队唱歌:   
  革命洪流高涨起,   
  工农民众大联合。   
  我们穷人共同起来闹革命,   
  组成工农的子弟兵,   
  不怕死,不要钱。   
  扛枪打仗为穷人,   
  努力呀努力呀齐努力,   
  斗争呀斗争呀齐斗争。   
  要把吃人的反动派,   
  消灭尽,消灭尽!   
  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经过训练,迅速地担负起各自的任务。那些儿童团的孩子们一个个模仿着红军的样子,拿着缀有红缨的梭标站岗放哨,俨然一副红军的神气。王树声高兴地喊他们“红小鬼”。   
  给赤卫队、少先队和儿童团“练兵”的机会来了。   
  一天,逃亡在外的地主徐庆华用重金勾结国民党军一个连来攻打林家山。王树声带领队伍上山伏击,并给赤卫队、少先队作了部署。   
  敌人鬼鬼祟祟地摸来时,赤卫队和少先队的土炮、火铳劈头盖脑地向敌人压去,一下子就炸翻了几个匪兵。儿童团按照王树卢的吩咐,点燃了铁桶中的鞭炮,顿时,噼哩叭啦响声一遍,像打机关枪似的。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红军到底有多少人马,有多少武器,一个个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敌连长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敲着徐庆华的油光脑袋破口大马:   
  “你这个老混蛋,不是说那些农民武装没有枪炮,怎么把我们弟兄炸翻了几个哇?”   
  说着,急忙撤兵,狼狈逃窜。   
  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初上战场便打胜仗,大伙高兴得互相拥抱祝贺。   
  农民群众也称赞道:   
  “好喽,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干得真棒!”   
  王树声激励大家说:“敌人是草老虎,没什么可怕的。你们干得好,照这样干下去,我们就能保住林家山啦!”   
  林家山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稳固的小小根据地。村里有儿童团站岗放哨,监视坏人活动,检查行人路条。在重要路口和目标地,又有赤卫队、少先队把守,保证后方的安全。红军有了安全、稳定的后方。   
  这样,红军打起仗来信心十足。他们昼伏夜出,声东击西,打得敌人心惊肉跳,躲在据点不敢随意乱窜。   
  王树声率领部队沉重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后,立即转入巩固根据地建设的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军民关系。   
  王树声和战友们与群众亲如一家人,对老年妇女叫“老姆”,对年长的男子称“老哥”,对平辈唤“伙计”。部队休息时,王树声身体力行,从没有忘记过给群众劈柴、挑水、扫地。。   
  林家山的百姓由衷地感叹道:红军真是天下没见过的好兵,是忠义之师。   
  村上村下到处传颂着这样的事情:   
  百姓林老汉家中失了火,红军干部战士争先恐后地赶来帮忙救火,屋梁倒塌时还打伤了一个红军战士。扑灭大火后,红军战士又帮忙给老汉盖起了新的房子。   
  红军有一次在晚上操练时,由于夜色很浓,一位战士不小心踩坏了老百姓的几行麦苗。这位战士赶忙到百姓家中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老乡说:   
  “几行麦苗算得了什么,赔个啥!”战士说:“我们党代表经常用三国时曹操因马惊踩了百姓的庄稼后割发代首的事教育大家,损坏群众的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我们是红军战士,应比曹操做得更好!”   
  百姓赵驼子采山货跌伤了双腿,他无儿无女,家里没柴没米,揭不开锅。   
  红军战士知道后,专门派一人帮他打柴挑水,还挤出粮食周济他,帮他请郎中抓草药敷伤。在红军的照料下,赵驼子很快伤愈。   
  像这样反映红军关心、体贴百姓的事,在林家山还有很多很多。。   
  赤心换真情。王树声和红军战士对百姓好,老百姓对他们也是一片真情实意。尽管当地的农民都很贫困,缺吃少穿,他们却留下最好的东西送给部队。每逢红军外出执行任务,农民群众就做当地最好的食品“火烧粑”给红军当干粮。即便是这样,王树声仍然命令战士照付饭钱,决不自吃百姓一口饭菜。   
  为保证根据地的绝对安全,王树声还时时告诫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四面八方的敌人的进剿和化装潜入。他常常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不可稍有放松警惕!”   
  王树声决不是杞人忧天,确有先见之明。   
  一天,一个自称是“卖盐”的小贩,混过了红军哨卡。他进入林家山以后,贼眉鼠眼,东瞄西转。红军战士发现不对头,就把他捉了起来,一盘问,哪是什么卖盐的,分明就是一个敌探子。   
  王树声召开军民大会。他利用这件事进一步教育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要时时防止一切反动势力的捣乱和破坏行为,要多长一个心眼,多添一副眼光。这样,反动派就无孔可钻,无隙可人。他还严厉地批评了岗哨的失职,希望他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接着,大会公开处决了那个敌探。全体军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经过王树声和战友们的努力,柴山堡新区革命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28 年10 月,为加强对红军、柴山堡新区和黄麻老区的统一领导,重新组成了中共鄂东特委,王树声当选为委员。   
  十月金秋,硕果累累。   
  柴山堡根据地的军事和政治形势越来越好,生产得到恢复,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河南光山县南区和邻近柴山堡的大部分地区形势也逐渐好转。黄麻老区,如七里,紫云等地的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黄麻起义失败后被迫离开出走的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又纷纷回乡聚集。他们和红军一起,组成了一股巨大的革命激流。   
  王树声根据鄂东特委的决定,率领红军一大队和二大队一起,由柴山堡出发,南下开展游击战争,先后粉碎了四个反动民团和敌军一个正规营的清剿。到年底,就完全恢复了乘马、顺河等老区的大部份地方,然后胜利返回柴山堡。   
  党和红军在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已经牢牢地扎稳了脚根。   
  1928 年,在工农红军的不断胜利中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转眼己是桃红柳绿,春风拂面的1929 年春天了。   
  随着春风,传来了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内江的好消息。   
  红军干部战士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兴奋,这可是消灭反动派、扩大根据地的大好时机呀。   
  蒋桂战争一爆发,原驻黄麻的桂系十八军就仓惶滚蛋。在它庇护下的地主民团、“清乡团”一下失去了保护伞,整天心惊胆颤,惶惶不可终日。   
  党组织和红军领导人迅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决定向根据地以外扩大游击,拔除危害根据地的“钉子”。   
  王树声奉命率领部队和倪志亮的第三大队一起,由柴山堡出发,向黄安北部地区挺进。   
  黄安北部地区的反动势力非常猖撅,他们有恃无恐,肆意残杀革命群众。   
  黄麻起义失败后,当地复辟的土豪劣绅组织了反动的“铲共会”、“连庄会”   
  等,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片恐怖的人间地狱。加之,革命队伍中的叛徒杨大头、潘长儿等助纣为虐,使得整个黄安北部地区的党组织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这个地区的反动组织还不断地破坏根据地建设,对根据地的发展构成极大威胁。这其中,又要数禹王城、熊家畈、徐家湾的反动势力危害最大。   
  3 月12 日夜,王树声、倪志亮率领红军战士神速地翻过道路狭窄难行的老君山,以极其勇敢麻利的动作首先一举攻克了禹王城,接着又攻取了熊家畈。在攻夺徐家湾时,红军战士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好戏。   
  徐家湾位于黄安城北六十里,西与禹王城、东与熊家畈互相构成犄角之势。禹王城是“大刀会”、“白枪会”、“孝子会”的老巢;熊家畈则是地主的老窝,由当地最大的土豪、徐家湾的女婿熊吉安任民团团总。这三个村寨的土豪劣绅结成了攻守同盟,徐家湾是盟主。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即使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高涨时的急风暴雨也未能将这个反动营垒摧垮。   
  徐家湾的头目是长期作恶多端的徐大富兄弟俩。这对恶霸兄弟凭着徐家湾石砌的宽墙高寨防御工事有恃无恐,无恶不作。他们牢牢地掌握着这个村的一切生杀予夺大权。因为这个村的近百户人家一律姓徐,而且几乎都是他们家的佃户。他们就利用族长大权,大搞封建迷信,供奉文神刘大仙、武神张大仙的牌位,并利用这些愚弄、欺骗、麻醉群众。上次工农革命军进攻徐家湾未能得手。事后,徐大富兄弟就口出狂言,说:“共产党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的本领再大,也攻不破我徐家湾的钢墙铜壁!”   
  所以,当王树声、倪志亮带领的红军突破禹王城,连下熊家畈后,徐大富兄弟俩仍安然稳坐,不以为然。   
  吉安夹着尾巴惊慌失措地跑到徐家湾叫徐大富兄弟俩赶忙想办法逃命时,徐大富轻蔑地笑了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