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艺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任用的人里面,行政管理方面的萧何,制定政策、谋略方面的张良,战略、战术方面的韩信等,都是独当一面的能人,刘邦不管这些人是什么出身、有过什么经历,只要是有真才实学就虚心向他们请教,大胆采纳他们的建议,所以自己的力量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战胜勇猛强悍、但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不会利用别人智慧而导致众叛亲离的项羽,英勇一世的项羽只能落下个“别姬”的下场。    
    汉朝的繁荣也在于它的国君警醒而善学。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初期的统治者,如汉文帝、景帝等吸取了秦朝短命的教训,采用了“休养生息”的国策,使各方面都得到充实,国力快速发展,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发展高峰期。汉朝还善于向外国学习,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与西方的通道,并和沿途的地区、国家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把当地的音乐、歌舞、绘画等传入中原,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使中国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更加丰富绚丽,取得较高的成就,天文、历法、医学、造纸、数学也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3)

    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繁盛时期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更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他尤其喜欢读史书,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他倡导广开言路,坚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使贞观之治时期的君臣一心,群策群力,制定出很多好政策,使唐朝日益繁荣昌盛。魏征曾给李世民上书,请太宗注意“十思”,第一条是看见合意的东西,应该知足而戒滥取,太宗非常感动,把疏文放在案边,随时阅读,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显示出一代明君的气度。唐朝的胸襟、大度和包容还体现在她文化的兼收并蓄上,当时盛行的十国乐融入了不同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歌舞、服装、乐队编制等都大胆吸取了外来文化的艺术精华。为了更好地吸纳各民族文化优长,唐太宗还重用很多少数民族的艺术人才,甚至请有才能的外邦人在朝廷做官。以至使很多外族的优秀人才迷恋“米贵”的长安而不肯离去,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向唐朝派遣外交官及留学生,唐朝成了当时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与此同时,公元七世纪的西方尚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与盛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甚至在明朝中国的生产总值、文化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是处在领先地位。三宝公郑和自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大船浩浩荡荡远航开始,先后到达了包括最远的东非肯尼亚、索马里等三十多个国家,带去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学习,开阔了眼界,比同处十五世纪率领三艘航船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早了近九十年。但遗憾的是自从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中国的国门就从此关上了。    
    尤其到了清朝、我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那在电视上戏说不完的乾隆皇帝(1711—1799),虽然平叛了当时西藏、新疆的叛乱,但在经济上主要还是承接了康熙、雍正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他的好大喜功、安逸享乐使他的六次南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地方财政的极大困难,而到了晚年,更是不善于学习新的东西,不思进取,专爱听吹捧的话,重用阿谀奉承的奸臣,政治腐败、贪污违法蔚然成风,将清朝的积蓄挥霍殆尽。更重要的是长寿的乾隆正处在世界近代史中一个极重要的时期,欧洲在完成了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后正在进行最重要的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已开始为欧洲资本主义全面发展和崛起打下物质和思想的基础。在乾隆“盛世”的背后,是西方列强正用我国发明的火药制造近代的武器——枪炮弹药,造的炮舰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水平,而乾隆对这些潜在的危机丝毫没有觉察,好大喜功、坐井观天,还自吹自擂以老大自居,使中国处于一种不可挽回的劣势。而到了另一个长寿的统治者慈禧(1835年—1908年)时,中国便只有挨打的份了,拿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与近代的洋枪洋炮去对阵,即便士兵再勇猛也只能替这腐朽、一成不变的旧体制的独裁者们去当炮灰。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一直打到北京,把圆明园抢劫一空、放火焚毁,将国耻的烙印深深地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所以,封建旧体制的一成不变、不思进取和盲目自高自大,使他们不可能有向别国学习的精神和胸襟,闭关锁国的鸵鸟政策只能落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当亡国奴的下场。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道理都是一样的,如同“流水不腐”的自然规律,要想保持新鲜和活力,就需要新陈代谢,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吸收新鲜的营养,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胸怀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愚蠢的人喜欢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而后沾沾自喜。而聪明人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懂得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俯身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那些拥有像海绵一样学习精神的人,不放过任何一点一滴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最终才可能成就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成功的事业。卢梭曾经说过,世界需要开明的思想和开阔的胸怀。现代社会,为我们创造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广阔平台。真诚地学习并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把它变为自己的财富,这才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苦难和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1)

    我有一个学生年龄只有10岁,但钢琴演奏水平很高,无论技术还是音乐表现都十分出色,不仅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连—些比她大许多的孩子也不是她的对手。但是在2005年北京举办的一个音乐节比赛中,这个孩子居然没有入围,而她同班的一位水平明显不如她的同学却得了二等奖。这件事对孩子打击很大,一度她整日沉默不语,心情一直很压抑。她的母亲很着急,便让我帮着排解。经过了解,我得知了比赛的一些内幕,原来比赛并不是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的。比赛过程完全不透明,中途也没有监控措施,仅凭三两个评判老师打分就决出胜负。得奖的那个学生就是托了关系,当她得知我这个学生的情况后,还很歉疚地表示需不需要他们帮忙去说说?    
    比赛的不公固然是一个原因,不过,我想可能还有另一种原因,那些评委到底有没有听懂这个孩子弹的曲子,我真的怀疑。要知道,她的水平远远超出同龄学生,甚至超出这些评委老师。    
    我告诉孩子,不要沮丧,这样的经历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因为挫折是人生必修的一课。父母可以花钱让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但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挫折教育。挫折只有在人生的磕碰中获得,只能在种种失意中感受,而挫折是一种有益成长的磨砺。我对她说,通过这件事,你会发现像这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是不被别人承认甚至受到冷落的情况是经常会发生的。对你来讲这也许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人生的道路如此漫长,难免要遇到荆棘坎坷,因此要做好面对挫折和打击的心理准备。如果每遇到一次,就削弱自信一分,哪里还会有成功的一天?所以,你不仅不能被眼下的挫折打倒,而且还要把头抬起来,总结经验加倍去努力。人就是这样不断通过从打击中站起来,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从而成熟、长大起来,直到能够从容地蔑视那些打击。    
    我这样一说,孩子郁闷的心情有所释放,情绪渐渐好转,后来她毅然辞去了学校的合唱伴奏职务,她说:“我过去一帆风顺,自己有点浮躁,在学校总出风头,耽误了不少时间,以后我要更扎实地学习,争取参加公开的、真正的比赛。”    
    我的学生中,许多人拥有较高的智商,他们聪明,发展全面,有些孩子的学业也十分出色,在学校里是班干部,优秀学生。他们受到的赞誉比一般孩子要多,成长道路一帆风顺。不要说小孩子,就是成年人,身边都是赞扬声时,也容易飘飘然。因此,在遭遇困境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更加脆弱,因为表扬和批评,重视和漠视,欢迎和排斥,这样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往往使人难以及时地调整心理。前几日读报,痛闻北京大学近期连续发生了三起坠楼自杀事件,看后令人心痛不已,深感悲哀。家长深切地期盼,千辛万苦地培养,无悔地付出,眼看孩子攀上了象牙塔顶端,却又—下子坠入无底的深渊,不要说当事人的父母痛不欲生,连旁观者也无不扼腕叹惜,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有什么难关不能度过,非要采取这种极端手段来解决呢?    
    细想一下,当这些孩子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们父辈的青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很多都是在时代的影响下,远离亲人和故土,在边远贫瘠的山区终日劳作,而他们的祖父辈的生命就更加没有保障,或贫穷,或奔命,或出生入死,哪有今天的稳定和安宁。那么,生活在这么和平幸福的时代,有什么理由如此轻贱生命?又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孩子身上反映的问题,有时是家长的问题,有时是社会的问题。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个高二女生,暗恋上一个出色的高三男生,男孩不仅学习好,篮球也打得好,还是乐队小号首席,总之又帅又酷,于是女孩写信向他示好,然而一连三封信没有回音,女孩陷入痛苦之中。女孩的父亲得知后竟然拎着厚礼找到男孩,要求他回信并接受女孩的情感,求其坚持到高考,再逐渐淡出。男孩子挺懂事,答应试试看,并婉拒了这位先生的礼物。甚至,这位父亲还托人给我带话,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