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如此,大家永远不要害怕哲学的难,其实哲学这东西只是将我们生活中的常识用另外一些话说出来罢了,只是有的人,尤其是有的哲学家有意无意地把这些话说得深奥无比,糊弄了人。
当然,上面的三步只是简而言之,实际上要复杂一点、具体一点,我们再来看看吧。
对于第一步,搜集材料,培根认为,这只是归纳法的一个准备步骤,但也是整个归纳法的基础。
具体而言有两徉材料:一是自然的,二是实验的。培根认为这两样材料同样重要,甚至第二种比第一种更为重要。这正是培根的归纳法的优越之处。
我们知道,说经验材料是认识的基础这句话虽然对,然而也是相当俗气的,在培根几百年前就有人说过了,甚至对普通人都召召召
是常识般的东西。如果培根停留于之的话,我们也就不会在这里谈他了。但他不是!培根认为,纯粹自然的观察诚然重要,但它所能揭示的东西相当有限,而且真假混淆,不是最好的认识原料。最佳材料应当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材料。我们又知道实验其实就是对经验的环境与条件加以限制,如此得到的材料等于是对自然材料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就像两堆大理石,一堆被打磨得平平整整,另一堆则只是奇形怪状的毛坯,这样用经过加工的大理石当然更能建造起美观坚实的大厦。
第二步不用说就是整理通过自然观察与实验得来的材料了。
这就是培根归纳法的另一个突出优点。他为整理材料提供了一整套美妙的法子,他美其名日“三表法”。
何谓“三表法,' ?就是用“三表”来整理材料的法子。那什么是“三表”呢?就是三个表嶙,其实就是三种法子,应该叫做“三法”才对。也许因为培根在用这三个法子分析整理材料时,爱把有关材料列成一个个的表,所以称这种方法为“三表法”。入乡随俗,我们也随他这么叫吧!
第一个表叫“本质和具有表”。这个名字有点怪,我们且听听它的内容。
“本质和具有表”就是说我们在研究某一现象时首先要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正面例证。所谓正面例证,就是有这些性质的现象。
一个好例子就是磨擦生热这种现象。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磨擦一个什么东西,例如把一块布放在手上磨擦,一会儿布和手就会发热。然而这磨擦是不是热产生的原因呢?
下面我就一直用这个经典例子来说明培根的归纳法是如何283 
进行的。
第一步,“本质和具有表”,就是我们先找到一些磨擦发热的现象。例如用布磨擦手,用铁丝磨擦石头,或者用纸磨擦木板,等等,这些都会生热。
我们把以上这些现象一一陈列起来,就构成了“本质和具有表”。
造好这个表后,就来第二个表了。
第二个表叫“差异表”,或者也叫“接近中的缺乏表”。它是同“本质和具有表”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找出拥有所要研究现象的例证,而它则是找出没有要研究现象的例证。例如要研究磨擦生热,在找出磨擦生热的现象后,要再找一些没有生热的现象。例如一块静立在南极的冰,或者一片随秋风飘零的黄叶,不过最好还是那些铁丝、木板、石头之类,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磨擦是否是产生热的原因,所以得找些方便磨擦― 同时可以方便地不磨擦― 的东西,好做比较。
找这样的反面例证是必须的,因为如果这些木片石块不磨擦,或者说停止磨擦的话它们也照样发热,就说明刚才的磨擦根本不是发热的原因。
第三个表叫做“程度表”,或者也叫“比较表”。
我们在做好前面两个表之后,是否万事大吉了呢?是否说明磨擦就是热的原因了呢?也许有人认为可以,当然大致是可以这么说的。但培根认为这还不够,还要更有力地证实。这个更有力的证实就是“程度表”。
怎么弄这个磨擦生热的“程度表”呢?很好弄。例如我们可以找一块布、一块木片,再加一个温度计。先量一下布和木片的温度,例如是20 ℃ ,然后将布在木片上磨擦三十秒钟,量一下温284 
度,记下来,再磨擦三!一秒,再量一下温度,还可以过三十秒再量一次。如果三次分别量得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例如分别是30C 、40C 、50C ,那就说明磨擦的的确确是生热的原因。但如果三次量得的温度都是20 ℃ ,那么虽然有许多现象表明磨擦就生热、不磨擦就不生热,也难说磨擦便是生热的原因了,也许还有别的什么神秘原因哩!
通过上面这个程度的例子,大家想必知道了“程度表”是什么东西,以及怎样弄它了吧?
有了这三步后,我相信足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了,这也就是第三步要做的事了。
但培根还认为,在正式得出结论之前还应当把上面两步中所用的各个例证进行总体的归纳分析。具体地说,是要用排斥和否定的方法,把例证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扔掉,只留下那些本? 质性的东西。例如在磨擦生热的几个例证中,除了磨擦与生热这两兄弟外,还有木片啊、石头啊、皮子啊什么的,这些东西虽然为磨擦与生热做出了贡献,但在这里均是次要的,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它们,而用别的东西来搞磨擦。
这样,我们做出结论时也应当把它们排除出去,我们不应当说成“磨擦木头是布片生热的原因”,诸如此类。
在进行这样的排除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进行归纳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正式做出一个肯定的、可靠的、明确的结论了。在上面的例子里,最后归纳出的结论就是:
磨擦是生热的原因。
三步到这里也就完成了,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得到肯定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具体的知识。
285 
说实在的,我虽然对培根的人格不以为然,但这并不等于认为他的思想也不怎么样。如果我们试图为培根盖棺论定,应当预先体味一下歌德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
他自己。286 
第十月元章命戈尾的羔羊
面对世界与他人,笛卡尔像羔羊一样驯服,这决定T 他一生的结局。
当培根已经35 岁了,也就是1596 年,正与南安普顿伯爵称兄道弟时,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兰西,三百年后拿破仑将要大显身手的土伦省的莱耳城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就是勒内? 笛卡尔。
笛卡尔的父亲是个贵族,还在省里当着一个不算小的官儿。到底是什么官儿就很难说了,有人说是法官,有人说是议员,还有人说是普通的政府官员,总之不是平头百姓就是了。对这样的矛盾大家不要奇怪,我在撰写历史―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历史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常常不是资料太少,而是太多。具体说,是关于同一件事有太多的不同说法的资料,令我像丈二金刚― 摸不着头脑。我甚至不能进退取舍,因为如果一个说法是来自权威的,另一个不是,那么我当然可以舍其它而取权威,然而连权威们也常常彼此斗气。例如在上一章,说到培根被判罚款的事时,罗素在他的《 西方哲学史》 中说是4 万镑,而黑格尔老人家在他的《 哲学史讲演录》 中一下将这个287 
数目缩小了10 倍!您说,我该信哪个的呢?面对这样令人尴尬的场面,我只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一句八面玲珑的话儿。例如,像上面的钱,我就可以说:罚了一大笔钱。而在这里我便说:当着一个不小的官儿。4000 或4 万镑都是一大笔钱,法官或议员都是不小的官儿。
笛卡尔生下来时,我相信他的老爸没有像许多父亲一样想象自己的孩子将会有多了不起,并不是他不望子成龙,而是没空儿去想,他得先想怎样使这个小家伙活下来。这个未来的伟大人物现在小得像只老鼠,皮肤白得像快要死掉的人,而且竟然小小年纪就张着口干咳,同他那个像林黛玉的母亲一模一样。不过,总算上帝保佑,未来哲学家的小命儿保下来了,在家里平平安安地一天天长大。这多亏那慈祥无比的老爸,他怕自己娇弱的妻子照顾不了孩子,专门请了一位小保姆来照料儿子,还不准他出门玩耍,因为怕那些强壮的邻居小孩欺侮他。这样小笛卡尔就被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但样子娇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儿,连性格也是腼腆、内向,活像《 红楼梦》 第七回里初会宝玉的秦钟,“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
但小笛卡尔毕竟不能在温室里躲一辈子,他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到七八岁之日就是失去自由之时。
您猜猜这是为什么?因为得上学了!
他进的是一所耶稣会学校。什么是耶稣会呢?它同我们在《 基督教的故事》 中讲过的宗教改革有关,不过可不是改革派,而是激烈反对改革的那一派,保守得要命,孩子们每天一大早就得起床背《 圣经》 。不过笛卡尔娇气的身体使他因祸得福,老师惟恐强迫他早起会令他一命呜呼,得罪了他的老爸大人,特准他躺在床上搞早自习。这就渐渐养成了笛卡尔一个一辈子都改不了的288 
坏毛病― 喜欢呆在床上。
但这并不说明笛卡尔是躲在床上睡懒觉,相反,他学习认真得很。对他而言,床不仅仅是床,更是课桌和写字台。在这个温暖又宽敞的特殊课桌上,他阅读了大量书籍,阅读领域从希腊、罗马的占典名著一直延伸到数学、神学、修辞、法学甚至医学等,真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鸡毛蒜皮无所不晓,其中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哲学与数学。我们知道柏拉图曾在他的学园门口写着一句话:“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这里的修士们都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忠实弟子,凡先师所重的他们也仔细研究,因而他们的数学和哲学知识比那时一般的大学还厉害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笛卡尔在这里所受的教育成为他将来得以在哲学与数学两大领域建筑起两座宏伟的高楼大厦的坚实地基。
在耶稣会学校里他一读就是整整八年,到1 612 年,他已经16 岁了,才离开了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