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泔oQ缘溃骸叭缃瘢倥臀诨富乖诒狈讲欢锨秩牛蚁肭氤⒍髯迹巴鳌4笳煞蛴Ω谜剿澜。砀锕瓜纾跄芩涝诩抑卸纳肀撸俊泵霞揭惶钗卸镜溃骸敖娌焕⑹谴笳煞虬。 甭碓摹奥砀锕焙姥员晃奈浒俟偕钌钣≡诹诵睦铩
  建武二十四年(48 年), 62 岁的马援听说武陵五溪(今湖南、贵州交界地区)蛮夷发生叛乱,他不顾体弱多病,主动向光武帝请战。为了消除光武帝疑虑,马援当场披甲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终于得到了批准。
  马援统率4 万人马南征的消息,不久就传到叛军那里,当马援率师到达临乡时,叛军畏惧马援的多谋善断,闻讯南逃。马援乘胜追击,不料,在壶头山遭叛军伏击,进攻受挫。当时南方天热,军中流行疫疾,士卒病死不少,马援心里焦急万分。然而,与马援心怀异端的部将耿舒,却偷偷写密信给在朝廷的哥哥耿弇,说汉军进剿失利,是因马援指挥失当,进军沿途多有骚扰,吃喝嫖赌不问战事。耿弇将此信转呈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急命驸马中郎将梁松到马援军中任监军。
  梁松与马援早有嫌隙,得了这个差事本想好好整一下马援,以出昔日怨气。不料,马援由于长期南征北战,年事又高,加上军内的流言蜚语,心力不济,猝死在壶头山军中。梁松依然不肯放过已死去的马援,他向光武帝奏了一本,说马援不仅指挥不当,吃喝嫖赌,还贪得无厌,沿途搜刮民财,抢掠珠宝用袋装车载。光武帝看后,恼怒万分,下令锶夺了马援封爵。
  马援的妻子万万没想到一心想“马革裹尸”、报效朝廷的丈夫到头来弄到这个结局。当马援的尸体被士卒运回来后,她带人含泪在城外的小树林中,埋葬了马援。次日,她戴孝用草绳自缚到宫里向光武帝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马援妻子才知道自己丈夫受了不白之冤。
  马援受冤后,朝廷文武百官无一人敢于说句公道话,都怕受牵连,也不敢去马家吊丧,怕引起祸端。但是,平日抑慕马援一身豪气的县令朱勃,虽与马援素昧平生,却出于义愤,壮着胆子向朝廷奏了一本。文中列举马援的功绩及人品,认为是受了冤屈,希望朝廷重新调查所谓“明珠之案”。
  光武帝看过奏章,又听了平日与马援关系不错的大臣们意见,遂派人重新调查此案。原来所谓袋装车载的哪是什么明珠,而是产自南方的薏米仁。是马援从南方带回一车,用以治病的。薏米仁亮晶晶的,有人误以为是明珠。梁松得知此情,便大作文章。真相大白后,光武帝不仅因为梁松是驸马,更怕为马援平反,会影响到自己的威望,也就搁置一边了。
  光武帝于建武中元二年(57 年)死后,时年30 岁的明帝即位。他为加强其统治,日晏坐朝,善刑理,注意吏治,内外无幸曲之私,断狱得情。他为“明珠之谤”结了案,为马援做了四件值得称颂的事:一是严惩梁松;二是为马援建庙修墓;三是亲自题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四是将“马革裹尸”谱上曲子,作为军歌,规定汉军出征前,要高唱三遍,以鼓舞士气。可惜这首曲子久已失传。
  如今若到陕西省扶风县,去伏波村旁的马援墓前凭吊一番,想象千百年前英魂冤魄,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和联想的。

  纸圣魂落龙亭镇——蔡伦墓

  蔡伦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的古代科学家之一。1800 多年前,他发明了纤维纸和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朽贡献。然而,最后遭辱自杀身亡,葬于生前封地。
  蔡伦是东汉桂阳郡(今湖南郴县)人,字敬仲。12 岁入宫为太监,先后任中常侍、尚方令(官名,负责分管宫廷中所用器物)等职。永元九年(97年),蔡伦发明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造纸,获得成功。元兴元年(105年)奏报朝廷,得到和帝刘肇赞赏,遂下令推广。自此,全国没有不跟着使用这种纸的。元初元年(107 年),邓太后认为蔡伦在内廷时间很久,功绩又大,遂封他为龙亭侯,因此,世人都把他发明的纸称做“蔡侯纸”,一时名扬天下。后又任长乐宫太仆。建光元年(121 年),安帝开始亲理朝政,他听信谗言,以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治罪于蔡伦,要他从封地龙亭(今陕西洋县龙亭镇)来廷尉处伏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整衣理冠,服毒自尽。据说蔡论死后,龙亭当地乡民偷偷移出遗体,掩埋在龙亭旁的乡野,留下标记。每年蔡伦的忌日、清明,四乡百姓纷纷为蔡伦举行野祭。在蔡伦故里,也有类似传说。蔡伦死后30 年,汉桓帝元嘉元年(151 年)朝廷迫于民意,才为蔡伦平反昭雪。龙亭县的民众遂将蔡伦墓告示天下,地方官府调集银两,征召民工,将蔡伦遗骸迁葬龙亭镇,修墓立碑,建立了祠宇。
  蔡伦墓园大门,为三门石牌坊。门前一对石旗杆,高达三丈六尺,蛟螭缠绕,精雕细刻,极富艺术气息。牌坊两侧,各踞石雄狮一只。过石坊,有钟鼓楼等建筑,其后是古柏夹道的青砖甬路。迎面是坐北向南的拜殿。殿内珍藏着历代文人骚客名家歌颂蔡伦业绩的楹联、匾牌。过拜殿后是献殿,祭奉着蔡伦神位。从两侧边门向后入得一院,院内千年汉桂,虬枝盘曲,依然显现出勃勃生机。院中是蔡侯祠,祠后便是蔡伦墓。墓冢呈复斗状,封土高二丈,宽五丈余,下半部为青砖条石砌筑,上半部封土上竹木掩映,郁郁葱葱。墓前有石碑一通,上面镌刻着“汉龙亭侯蔡公伦墓”八个大字。碑前为石刻夹道的青砖甬道与墓门相连。歇山顶垂花的墓门上,著名民主革命家于佑任先生手书“蔡侯墓”三字,悬嵌其上。
  蔡伦墓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历代文化在这里都有沉淀。人们到这里瞻仰遗迹,缅怀蔡伦的不朽功绩,常会留下感人的辞章。明末诗人徐乾健在谒拜蔡伦墓后写道:策马龙亭日欲熏,江头遥见蔡侯坟。
  汉封遗迹空怜在,青史香标世共闻。
  漫拂鱼笺铭旧德,不烦竹简谢夫君。
  频过多少千秋意,感慨依依望断云。
  1957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蔡伦墓祠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多次进行修葺。
  在湖南耒阳县城蔡子池畔,也有一座蔡侯祠及蔡伦墓。祠、墓最初营建年代不详,公元1300 年,耒阳知州陈宗义加以复修;抗日战争期间,遭战火破坏。1956 年,蔡侯祠、墓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 年,郭沫若题“蔡伦之墓”,刻于墓前牌坊式的门额上。
  在国外,自蔡侯纸问世后,很快先传到朝鲜和越南,又逐渐传遍世界。
  在此以前,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纸张,有的书写在草皮、树叶上,有的书写在羊皮或其它兽皮上。蔡伦纸的出现,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仿制。在法国中部安贝尔市郊,有一古老的造纸作坊,坊旁便设有“蔡伦馆”。馆内的墙壁上,悬有造纸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路线图。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随着国际游客的增多,蔡伦墓已成为全球范围造纸工作者和纸史研究者朝拜“纸圣”的地方。

  落凤坡下悼凤雏——庞统墓

  在四川省德阳市市中区白马关乡,有两条连接成都至西安的纽带:一条是川陕公路,另一条是古驿道。沿川陕公路岔出的水泥公路而行一公里左右,可踏上石板辅筑的古驿道。那石板路上留下的深深的鸡公车碾过的车辙,一下子就让人联想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水泥公路与古驿道的交汇处,就是庞统祠墓,又名龙凤祠。
  庞统,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初与诸葛亮齐名,以致社会上盛传:“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得荆州后,庞统投其门下,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攻梓潼、破涪城、克绵竹,一路奔杀,势若破竹。刘备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置酒作乐。庞统进言:“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顿时酒醒,后悔不已,从此更加器重庞统。
  建安十九年(214 年)夏,刘备与刘璋僵持于成部门户雒县一年之久,在庞统一再催促下,发动了围攻雒县之战。进军途中,庞统的座骑胭脂马惊蹶,刘备以自己所乘白马相换。七月初七,庞统率兵行至鹿头山的鹿头关前(今四川德阳县罗江镇白马关的川陕公路旁),中敌埋伏,敌兵误认乘白马者为刘备,箭如飞蝗,庞统中箭堕马而亡,时年36 岁。刘备痛惜万分,追赠庞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关上。第二年,刘备攻下成都,重祭庞统墓,建祠祭祀。庞统号凤雏,将中埋伏而亡之地改名落凤坡,并建“血坟”一座,以为标志。后人因换马一事,改鹿头山为白马山,呼鹿头关为白马关,换马之地曰换马沟。
  庞统祠墓的整体建筑布局为四进四合大院,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地坪、石走廊、石门、石窗,古朴敦厚,严谨大方,肃穆庄重。其墓为石箍圆形实体墓,封土正中安砌有5 层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石雕凤尾,远看恰似一顶硕大的古代将军头盔。墓前立有石刻墓碑一通:“汉靖侯庞士元之墓”。祠墓四周古柏参天,排成方阵,郁郁葱葱,远望如一方金印,近看如海涛腾空,气势磅礴。
  位于庞统祠墓西,有一自然形成的石质平台。民间传说这是张飞思念庞统,梦中所筑的点将台。凡来庞统祠墓游览者,莫不爱登临此台,放眼环顾:南可俯视成都平原,北可远眺剑门群峰,东可遥望层峦叠障的龙泉山脉,西可观赏银妆素裹的岷山,确是蜀中一大胜地。
  庞统祠始建于三国时期,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这座祠与墓也几经兴废。现存这座祠与墓,是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