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中国墓葬真正起到客观上的文化传承作用,还是随着近代考古事业的发展,对古墓葬的科学发掘和深入研究,渐渐使得中国古代文化信息和灿烂的文化精品大量涌现出来。也有许多文物不见经传,失传甚久,复见天日后,令世人瞩目惊叹,引起轰动。原始部落与奴隶社会划分的依据,与墓葬有关;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确定],也是得缘于墓葬;被历史尘埃湮灭的古国重新发现(如中国古代北方氏族——狄族所建立的中山国、1995年在山东长清仙人台发现的周代山东古国等等),都是通过发掘墓葬而得知的;中国的绘画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也是出自墓葬(如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秦始皇陵旁的兵马俑等等);湖北隋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百余件古代乐器,距今已有二千余年,仍可发出优美的音节,被誉之为“地下音乐厅”,名扬天下。1972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出土竹简4900 多枚,内容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其中《孙子兵法》十三篇历来被疑为后人伪作,而《孙膑兵法》自东汉以后又失传已久,此次重见天日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1975 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中发掘出了木牍2 件,两面均墨书文字,内容为士卒黑夫与惊的家信,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信牍实物。11 号墓中出土竹简有1100 多枚,内容分为《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和《日书》共九种。这是考古史上第一次见到的秦简,是研究战国后期秦国制度的演变、秦代的法律以及秦吞六国统一天下的重要资料。
  由于中国墓葬包容了皇权、等级、亲情、为了后代繁昌、凝聚民族情感诸种复杂因素,呈现出它的多元特征,客观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为此,有人称中国古墓葬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倒影;或称之地下文物仓库、地下博物馆等等,都是毫不夸张的。如今,我们通过对那些不同类型的墓葬、葬具、葬式等等的发掘和考查,不仅可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氏族部落,各个朝代的埋葬习俗、埋葬制度、社会组织形态、社会结构、墓葬时代和人种学诸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对研究民族学、母系社会或父系社会,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建筑、医学、科技、习俗、宗教、对外交流等重大问题,找到极具价值的实物实证。而这一切,正是中国古墓葬的文化传承及意义之所在。

  结束语

  中国墓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传统的墓葬形式及丧葬习俗,终将受到社会“厚养薄葬”文明道德风尚的制约,无论是舆论界还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相比之下,中国古墓葬,以其文化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影响之大,其文化价值,就是在世界墓葬文化中也是少有的。然而中国古墓葬的潜在文化价值,就其认识与开发还有许多空白和处女地。仅以辞典为例,各类文化都有大大小小的辞典,唯墓葬文化至今没有。1995 年初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辞典》(彭卿云主编)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将墓葬一栏纳入辞目中,并称“有其特殊之意义”。笔者认为若能出版一部中国墓葬文化方面的辞典,其意义之特殊,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古墓葬作为一份丰厚的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理应得到重视。剔除其封建迷信的糟粕,弘扬民族璀璨的文明,利用名冢特有的教育、启迪后人的功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传统精神,不仅仅是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的工作,也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愿为尽这份责任,向所有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同仁以及对此有兴趣者讨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