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大段经文,清凉大师有个综合的总结,我们可以看《疏》。他说:「此上菩萨法化」,以上所说的总共二十句,前面十句是说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始从放光,终於得益」,后面十句是得益,这里头的意思重重无尽。就像我们过去讲《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样,任何一愿决定是包括其余四十七愿,如果缺少一愿,这个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然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菩萨教化众生这十句,任何一句也都圆满包括其他九句,任何一句都圆满包括后面所讲的十种利益。虽然这里面有浅深广狭不同,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愿是圆满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众生的根机循序渐进,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根性利的、聪明的,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就要教,中下根性的六、七岁开始,随著他的年龄,随著他智慧的增长,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必须要让他受到圆满优良的教育。佛菩萨教化众生亦复如是,父母教儿女大概总是十几二十年,这个教育工作就圆满;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把这个众生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教学的工作才圆满、才结束。这个众生在等觉位还要照顾、还要帮助,不能说「他到等觉,可以了,不必照顾了」,没有这个道理。等觉位诸佛如来还是要照顾、还是要帮助他,必定要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众生才算是毕业。
  诸佛如来、这些法身菩萨,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念念不舍,世出世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无论众生怎样迷惑颠倒、悖逆,佛菩萨始终不舍。你不相信、你悖逆他,他可以距离你远一点,在旁边观察,看你造业受报,看你几时回头,到你回头的时候他就现身,就来帮助你。绝对不会说我们对佛菩萨不相信他、毁谤他、侮辱他、破坏他,佛菩萨怀恨再也不帮助我们了,那是我们用凡情来猜的,全都想错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把凡夫那些过失放在心上,没有这个道理,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早一天圆成佛道。这个事实,这样真诚清净平等的弘愿,我们应当学习。能不能学得到?肯定能学到。什么原因?因为这是性德,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德。
  所谓修行只是把我们的迷惑、妄想、错误的知见舍弃而已,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我们性德就恢复了。我们自己的性德跟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跟法身大士完全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体的,他知道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自性,同是性德所现的,所以他们显露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一桩事情,怎么样把自己的性德恢复,我们也能像法身菩萨一样,帮助诸佛如来教化无量无边苦难众生。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契入境界?真的要想入佛境界,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解行相应,你就能契入。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解跟行分了家,解是解,行是行,彼此不相应,这就是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原因在此地。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总结的有十二句,第一个:「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土各令等也。」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心是这样的,念也是这样的,行也不例外。「十须弥」,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代表圆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个不漏,它表这个意思。要令一切众生都得最殊胜的利益,饶益众生,最丰饶的利益。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愿行?今天我们得人身,生活在这个世间,所为何来?这个问题应当常常想想。为自己,没错!你话说得没错,你的心、你的行错了。怎么错?你没有为自己。没有为自己那到底为的是什么?你为的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是自己。再告诉你,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真正为自己,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无量无边微尘海数的众生是自己的身,这是真正为自己。谁能够知道?谁能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所以叫迷惑颠倒,把这个身、四大五蕴之身以为是自己的身相,把妄想分别执著误以为是自己的心相。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相!四圣法界的圣者依旧不能很清楚,说实在话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法身菩萨才真正见到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身菩萨才见到。八地菩萨以上可以说真相逐渐大白,真正觉悟了。
  譬如我们这个人,真正觉悟了这个身体是自己,我们现在像什么?像我们人身体上的一根汗毛、一个细胞,我们误以为那个汗毛是自己、那个细胞是自己,不知道整个身是自己。整个身是什么?整个身是宇宙,佛经里面常讲的「尽虚空界、尽法界」,那是我们的真身,在佛法叫做法身,称为法性身、法性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你要是不好懂,你就想我刚才的比喻,自是一个细胞,他是另外一个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自他是一不是二。有没有自他的相?有,自他相确实有,但是它是一体,这叫法身。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能够证得、能够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心相,无量无边微尘数刹土众生是自身相,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你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起心动念,决定跟《华严经》一样,你的起心动念跟《华严经》讲的不一样,你没有入华严境界,你没有证得清净法身。换句话说,你的真诚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清净平等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正觉慈悲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就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什么样子?前面所念的二十句就是,那是法身菩萨的样子。
  清凉大师第二句讲「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一念当中具足圆满的功德利益。这就是我们平常常常听到的,或者是看到古德注疏里头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要有一念不如是,这就是失念,这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决定是念念如是,一念不相应那就是过失,凡夫有过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菩萨念念相续。当然这不是我们短时间能做得到,我们肯定有失念的时候,就是忘掉了,又去胡思乱想了。这个不怕,怕的是觉悟太迟,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它就相续,迷就断掉了,觉是进步,迷是退步。我们现在用功,真的是进得少退得多。
  现在我们在这里讲这部经,讲的时候、你听的时候你觉,这一天四个小时,讲完之后又迷了。四个小时进步,二十个小时退步,成就难!如何能保持不退?这叫功夫。宗门教下常常是用观想保持,净宗学人是以一句六字洪名保持,这一句佛号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没有读过《华严》、没有听过《华严》,虽然念这一句佛号,他没有办法生起观想,所以利益就有限。如果没有学过《华严》,学过《无量寿经》,这一句佛号念念与《无量寿经》圆满相应,那也等於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可是,《无量寿经》要了解得透彻,所以经典在今天确实不能不细讲,讲得愈细、讲得愈透彻,对於修学的人,愈有利益。
  第三句说「如是念念之益」,念念的利益无量无边,「方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之后,你的疑惑断了,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断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门门都入这个境界。只是众生的机缘不相同,这就好像我们开保险柜的号码锁一样,号码锁对准了,这个门很轻易就拉开,号码可以随意去设立。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切法的体、理体就是自性。哪一法不能见性?哪一法不能悟入?既然能悟入、能见性,那哪一法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要平等对待,对佛法如是,对其他宗教亦如是。为什么?其他宗教也是唯心所现的,只要修学方法正确,其他宗教都能够明心见性。不是宗教呢?世间一切诸法呢?说老实话也不例外,岂不闻佛法中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圆是什么?觉悟圆满的人,证得圆觉的人。正报一毛孔,依报一微尘,一毛孔是任何人身上一毛孔,我们身上一毛孔跟诸佛身上一毛孔没有两样;我们这个世间一微尘,跟华藏世界一微尘也没有两样,要记住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什么两样?菩萨毛孔放光,放无量光,一一光中化无量菩萨,一一菩萨度无量无边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利益。我们要问,我们身上毛孔放不放光?不放光,为什么不放光?不是不放光,是它现前有障碍;障碍如果除掉了,它跟这个经上诸菩萨一样,大放光明。我们的障碍就是不觉,不觉才是我们真正的耻辱。为什么诸佛如来他恢复了大觉,诸大菩萨现在正在努力的恢复,我们现在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想恢复?这是真的。如果你有这个念头「想恢复」,你就真干,你就真的改毛病、改习气,你真干。我还不能够真干、不能够落实,「我想恢复自性」的这个念头没有生起来。
  第四句:「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对的,法门无量无边,一念具足!念念都具足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法身菩萨。想想我们今天在这里学,无量无边法门学个几个法门都学得这么辛苦,还没有办法契入,看到这些法身菩萨怎么不羡慕?羡慕又有什么用处?自己一定要晓得,佛有,菩萨有,我也有,我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为什么?在今天他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他都能现前,我为什么不能现前?看到诸佛菩萨的形象,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