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批评于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讲了“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还讲了“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灵动起来。”  
  而以上这些并没有帮助于丹教授感悟出庄子逍遥游的境界。  
  于丹教授只好笔锋一转,写道:“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  
  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悟。  
  这种感悟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这一句话两面俱到,几乎等于没说。  
  接下去于丹又讲到道法自然;讲到“智慧〃与“慈悲〃;讲到“真正的、至及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眼前脚踏实地的实践。”  
  然而,我们还是不明白我们到底要去感悟什么? 于丹教授这个心得太含糊不清了! 也许于丹教授自己也觉得这样对不住读者,于是终于在这个心得结尾处写道:“当我们徐徐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到最后我们才有了翅膀,我们飞向何处呢? 于丹教授没有告诉我们。  
  于丹教授说不清逍遥游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当然也就说不清楚如何超越。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怎么能有达到目的地的途径呢?所以于丹教授阐述这一心得时,全篇都是混乱的,若说她“不知所云〃也不为过,我不明白这样“普及传统文化〃,读者何以看得明白? 前面我说过,逍遥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而这一点是于丹教授避而不谈的。  
  庄子的目的就是精神自由。  
  庄子以安命无为为起点,以超越现实为途径,最终达到了精神自由的目的地。  
  庄子的安命与逍遥是对立统一的。  
  安命是顺应现实世界的必然,就是庄子在《应帝王》中所说:“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逍遥是为了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庄子在《天下篇》中所说:“应于化而解于物也。  
  其理不竭,其来不脱,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是说顺应自然变化而解脱物的束缚,并没有把道理讲完,其根源虽不离道的本根,但那道理变化渺茫昏冥,很难穷尽旨趣。  
  庄子的超名利,超好恶,超是非,超死生,都是为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精神自由。  
  精神自由是庄子的理想,逍遥游论就是自由论。  
  于丹教授的第四个心得是“认识你自己。”  
  于丹写道:“只有真正清醒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  
  认识自己,是这几年国内流行的一个时尚命题,各种知识层次的人都在这么说。  
  于丹教授可能也在四处讲,成为她自己的一个人生感悟。  
  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硬说是读了《庄子》的心得,就很牵强了。  
  我发现于丹教授的许多《论语》与《庄子》心得与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原本无关,是她本人有了一些人生感想硬说是读了《论语》与《庄子》之后所感悟到的。  
  这当然也是于丹教授不讲真话的一个表现。  
  “认识自己〃,是许多从没读过《论语》与《庄子》的人都有的想法。  
  正因为于丹教授的“认识自己〃并不来自于读了《庄子》之后,所以她硬拉扯《庄子》时,就暴露出明显误读《庄子》的倾向。  
  她为了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与《庄子》内容相联系,就谈到庄周化蝶的寓言。  
  她写道:庄子说,从前自己做梦,梦到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但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自己呢?这是不清楚的。  
  很多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动物的,而大自然中有很多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于丹教授将庄周化蝶说成是“人是以自己的标准推断其它动物,〃进而又推断:“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只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根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善待他人。”  
  这个推断过程显然在逻辑上是混乱的,我们姑且容忍于丹教授逻辑混乱,但是不能容忍她对“庄周化蝶〃的误读。  
  于丹教授认为“庄周梦蝶〃是庄子“以自己的标准推断动物〃,是没有读懂这则寓言故事。  
  网友多次在网上要求我讲讲《论语》与《庄子》,我就讲讲“庄周梦蝶〃吧! 于丹教授的解读显然简单化,过于幼稚,将庄子的哲学意味解构了,将哲学经典肤浅化、表面化、平庸化、世俗化、侏儒化了。  
  如果这则寓言如于丹教授讲的这么简单,庄子就不费这么大力气编这个寓言了。  
  其实庄子的这一则梦蝶的寓言分析了生命的三个层次。  
  庄周没进入梦乡时,处在理性状态,他看到自己和蝴蝶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所谓看人是人,看虫是虫也。  
  这时无论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观察,或者是从已有的经验来考察,那庄周和蝴蝶都是各自独立,为物种及形躯所限制而相互障碍,也就难以相知。  
  只有在梦中,形躯肉体的障碍都解构消散了,庄周和蝴蝶两个不同的生命进入了纯粹的精神活动之中,生命精神洒脱飞扬,尽情奔放起来,瞬息万变地展示着自己的自由状态,因此庄周不再是过去的庄周,蝴蝶也不再是梦前的蝴蝶。  
  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他们都已经脱离了经验感官世界的物质躯壳,彼此升华到生命精神相互交缠、涵摄通融的灵性意境之中,这时生命的玄理才彰显出无限性,庄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  
  当然各自也忘却了自己,庄周忘了自己是庄周,蝴蝶也忘了 自己是蝴蝶。  
  “忘〃,改变了每个个体生命。  
  这是生命的第二层次,庄周不是庄周,蝴蝶不是蝴蝶,所谓看人不是人,看虫不是虫也。  
  经历了人不是人,虫不是虫的“物化〃,消除了物我界限,万物融合为一。  
  这时的庄周与蝴蝶,就象克尔凯郭尔所说的那样:“已经成为了精神〃。  
  再不是感官世界中的物质化的庄周与蝴蝶。  
  经过了精神的提升阶段,庄周除了有自身的生命精神,还吸纳融入了蝴蝶的生命精神。  
  同样,蝴蝶除了有自身的生命精神,还吸纳融入了庄周的生命精神。  
  庄周和蝴蝶的生命气象已经得到扩大与超拨,变得更为宏阔与高远。  
  人与虫都忘掉了自身的存在,能与万物感通相知,则进入生命的第三层次:人更是人,虫更是虫。  
  这是梦后的“大觉〃,觉醒的生命已与梦前大不相同,经历了一般性存在梦的存在大觉的存在,人消除了动物性和世俗平庸而走向了神界。  
  由此可见道家并不是虚无主义者,对人的一般性存在并不持消极的否定,不是于丹教授所说的那样连自己和他人都认识不清。  
  庄子的无心无言无待无求,并不是昏聩不明,也不是消极退缩,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历练“忘我〃,忘掉形躯物累,放下世俗名利之心,以求走向神界,成全自己的升华,所以在生命精神的修证层面上来讲,道家有积极向上的意思。  
  但是庄子将“无为〃思想推衍到极致时,就暴露出消极性和破坏性,这与《老子》还是有区别的。  
  网上写文字原本不能太长,不可能把于丹教授讲错的地方全由我再讲一遍。  
  我只能纠正于丹教授误读《庄子》最严重的部分。  
  于丹教授在谈这“第四心得〃时,提到《应帝王》中混沌被凿窍的寓言,她从这一寓言中得出结论是:“所谓人的社会化,就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社会凿开了我们的一窍又一窍。  
  到最后,我们变成一个社会标准下的成人,但离我们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又有多远呢?〃 这显然又是于丹教授对这则寓言的误读,庄子用这则寓言是为了谈“有为〃的恶果,以强调“无为〃的重要,反证必须“游于无有〃。  
  庄子在倡导无为之治时,过于地否定了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甚至用“混沌开窍死〃的悲惨后果来否定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庄子认为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这与费尔巴哈有些相似的地方。  
  既无主观与客观之分,就无须区分对待,莫若听其自明。  
  这样庄子就很容易由相对论走入了不可知论,再由不可知论走入怀疑论、诡辩论。  
  认识的本能和必要被庄子彻底否定了,人就从哲学的本根上绝望了,当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完全走入消极颓废的绝路,知足、知止、无为、无事、不争不斗、不思进取……这正是《庄子》的糟粕所在,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我们今日学习《庄子》时,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并对此进行批判性阅读。  
  于丹教授的《论语》与《庄子》心得从未指出这两本经典的思想缺陷,而是对它们一味地加以赞扬,这样的“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于丹教授自称“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普及者〃,那就不能自谦“没有资格诠释《论语》。”  
  如果真的没有诠释《论语》的能力,也就不能担当“传统文化的普及者〃。  
  要知道一个传统文化的普及者的责任就是要讲清楚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华及糟粕,这种文化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经典原著的正确诠释,否则就是误导! 在电视台上讲传统文化或者出书讲传统文化,都要有批判意识。  
  近来报纸、电视和网上有人说:“于丹讲《论语》只要能引起全民关注传统文化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