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立三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但工人们不予理睬。于是许白昊同志和我上台发言,向工人宣布省工会和全国总工会全权负责处理这一事件、要求英国领事严惩肇事者、对受害者予以赔偿。人群中有人喊出:‘我们要收回租界!’大家纷纷高呼‘收回租界!’‘打倒英国帝国主义!’并热烈鼓掌,而后逐渐解散。当晚我们召集各工会代表会议,决定组织反对英国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提出‘反对英国水手殴打中国工人’、‘还我租界’等口号。”
  与此同时,苏联驻华顾问鲍罗廷连夜召集在汉的中共中央委员和湖北区委会议商讨对策,就事态发展和英政府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抉择,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会议决定:
  (1)进一步发动群众集会示威,坚决抗击英政府的挑衅行为;
  (2)支持国民政府对英采取强硬的态度,要求废除英政府强加于我国的不平等条约,派军队进入英租界保护我国居民;
  (3)由区委宣传部负责成立一研究国际法约的小组,收集中英关系和有关租约的历史资料,为扩大反英宣传批驳帝国主义的种种谰言做好准备;
  (4)通过鲍罗廷和中共代表团对国民政府和国共两党联席会议施加影响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会议指定李立三担任游行总指挥。
  晚上9点,李立三立即在新世界大舞台召开了群众大会,他向到会群众详细报告了英国水兵行凶的详情和经工农商学联席会议通过的“八项条件”,并向英方发出“最后通牒”,限英方在72小时内作出答复。国民政府的司法部长徐谦和孙科、蒋作宝亦代表党政机关讲话。直到深夜十一二点群众才从江岸散开。但是,英租界仍旧像是经过一场战斗夺下的堡垒。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在租界入口处警戒,持枪备棍的工人纠察队在各条街道巡逻,篝火在燃烧。
  临时联席会议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当天又开会决定由外交部长陈友仁、交通部长孙科、财政部长宋子文、(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陈群和卫戍总司令部汉口办事处一名处长,组成“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主持英租界行政事宜。当即发出布告:“照得一月三日,英国水兵登陆,惨伤华人,民气激昂,众怒沸腾,英租界当局无法办理,当经本部长(即外交部长陈友仁)严重交涉,令其撤退水兵,并于昨日起,由国民政府派军警入界保护,始得维持秩序。本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议决设立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实行主持英租界一切公安市政事宜,所有界内中外居民生命财产,概由国民政府完全保护。凡我民众,务各协助政府,维持公共安宁秩序。为此布告,仰中外人士一体知悉。此布。”
  之三、占领租界
  4日晚,中共中央临委开会,讨论是否由群众去占领英租界的问题。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还是决定进入租界。于是,5日在总工会领导下,由李立三担任总指挥,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武汉三镇各界同胞广泛开展反英斗争,罢工、罢课、罢市,声势浩大。
  5日早上,工人纠察队隆重列队通过租界大小街道。中国士兵的岗哨很稀少,英美法三国兵舰在泊位上做好戒备。英租界的一切工农业活动都停止了。所有的墙上都贴满了《打倒英国帝国主义》、《不要租界,友好团结万岁》等标语和传单。银行大门和领事馆围墙上也贴满了传单,一堆一堆的人群在那里围观。在画着英国人狼狈逃窜的漫画周围,哄笑声四起。
  原定下午2时在汉口济生三马路广场举行反英示威大会,早晨就有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和汉口一些团体万余名会员、群众,列队进入会场。12时许,即有400多团体,30万人以上到达,其时,大雨滂沱,天气很冷,群众却是热气腾腾,鹄立露天数小时。下午2时,由大会总指挥李立三宣布开会,会场上“拥护八项条件”、“打倒帝国主义”、“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坚决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工会、农会代表发言,誓作政府的坚强后援。李立三按照中央临时委员会在头一天晚上的会议决议,理直气壮地宣布了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准备组织示威群众进驻英租界,夺取更大的胜利。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会还在进行当中时,张国焘代表临委,突然接连3次派人给李立三送去纸条,命令李立三不要指挥群众进入租界,说:“我们已做出今日游行不得经过英租界的决定,由你负责执行。”理由是:“以免引起帝国主义干涉”。
  而此时的群众,已是怒火熊熊,早已准备不顾一切冲进英租界示威。所以,大会演讲结束后,李立三带领30多万人游行出发,作为大会的总指挥,李立三不能不“执行”张国焘的命令,但考虑到群众的情绪,他又不能直接勒令游行队伍不准进入英租界,不得已只好临时改变游行路线,准备绕过英租界,并马上向各路游行队伍进行了宣布,同时还派出部分纠察队员走在前面引导队伍按指定路线前进,其余大部分纠察队员则在租界入口处布置,以防意外。但是,愤怒的群众,沿途高呼口号,在行进中自发地由济生三马路经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水塔一带)直下,冲进了英租界。英方顽固分子竟指使华籍巡捕用棍棒殴打群众,打伤10余人。这时,李立三也跟随群众队伍一同进入租界,他当即奋不顾身地指挥纠察队制伏了逞凶巡捕,包围占领了英国巡捕房和碉堡,拆除军事设施,驱逐了英国巡捕。这时,整个英租界内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码头工人、海员、人力车工人、棉花打包工人和店员,人山人海,反英口号响彻云霄。英国侨民不知所措,纷纷逃往停在江边的4艘英国轮船。英总领事馆被革命群众重重包围,总领事葛福形同瓮中之鳖,不得不打电话求武汉国民政府派兵保护。这一来,实际已造成收回英租界的既成事实。
  李立三在1940年向共产国际写的《自述》中写道:
  第二天,武汉政府根据英国领事的要求向我们下令立即撤出工人纠察队。我们声明,纠察队撤走后,我们决不承担英租界内维持秩序和安定的责任。工人纠察队离开英租界大约两小时之后,武汉政府要员便给我们打电话说:“英国领事要求工人纠察队赶快回到租界”,原因是纠察队刚一离开英租界,群众又把领事馆和警察局包围起来,使英国领事不得不重新请求武汉政府派工人纠察队来并再也不要撤回。工人纠察队进入后,群众情绪又有所缓和,但英国警察再也不敢在街上露面,免得遭围攻殴打。英国领事被迫同意工人纠察队不仅担负起守卫领事馆的任务,也负责守卫所有行政大楼、邮政局、电报局等。工人纠察队实际上控制了英租界,中国群众成为租界的实际主人。
  苏联顾问团译员阿基莫娃也写道:
  我和别的同志一道去看夺回的租界。英国哨兵已撤除,在十字路口站岗的是工人纠察队。当看见我们时,他们脸上流露出胜利的微笑,把手中的棍棒摆向一边,学着军人的样子行礼。帝国主义分子不敢再在街上露面。武汉人民群众的民族尊严感迅速苏醒,猛然勃发出来。过去,外国人拒不付工钱,动辄打骂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身受者自知外国人不好惹,只有忍气吞声。现在,一切都变了。中国人警告外国人不要忘记,在中国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为配合和声援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在总工会领导下,1月6日,九江的工人市民也举行了罢工示威。这时,有一工贼运送粮食接济英舰,为工人纠察队所拘,英国水兵上前干涉,引起冲突。该水兵奔回英舰,向岸上发射炮弹两发,打死我工人1名,伤者无数。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九江人民的极大愤怒,数万群众冲入英租界,迫使英国水兵退回英军舰。武汉国民政府派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去九江。8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组成“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了九江英租界。
  共产国际和苏联外交部对我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给予了支持,英国共产党号召英国人成立了“勿侵略中国委员会”,要求政府撤退驻华海军,不要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劳工会致电英外交部,反对对中国的任何军事行动,并准备在国会内外开展促使英国政府撤回驻华兵舰和军队的活动。形势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放弃武力侵犯的企图,遂指令其驻华公使蓝普森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英方代表被迫同意在承认租界现状的基础上协商解决。1月底,谈判基本达成协议,本可即行签字,但是,英帝国主义不顾武汉政府的多次抗议,不断从本国和印度等地派遣军队向上海集中。为此,陈友仁代表国民政府严正声明,若英国不停止运兵,我方即拒绝签字。最后迫使英国当局在1927年2月19日同武汉国民政府签订了汉(口)案、浔(九江)案协定。协定规定,前汉口英租界的英国市政机关于3月15日解散,而代之以新成立的中国市政局,属国民政府管辖。次日签订关于九江案协定,也作了类似规定。至此,历时66年的汉口、九江英租界的耻辱史得以结束。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使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鼓舞。
  三、李立三领导下的有声有色的武汉工人运动
  1927年1月,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下,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否决了蒋介石企图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往南昌的主张,并且正式迁来武汉办公。蒋介石于是扣留了在南昌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并于1月上旬,到武汉来观察情势。
  就在蒋介石从南昌来武汉的途中路过醴陵时,他特意派人把李立三的父亲请到他的专车上,长谈了一个多小时。此事经大小报纸极力渲染,大肆宣传说“蒋总司令接见李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