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1日,第4方面军展开全面反击,第18军和第94军亦开始由北、南两个方向向日军右、左翼逼近。日军被迫自5月3日起由攻势作战转为全面的守势作战。日军第6方面军向派遣军请求增加2至3个师团再发动新的攻势。派遣军无兵可派,予以拒绝。日军第20军为挽回败局,经“中国派遣军”批准,于5月4日下午向第116师团及第58旅团下达了撤退至山门、洞口、花园市(洞口南约20公里)一带以整顿态势的命令。其命令的主要内容为:    
    1  军暂时避免与中国军决战,将主力转移至山门、洞口、花园市附近,确保该地区周边要线,整理态势,俟第47师团主力到达后,伺机击歼追出雪峰山系之外的中国军。    
    2  第116师团应适时撤离现在战线,在山门、洞口附近集结,伺机歼灭该地区之中国军。为达成上述目的,应派遣一部兵力占领并确保870高地(洞口西南约5公里)以北至赛市北方高地之间的雪峰山山系东麓各要点,作为支撑点。    
    3  第58旅团应适时撤离现在战线,集结于花园附近,伺机歼灭在该地之中国军。为达成此目的,应派遣一部兵力先行确保桥当头(洞口西南约8公里)以南雪峰山系东麓要点作为支撑点,以确保附近之要地。    
    与日军第20军下达撤退命令同一天的15时,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也下达了转移攻势的命令。其主要内容为:〔6〕    
    1  攻势转移之目标,为击灭进攻之敌,恢复我资水左(西)岸之原阵地,并相机攻略宝庆。    
    2  亘攻势转移全期间所需粮弹补给,应尽速于5月15日左右全部准备完毕,并分屯完成。攻势转移开始之日期,即以粮弹准备完成之日期为准。    
    3  新6军归王耀武司令官指挥。其新22师立即向江口推进,协同江口附近之部队作战,担任江口正面公路之防御,掩护该军直属部队及第14师迅速向安江附近集中。    
    4  第27集团军之94军主力应与第4方面军在安江、宝庆公路以南作战之各部队密切协同,务于5月15日以前击灭城步以北之敌,进出于武冈、武阳以北附近,准备协同第4方面军担任对安江、宝庆公路以南之敌行右旋席卷、求敌之外翼而包围攻击之。    
    5  第10集团军应竭力拒止当面之敌,掩护攻击部队之左翼。    
    军事委员会认为发起反击的时机太晚,两次催促抓紧战机,迅速实施反击。陆军总司令部遵命于5月6日又发补充指示,令第4方面军及第3方面军的第94军立即发起反击。第4方面军决定5月8日拂晓全面转移攻势,将决战重点置于两翼,协助第94军压迫日军于雪峰山山系东麓,围而歼之。    
    日军第20军发觉中国军队正从北、西、南三面向其逼近,第3方面军第94军及第44师又于6日收复新宁、7日解武冈之围,因而急令第116师团及第58旅团逐步靠拢,并列向宝庆撤退;同时令刚刚到达的第47师团后续主力部队西渡资水,向大桥边西高地前进,迅速投入战斗,以接应东撤的部队。日军第6方面军感到第20军撤退部队的左翼兵力太弱,遂令驻全州的第11军第34师团转隶第20军,使其推进至新宁,以掩护东撤部队左侧背的安全。    
    第4方面军因所属部队未能如期集结于攻击准备位置,将反攻开始的时间推迟了一天。5月9日,在强大的空军机群支援下,第4方面军所属各军向日军发动全面攻击。激战至13日,第74军与第94军协力击溃日军第58旅团主力,攻占了高沙市,第94军并将第217联队的第117大队包围于高沙市西北地区;第100军在重创日军第116师团的第109联队后,将其包围于圭洞以东的大黄沙附近;第18军的第18师以猛烈的攻击,将向大桥边前进的日军第47师团阻止于顺水桥一带,迫使其改道去龙溪铺;第11师及第118师则分别攻占了山门及六都寨。第73军继续向困守南山寨的日军第131联队进攻。    
    当第4方面军发起全面反击时,日军“中国派遣军”已认识到这次进攻芷江的作战已经失败。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8

    5月9日,冈村宁次下达了中止芷江作战、部队适时撤回原驻地的命令。在中国军队反击下,迄5月15日,日军第116师团及第58旅团退至破塘、金龙砦、古下江、米山铺一线,而其北翼第47师团于当晚在茅坪与由南山寨撤退的第131联队会合,开始向宝庆撤退。    
    15日,第4方面军调整部署,除令第74军和第18军分别向龙潭铺、石下江和金龙砦攻击外,令第100军以一部肃清当面日军残部,而将主力控置于山门以西;令第73军继续向南山寨攻击。战斗至5月22日,第18军、第94军和第74军先后攻占了金龙砦、黄桥铺、米山铺等地。日军第109联队大部被歼,第133和第120联队也遭到沉重打击。第58旅团被包围于高沙市西北茶铺子的第117大队则被全歼。至6月7日,日军残部在第20军新调来的近10个大队(第64师团3个大队、第68师团1个大队、独立混成第81旅团1个大队、独立混成第86旅团3个大队和第27师团补充人员等)组成的集成部队掩护下,逐次退至宝庆地区。第4方面军收复了所有在此次作战中失去的阵地,恢复了战前的态势。    
    日军进攻芷江的作战以彻底失败告终。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抗战胜利时的统计,杀伤日军28174人,俘军官17人、士兵230人;台湾国民党当局1989年编印的《抗日战史》记为杀伤日军36358人,俘军官24人、士兵180人。日军第20军当时的统计:  战死1017人,病死2181人,战伤1181人;生病:  4月份5336人,5月份4657人,6月份14647人。    
    作战期间,中国空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控制了战场上空,几使日军航空兵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所以日军航空兵出动很少。整个作战期间,日军仅出动过7架飞机,进行了5次空袭,共投弹22枚。中国空军以第2、第3、第5大队及中美混合团第1大队支援作战,战斗机出动960架次,轰炸机出动171架次,共投掷炸弹29吨。但由于日军多在夜间行动,白昼尽量避开公路,由山区小道及浓密森林区间行动,所以效果颇受影响。惟在大黄沙地区围攻日军第108联队的战斗中发挥了最大的威力,歼灭日军炮兵甚众。    
    附表8…4…1老河口地区作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5年3月)    
    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下村定    
    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    
    第110师团木村经广    
    步兵第110、第139、第163联队,野炮兵第6联队    
    第115师团杉浦英吉    
    步兵第85旅团三宫满治(独立步兵第26、第27、第28、第29大队)    
    步兵第86旅团山田三郎(独立步兵第30、第385、第386、第387大队)    
    战车第3师团山路秀男    
    第13战车队,第17战车队,机动步兵第3联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搜索队、辎重兵队、警备队、工兵队、通信队及配属的第117师团的第388大队。    
    骑兵第4旅团藤田茂    
    骑兵第25、第26联队,骑炮第4联队及辎重兵队    
    步兵第87旅吉武秀人(属第117师团)    
    独立步兵第204、第206、第391大队,迫击炮队及工兵队    
    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    
    第34军司令官栉渊一    
    第39师团佐佐直之助    
    步兵第231、第232、第233联队    
    野炮第39、工兵第39、辎重兵第39联队    
    附表8…4…2老河口地区作战中国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5年3月)    
    军事委员会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由副司令长官胡宗南代理)    
    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    
    第38军张耀明    
    第17师(申及智)第35师(孔从周)    
    第96军李兴中    
    第177师(李振西)新14师(陈子坚)    
    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    
    第78军赖汝雄    
    新42师(谭煜麟)新43师(黄国书)新44师(张汉初)    
    第85军吴绍周    
    第23师(黄子华)第110师(廖运周)暂55师(李守正)新11师(黄泳瓒)暂62师(鲍汝沣)    
    第40军马法五    
    第39师(司元恺)第106师(李振清)新40师(崔玉海)    
    河南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刘茂恩    
    第15军武庭麟    
    第64师(刘献捷)第65师(李纪云)    
    第3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刘子奇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9

    暂66师(刘子奇)第4纵队(席祥青)第6纵队(陈舜德)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    
    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    
    第55军曹福林    
    第29师(荣光兴)第74师(李益智)第81师(葛开祥)    
    第68军刘汝珍    
    第119师(刘广信)暂36师(崔贡琛)第143师(黄樵松)第22师(单裕丰)    
    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    
    第41军曾盨元    
    第122师(张宣武)第123师(汪朝濂)第124师(刘公台)    
    第45军陈鼎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