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    
    第41军曾盨元    
    第122师(张宣武)第123师(汪朝濂)第124师(刘公台)    
    第45军陈鼎勋    
    第125师(汪匣锋)第127师(王徵熙)暂1师(李才桂)    
    第69军米文全    
    第181师(张雨亭)暂28师(陈光然)    
    第47军李宗舫    
    第104师(杨显名)第178师(李家英)    
    新8军胡伯翰    
    新6师(范龙章)暂29师(尹瀛洲)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    
    第77军何基沣    
    第179师(许长林)第132师(王长海)第37师(吉星文)    
    第59军刘振三    
    第38师(李九思)第180师(董升堂)暂53师(翟紫封)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    
    暂9军傅立平    
    暂27师(王金辉)骑3师第7团及第4挺进纵队    
    第7军徐启明    
    第173师(刘窻)    
    豫南挺进军张轸    
    第13、第14、第15、第20纵队    
    附表8…4…3芷江地区作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5年3月)    
    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    
    第116师团岩永汪    
    第109、第120、第133联队    
    野炮兵第122、工兵第116、辎重兵第116联队    
    第47师团渡边洋    
    第91、第105、第131联队    
    骑兵第47、山炮兵第47、工兵第47、辎重兵第47联队    
    第58旅团关根久太郎    
    独立步兵第115、第117大队    
    步兵第217联队(属第11军第34师团)    
    独立炮兵第2联队    
    第69旅团大岩石(属第64师团,对益阳进行牵制性攻击)    
    独立步兵第52、第53大队    
    附表8…4…4芷江地区作战中国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5年3月)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    
    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    
    第18军胡琏    
    第18师(覃道善)第11师(杨伯涛)第118师(戴朴)    
    第73军韩浚    
    第15师(梁祗六)第77师(唐生海)第193师(萧重光)    
    第74军施中诚    
    第57师(李琰)第58师(蔡仁杰)暂6师(赵季平)(配属)第169    
    师(曹玉珩)(配属)    
    第100军李天霞    
    第19师(杨荫)第51师(周志道)第63师(徐志勖)    
    第86军之第13师(靳力三)    
    第3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    
    第94军牟庭芳    
    第5师(李则芬)第43师(李士林)第121师(朱敬民)    
    第26军丁治磐    
    第44师(蒋修仁)    
    注:  新6军及其新22师、第144师先后空运至芷江,为第4方面军总预备队,因日军全面撤退,未参加战斗。    
    注释:    
    〔1〕〔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1296页。    
    〔2〕本节有关日军的命令、计划,均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编、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中译本《昭和二十年(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第1卷缩写。    
    〔3〕见蒋介石致李宗仁、胡宗南密电(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引同〔1〕,第136页。    
    〔4〕转引自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台北1989年版,第8册第362—363页。    
    〔5〕同〔4〕,第372—373页。    
    〔6〕同〔4〕,第380—382页。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局部反攻收复广西 1

    一、  中国战区的反攻计划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后,军事委员会为保卫云、贵、川战略根据地并准备协同美军进行反攻,1944年12月9日决定:  在昆明成立陆军总司令部(以参谋总长何应钦兼任总司令,龙云、卫立煌为副总司令),由其“指挥远征军、黔桂湘边区、滇越边区、第四战区及第5集团军”;“美军派遣一总连络官,常川驻在陆军总司令部,综理连络事宜。远征军、第四战区及各边区以下各级司令部均由美军派遣连络官(战时为连络官,平时为教官)担任连络、训练事宜”。〔1〕12月13日,军事委员会又颁发了《陆军总司令所部作战指导要领命令》,规定该总部的任务为“与敌保持接触,并拒止敌由湘桂路各地及越南向昆明及重庆两处之攻击”。〔2〕为了更能适应将来攻势作战的需要,于1945年3月初将所辖兵力缩编为4个方面军及1个防守司令部。其序列为: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    
    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    
    第60军安恩溥(第182、第184师)    
    第2路军张冲(暂20、第21、第22师)    
    第52军赵公武(第2、第25、第195师)    
    直属部队:  暂18师、昆明行营山炮团、工兵团    
    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    
    第46军黎行恕(第188、第175、新19师)    
    第64军张驰(第131、第156、第159师)    
    第62军黄涛(第151、第95、第157、第158师)    
    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    
    第20军杨干才(第133、第134师)    
    第26军丁治磐(第41、第44、第149师)    
    第94军牟庭芳(第121、第42、第5师)    
    第13军石觉(第4、第89、第54师)    
    第71军陈明仁(第87、第91、第88师)    
    第29军孙元良(第169、暂16师)    
    直属部队:  炮兵第1旅一部,炮兵第51团    
    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第73军韩浚(第15、第77、第193师)    
    第74军施中诚(第51、第57、第58师)    
    第100军李天霞(第19、第63师)    
    第18军胡琏(第11、第18、第118师)    
    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    
    第5军邱清泉(第45、第96、第200师)    
    直属部队:  第48师、暂19师    
    总司令部直属部队:    
    第54军阙汉骞(第36、第8、第198师)    
    第6军廖耀湘(第14、第23、第207师)    
    第2军王凌云(第9、第76、预2师)    
    第53军周福成(第116、第130、荣2师)    
    第93、第169师,炮兵第5、第13、第41、第49团    
    通信兵第6团,宪兵第20团    
    总计21个军65个师,另有特种部队。但由于长期与日军拼消耗,减员甚多;更因统治区域缩小,兵源减少,补充困难,而许多官长又吃空额,所以多数部队人员不足,不少师仅及编制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少。    
    当日军深入贵州、攻占独山时,蒋介石等号召知识青年参军抗日,大后方广大爱国知识青年为挽救祖国危亡踊跃参军。军事委员会成立了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将报名参军的近10万名知识青年编为9个师(第201师至第209师)。总监部以罗卓英为总监,黄维为副总监(后又增彭位仁、霍揆章等),蒋经国为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中印公路打通后,美援军械大量输入,连同此前已经改装的驻印军、远征军等部,至日军投降前,共装备了美械军12个(第2、第5、新6、第8、第13、第18、第53、第54、第71、第73、第74、第94军,共36个师)及半美械军4个(第46、第52、第60、第62军)。    
    1945年2月12日,军事委员会拟制了《中国陆军作战计划大纲》。其主要内容为:〔3〕    
    第一方针    
    1  中国陆军以开辟海口之目的,于盟军在东南海岸登陆之同时,向桂、湘、粤转取攻势,特须保持重点于黔桂路方面,攻略宜山、柳州,与盟军会师西江。攻势准备于X月底以前完成。    
    第二部署    
    2  中国陆军在何兼总司令统一指挥之下,其部署大要如下:    
    (甲、乙略)    
    丙、各兵团任务及行动    
    (1)  滇越边区(卢汉部)扼守滇越边境,相机进出越北,掩护国军之右翼。    
    (2)  右兵团(张发奎部)攻略南宁、龙州,确实遮断敌桂、越水陆交通,并对越北方面构筑坚强阵地,阻止敌军东援,巩固中央兵团右侧背之安全。    
    (3)  中央兵团(卫立煌、汤恩伯两部)沿黔桂铁路及其南北地区攻略宜山、柳州后,以主力向梧州、三水突进,与盟军会师西江,以一部经荔浦、平乐、八步向曲江攻击。如盟军已先我进至广(州)三(水)以北地区时,应即以主力使用于荔浦、平乐、八步道进取曲江,切断敌之退路。于攻略宜、柳之同时,即以有力一部(美械1至2个军)于桂穗路方面监攻桂林后,即协同左兵团沿湘桂路进攻衡阳。此项进攻部队于到达东安附近后,即归入左兵团之指挥。    
    (4)  左兵团(王耀武部及第六战区之一个军)以主力攻略邵阳,遮断粤汉铁路,以有力一部攻略祁阳、东安,并依中央兵团一部之协力,攻略衡阳。同时,另以一部由常、桃方面攻略宁乡、湘乡,掩护主力之左侧。    
    (5)  总预备队(杜聿明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