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可放下了。〃佛陀说:〃我教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叫
你放下对花执著的念头。〃梵志听了佛陀的话,一下就开悟了。他保住了性命,
欢天喜地地走了。通过这个故事,你悟出什么道理来呢?放下生死的念头,不去
执著生死,当下就了脱生死。  

  禅宗常说:〃担水砍柴无非是道,身口意业皆是道场,行住坐卧无非佛事。〃
柏林禅寺提倡生活禅,目的使学佛者在生活中随时把握悟的契机,而不必非要坐
禅不可。悟在日常生活中,成佛也在日常生活中。按百丈怀海禅师的话说:〃未
悟未解时名贪嗔,悟了唤作佛慧。故云: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可知
从凡人入圣,由俗人成佛,其实你还是原来的你。成佛后的你〃不异旧时人〃。当
然也有变的地方,那就是你的意识,你的心境,你的精神,不但变了,而且你的
气质和本质也变化了。  

  成佛的境界,是人体的先天意识得到突发性的升华,出现认识上的飞跃!那
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三千世界,都与你精神的本质心的灵明觉知融为一
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知是三世诸佛与整个宇宙自然界消融在你心中,还
是你的心消融在感性世界中,你只感到二者本来是一。禅宗讲顿悟成佛,正是时
间的瞬间,突然领悟到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盘,二者
本来是一。这些矛盾的统一,不是逻辑性的,而是直觉感受和体悟。开悟其实就
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外界事物撞击心灵深处理性认识上的火花,使你感受到,
在这一刹那间,自己的身心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和因果。过去、现在、未来似乎
溶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用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处(时空)和何所由
来(因果)。开悟也可以说是超越了一切物我界限,物我两忘,身心与宇宙完全
合为一体。除去一切时空、因果,〃我〃也就不存在了。证悟了〃万法缘起,自性
本空〃之理就是开悟。  

  修行就是在于一念,佛与众生的区别、烦恼与菩提的区别、生死与涅盘的区
别、迷与悟的区别,都是在当下的这一念。所以,我们修行要从念头开始。我们
念佛的意义在哪里?你一天到晚叫阿弥陀佛干什么?有个老太婆,在家里念佛,
天天念啊,不停地念。她的孙子,在家里做作业,被老太婆叫得受不了。他就想
了一个办法,〃奶奶、奶奶〃一直叫,奶奶说:〃你叫我干什么呀?〃孙子不说话了,
又继续做作业。过一会儿,奶奶又念佛,他又叫奶奶、奶奶。。。。。。奶奶有些不耐
烦了:〃你在干什么?我在念佛!你叫我干什么呀?〃小孙子说:〃您看,我才叫
您几句,您就不耐烦了,就开始讨厌我了。您一天到晚,老是喊阿弥陀佛干什么
呀?阿弥陀佛会不会烦啊?〃  

  我们念佛是不是在老喊着佛啊?老喊他干什么?念佛的目的主要是培养训练
我们散乱的心态,把自己的念头放在这一念上。通过这句佛号把妄想、烦恼、执
著的事情丢掉,然后使自己清净的心能和阿弥陀佛相应,训练自己的定力,开发
智慧,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往生西方,不是老叫阿弥陀佛。社会上有很多人,
对念佛的意义不明白,对念佛不理解:你们这些学佛的人老是叫着阿弥陀佛的名
字干什么呀?他不懂得念佛是为了达到内心的清净。

    在修学佛法里有六念法门:  

  1.念佛,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
念佛的意义主要是念佛的道德、慈悲。高山仰止,见贤思齐,仰慕佛的道德、慈
悲、智慧。。。。。。,通过对佛陀的恭敬,从中得到灵魂和智慧上的升华。老想着佛
干什么?主要是向佛看齐,向佛学习,这样就会净化我们的人生。  

  2.念法,通过学习经教之后,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3.念僧,念僧不是叫你们三天两头来看看柏林寺这两天有没有作佛事,给
师父搞些好吃的东西。念僧的目的在于亲近善知识,修学佛法。如果你不学佛法,
只懂得给师父买些好吃的东西,师父也很高兴,不过对你们修学上没有多少好处,
最多为自己种点福田。但亲近善知识的意义,不在这里。亲近善知识,是为了学
习佛法,树立正知正见,这才是最重要的。  

  4.念戒,就是学戒、持戒、想着戒。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要明白事理。哪
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要有是非观念,要有分别心。有的人说,哎呀!
我们学佛法,不能有分别嘛。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学佛如果善恶不分,是非
不辨,自己掉进深渊里,还搞不清楚,那就太可怕了。学习佛法不仅要有分别心,
而且要有大是大非、大荣大辱、大得大失的心。学佛法要知哪些是真理?哪些是
错误?哪些是正道?哪些是邪魔外道?如果一个学佛的人,是非不辨、善恶不分,
听了禅宗的两个公案,似是而非,一天到晚把不要分别挂在嘴上,这种人是最危
险、最糟糕的。自己走到邪路上去,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掉在深渊里,还叫别人
不要分别,跟着他跑,那是罪过!念戒要我们时刻注意,哪一些事应做,哪一些
事不应做。  

  5.念施,是布施,种福田。福田有恩田、净田、悲田三种。种福田不仅针
对三宝,还包括自己父母,有恩、无恩于我们的一切众生;还有那些贫穷、有困
难的人,我们应该以一种慈悲心去布施供养他们。所以,学佛的人,不仅仅是对
师父、三宝好。《普贤行愿品》的核心以众生为主。〃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即是
随顺供养诸佛,使众生欢喜者,则令如来欢喜〃。若能承事众生,即是承事如来;
尊重众生,就是尊重如来;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让众生欢喜,就是让如来欢
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平等心,不起分别心,供养师父和供养众生一样,
寺庙是大家种福田的地方。比如盖庙、塑佛像,在经济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必
要为寺庙出一些钱,庙盖好后,为大众提供修学佛法的条件和环境。当然,盖庙
的意义,还是为社会和众生服务。寺庙脱离社会、脱离众生,寺庙存在的意义就
不大了。这是念施。  

  6.念天,念天不是叫你想着天上的福报那么好,哪一天自己能升到天上去,
跟天人享福报去,不是这样的。念天是说,要想到天上的人,他们能升天的原因,
是种下了福,通过念天,我们要修五戒十善,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为自己未来的生命,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盘,我皆往诣而亲近。】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在一个毛孔里边就会出现一个佛的世界,这个道理非常难以理解。用佛法的话来
说,是〃芥子纳须弥〃,芥子是非常小的,它可以容纳整个须弥山,犹如一粒菜子
里要装下喜马拉雅山这么大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禅宗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个
叫李勃的太守,去问禅师:芥子纳须弥这个道理应该怎样理解?大装小容易理解,
小装大从常理上讲不通啊。禅师回答说:〃听说太守您读过万卷书啊!是吧?可
是你的这个脑袋瓜,只有椰子那么大,请问书是怎么装进去的呀?〃太守无话可
说了。  

  这个故事说明,大小无碍,并非不能相容。芥子虽然很小,但它里面却有一
个佛的世界。十方世界里有无量无边的佛土,佛的世界就像微尘那么多,像我们
这个娑婆世界,它也是佛的世界,但也是众生的世界。那么,我们学普贤的行愿,
就是要学普贤的愿心。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发心:〃我皆深入而严净〃,我的愿望要
深入到国土,让世界上的众生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把这个世界美化得更好。
  
  我们追求净土,并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佛法讲到人间净土,惟心净土。
我们追求净土,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首先要庄严人间,从我们居住的周围环境,
人际关系开始净化。如果一个学佛的人,家里很邋遢,身上的衣服很脏,人际关
系不和睦,人家说你一句坏话,照还人家不误。像这样的人能往生西方吗?我们
要庄严佛净土,首先要庄严人间净土,庄严人间国土,要从我做起,从环境卫生
等小事做起。当然学佛最主要还在于净化自身、自心,净化我们的心灵和人格。
  
  我们要用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带动、去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都来跟自己
一块学佛,用自己的人格和实际行动去弘扬佛法,身教重于言教,以身说法,在
人群中做出榜样;让人感觉到,一个学佛的人,跟没有学佛的人就是不一样。我
们学佛的人,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感化你周围的环境和人群,使你周
围的人和一切事物都得到改善,这才是我们讲的庄严国土的意义所在!让佛法贴
近我们自己的人生、贴近日常生活、贴近社会,完善自我,奉献人生,使更多的
人早日觉悟得度。这才是一个学佛人的本分!如果一个学佛的人,连自己的丈夫、
妻子、儿女、亲朋好友、周围的人都带动不起来,那么,度众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张空头支票。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证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盘,我皆往诣而亲近〃。
照世灯,比喻佛陀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众生愚痴,就像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
到光明。我们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我们不知生命的归宿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