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量寿经玄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念佛有四種:

1、持名念佛。即本經所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善導大師曰:「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2、觀像念佛。以供養拢瘢⒛坑^視,然像去還無,因成間斷。

3、觀想念佛。如觀經所說:「以我心目,想彼如來」。但境細心粗,妙觀難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

4、實相念佛。遠離生滅、有無、能所、言說、名字、心緣等相,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實相念佛,圓覺之性,雖然眾生本具,但因妄心念念生滅,而不能觀。故佛告父王,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持名念佛也。四種念佛,持名念佛,最為方便究竟,故稱為徑中之徑。

五、四種念佛,難易懸殊,深溗飘悾瑢崉t事理不二,溕钕嗉础H羰菆A人看來,稱名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實相念佛。疏鈔云:「實相云者,非必滅除諸相,蓋即相而無相也」。

六、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七、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今本不云「一心不亂」,而專主「一向專念」。是所宗更為明確,更契眾生根機,彌顯慈尊恩德。

八、彌陀無盡大悲勝願,方便至極,力用難思,凡拢R收,利鈍俱被,但能發心專念,悉得度脫,如是方稱如來本懷,才是究竟方便。

◎五、所被根機

一、疏鈔云:「前三非器,謂無信者,無願者,無行者。反是皆器」。信謂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願謂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如子憶母,必欲往生。行謂從願起行,一向專念,無有間斷。以上三事,號為資糧,信願行三,缺一不可。

二、淨土法門,奇特殊妙,當機之說,亦有三例:

1、上輩往生,唯是菩薩。唐善導大師以前之古德,多認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從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絕分。

2、本為凡夫,兼為拢恕I茖Т髱熕奶瑁魄罢f曰:「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洠П娚桓纱笮÷}也」。又云:「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又云:「其機者,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大師之說,上契拢模虑⑷簷C,實大有功於淨土,故中日諸師,多承此說。

3、專接上根,旁及中下。疏鈔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種機。以禮懺滅罪被初機,以修習止觀被中機,以求生淨土被上機。初謂業障眾生,中謂凡夫二乘,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矣」。又要解謂持名-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因持名一法,乃至圓至頓,無上法門,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故曰深妙。但驀直念去,不假方便,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開。當下破盡戲論,蕩除一切計度分別。是能直下承當者,肉身大士也。

三、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

四、疏鈔云:「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

五、蓋此法門,乃彌陀住真實慧,從真實之際之所開化顯示。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圓融具德,超情離見,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議也。

六、行人若能於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來從真實慧中,開演此法門者,欲惠眾生真實之利也,故此法門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現在、當來,一切凡、愚、濁惡眾生,悉登彼岸。

七、大願之核心乃第十八願,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實由於彌陀究竟成就之最極方便處。正是本經中「如來定慧究暢無極」處。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視之,而輕此法門乎。

八、疏鈔云:「但持佛名,必生彼國,則或高或下,或拢蚍玻荒酥粱蛐呕蛞桑蜃摶驓В斜朔穑钩缮聘嘟俣嗌忝山饷摗埂V领懂斒溃稳水敊C,則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祇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因信發願,從願起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


◎六、藏教所攝

一、凡體究經典,宜先知此經屬於何藏?說在何時?判屬何教?知此,則有助於理解全經。

二、經典能包含蘊積文義,故名為藏,有二:1、三藏:(1)契經(2)律(3)論。本經屬經藏。2、二藏:(1)聲聞藏(2)菩薩藏。本經廣演大乘,詳陳信願往生,殊勝因果,淨佛國土,依正莊嚴,彌陀無邊願海,普度眾生之道,故為菩薩藏攝。

三、說時有五:

1、華嚴時:最初三七日說。

2、阿含時:次十二年說。
3、方等時:次八年說。廣演四教,均被眾機。

4、般若時:次二十二年說。

5、法華涅槃時:後八年說法華,一日一夜說涅槃。

說此法時:在第三方等時。又此經蒙世尊多次宣說,故不應限於一時也。


四、判教:

1、天台宗立四教:(1)藏教(2)通教(3)別教(4)圓教

2、賢首宗立五教:(1)小乘教(2)大乘始教(3)終教(4)頓教(5)圓教

3、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淨影疏曰:「今此經者,為根熟人頓教法門。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故大,故知是頓」。大佑判小本曰:「漸頓分之,此屬頓教。我國諸師判本經大小二本,多同此說,為頓教所攝。

4、若依五教,古今中外淨宗大德,莫不以本經實屬圓教也。蕅益指出,天台純圓,賢首全圓,其祕髓與奧藏,皆不出此大經之外。

5、圓中鈔云:「圓頓法門,亦必須先開圓解,而次修圓行,破三惑而證圓果,以階不退。今則但說彼土依正二報,以之為開解深信,七日持名,一心不亂,以之為造修行門。臨命終時,即得往生,以階跋致。…,故知此經為五濁惡世之無上醍醐。」

6、甄解稱本經為「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絕對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也」。

五、印光大師讚要解云:「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裕Ы猓顦O確極,縱令古佛出世,重裕Т私洠嗖荒芨叱銎渖弦印埂?梢娚现薪蹋绶鹩H判也。19

六、疏鈔廣引淨宗經中事事無礙之文,深意苦心,以證本經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亦即證明本經屬於圓教,實不容或疑也。黃念祖居士依疏鈔義,專論本經中事事無礙之相,取探玄記所說十玄次第,引證經文,以明本經實具十玄,於是確證本經正屬圓教,即是中本華嚴,以證如上之說,皆是真實語,非因淨宗行人之妄自尊大也。
七、華嚴末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今本經全顯極樂,導引凡拢瑲w極樂,故稱本經為中本華嚴,沼袚病

◎七、部類差別

一、同部:本經與小本彌陀,是同部經典。疏鈔謂大小二本「文有繁簡,義無勝劣」,判屬同部。

小本現有三種,秦唐二譯,大體相同,稍有出入。秦譯精要流暢,眾所宗向。唐譯則準確詳備,力保原面。夏蓮居居士上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廿一字。按襄陽石經乃六朝人手書而刻石者,於「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會本依古德意,補入此廿一字,大有益於拢桃病

二、同類:凡倡導憶念彌陀,願生極樂之經典,均屬同類。其中亦有親疏,以持名念佛為親,其他為疏。如:1、佛說觀無量壽經。2、華嚴經普賢行願品。3、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4、往生論。5、安樂集等等。

三、帶說淨土經論,淨宗經論合刊,內載有二百四十餘種。比乃略舉其要,遺漏難免。

◎八、譯會校釋

一、「譯」指本經之原譯本。「會校」指根據諸種原譯而會集校訂之本。「釋」指本經諸本之裕п尅

二、本經譯本,自漢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僅存五種。

1、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月氏沙門支婁迦讖譯於洛陽。

2、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一名無量壽經。一名阿彌陀經。∣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3、無量壽經。曹魏印度沙門康僧鎧譯於洛陽白馬寺。永嘉四年壬寅

4、無量壽如來會。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譯。

5、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沙門法賢譯。

三、佚失七種,據開元釋教錄計有:

1、無量壽經,二卷,後漢安世高譯。桓臁馈
2、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曹魏沙門帛延譯於洛陽白馬寺。甘露三年戊寅。
3、無量壽經,二卷,晉沙門竺曇羅密譯。永嘉二年。
4、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二卷∣一名樂佛土樂經。一名極樂佛土經-枺瘴饔蛏抽T竺法力譯。恭帝元熙元年己未
5、新無量壽經,二卷,枺鼤x沙門佛陀跋陀羅譯於道場寺。劉宋永初二年。
6、新無量壽經,二卷,宋涼州沙門寶雲譯於道場寺,永初二年。
7、新無量壽經,二卷,宋罽賓國沙門曇摩羅密多譯。元嘉年中。

四、以上連現存者,總八代十二譯。甄解云:「凡放諸經中,傳譯之盛,無如今經,斯乃以出世正意,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