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涸,是从西面、南面先干起。西面帕米尔高原,是全世界最高 
 之原,南面西藏,亦可称世界最高之原。惟其上升得早,所以 
 最高。所有的水,自然倾向低处而流。到得后来,西藏高原因 
 有大山隔绝了,所以冈底斯山这个昆仑所出的河源,久已无人 
 知道,只有西藏人古老相传,还能记得。至于新疆与青海中间 
 的隔断比较的迟,到了后来做《尔雅》这部书的人还能知道, 
 所以有“河出昆仑虚色白”的这一句,下文又说道“所渠并千 
 七百”这一句,可见当时新疆南部与青海间的西海业已渐渐干 
 涸,变成无数湖渠,那河水从葱岭曲曲折折东南流,并合了不 
 少湖渠,才到甘肃。后来到得汉朝以后,地形又变,两处隔绝 
 了,考查地理的人,求其说而不得,只好说河水潜行地中,是 
 个重源,难怪引起后人的驳诘了。 
      说到此处,在下还有一个推想。大凡古人取一个名字,总 
 有一个意义。譬如现在陕、甘二省之地,古时叫作雍州。何以 
 取名叫雍呢了雍者壅也,壅塞不通也。当时壅州之地,南面是 
 秦岭山、岷山、西倾山,东面是华山,上连梁山,紧紧包住。 
 本来已经水流不通,当中潴成一个山海了,全靠北面一个翰海, 
 西面一个西海,水流还可以渲泄出去。禁不得地形改变,不但 
 不能渲泄出去,倒反倾灌过来,更是壅塞不通了,所以叫作雍 
 州。至于大川的取名,亦都有取义。譬如江水,江者共也,小 
 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另有一说,江者贡也,贡赋往来之所必 
 经也。又譬如淮水,淮者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 
 又譬如浙水以曲折而得名,济水以穿过黄河而得名,大概都有 
 一个理由。独有河水,有些人说,河者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 
 也。这个解释,觉得太不确切。凡是水流哪一条不是随地下处 
 而通流的呢?还有一说,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 Page 234…

上古秘史                                                         ·488· 

 这个解释,玄妙已极,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 
      据在下的推想,河水既然自古以来没有的,忽然竟有这股 
 水出于孟门之上,滔滔汩汩而来,安得不发生疑问,说道这水 
 是从何处来的呢?所以在下的推想,与其说河之为言荷也,不 
 如说河之为言何也,较为妥当。讲到它的来源,因为地形改变 
 的原故,不要说帝尧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就是主张重源的人, 
 亦没有弄清楚。汉武帝叫张骞寻河源,说道遇见了牵牛、织女 
 星,因此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更可谓荒乎其唐,没有 
 弄清楚。就是元朝寻河源,仅仅寻到星宿海,也是没有弄清楚。 
 直到清朝,才知道是出于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总算弄清楚了。 
 可知道清朝以前,这水究竟从何处来?列朝要派人寻找,岂非 
 是个何字的意义吗?而且这条水,不但上流弄不清楚,便是它 
 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黄海,忽而又入渤海, 
 变迁最大者已有九次,试问究竟哪一处是它本来的流路?恐怕 
 没有人能准确指得出。就是夏禹王当时,已经分河的下流为九 
 条,究竟那一条是正干,亦不可知。所以这条黄河,始终在疑 
 问之中。河者,何也。在下这个理想,恐怕是不错的。但是再 
 问一句,为什么始终成疑问呢?在下敢再复说一句,这条黄河 
 古时是没有的。 

… Page 235…

上古秘史                                                        ·489· 

                              第五十三回 
             尧让天下于许由 稷为尧使见王母 

      且说帝尧接到各处水灾奏报之后,忧危之至。过了一年, 
 水势有增无减,那汾水下流逼近山海一带,早已涨溢得不可收 
 拾。帝与群臣商议道 :“照此下去,终究不是根本办法,总须 
 特派专员,前往治理才是。但是在廷之臣,哪个是精于水利的 
 呢?”大司农奏道 :“前年孔壬来京时,臣和他细谈,觉得他 
 于水利一切,非常有研究,可否就叫他来办理此事?”大司徒 
 在旁,亦甚赞成。帝尧摇摇头道 :“不行,不行。这孔壬是著 
 名的佞人,岂可任用呢?”羲叔道 :“孔壬虽是佞人,但其才 
 可用。当今水灾剧烈之时,可否请帝弃瑕录用。古人使诈使贪, 
 亦是有的 。”帝尧还是踌躇。和仲道:“现在无人可使,臣意 
 不妨暂叫他来试试。如果有效,那么其功可录。如其无效,再 
 加刑罚,亦未始不可 。”帝尧还未答应,羲仲道:“臣观孔壬, 
 虽是佞人,但近年以来,尚无劣迹,颇能尽心辅导玄元,或者 
 已知改悔,革面洗心,亦未可知。请帝勿咎其既往,专责其将 
 来,何如?”帝尧见大众都如此说,乃勉强答应道 :“既如此, 
 就叫他来试试 。”于是大司农等就饬人前去宣召。 
      过了多日,孔壬来到乎阳,朝见帝尧。当他入朝之时,帝 
 尧留心观察,果见那株屈轶草,立刻折倒来指着他,并且一路 
 旋转,才知道前日赤将子舆等的话不谬,益发证实这孔壬真是 

… Page 236…

上古秘史                                                        ·490· 

 佞人。但是既已召来,不能即便遣去,只能问他道 :“现在雍、 
 冀二州,水患甚大,在朝诸臣,多保荐汝去施治,汝自问能胜 
 任吗?如自问能胜任,朕即命汝前往,功成之日,自有懋赏。 
 如自问不能胜任,可即自辞,勿贪一时之官爵,致误苍生而贻 
 后悔 。”孔壬道:“陪臣承帝宣召并诸位大臣荐,如有犬马之 
 劳可效,无不竭力。不过陪臣远宋,未知二州水患,究竟如何 
 情形,先前往观察一周,才可定见 。”帝尧道:“能够如此, 
 亦见汝之慎重。汝可即日前往察看 。”孔壬答应退出,自往各 
 处去考察。 
      过了数月,方才回来奏道 :“小臣已往各处看过,大约这 
 次水患,是上面湖底淤浅之故。湖底淤浅则容受不多,只有往 
 外面涨溢,这是一定之理。所以小臣的愚见,治水者先清其源, 
 必须往上流疏浚,以治它的根本,方才可以奏效;若徒从下流 
 设法,是无益的。况且下流三面,都是崇山包围,更无法可想, 
 不知帝意以为何如?”帝尧道 :“汝能负责担任此事吗?”孔 
 壬道 :“上流疏浚工程浩大,不能求速效。若帝能假臣以时日, 
 臣敢负责担任 。”帝尧道:“只要能一劳永逸,朕亦不求速效。 
 汝从前在帝挚时代,曾经做过共工之官。现朕仍旧命汝作共工, 
 汝其前往,恪共乃事,钦哉 !”孔壬拜谢退出。以后大家不叫 
 他孔壬,改称共工了。那时大司农、大司徒一班大臣,知道他 
 承认了共工之职,都来访他,问他人手办理的方针,并且说如 
 有困难之处,我们都愿竭力帮助。看官要知道,大司农等为什 
 么说这种话呢?一则固然希望水灾从速平定,二则亦因为是荐 
 举人,有连带责任的原故,所以不能不如此。闲话不提。当下 
 共工谢过了他们的盛意,自去治水去了。 
      且说帝尧自从连遭水患之后,忧心愈深,把这个君主大位, 
 看得来愈加可怕,急求从速脱卸。一日,忽然想起许由。上次 

… Page 237…

上古秘史                                                         ·491· 

 他不是说,到沛泽去相访的吗?要让这个天下,还是让给他。 
 想罢之后,主意决定,即将政治仍交大司农等代理,即日命驾, 
 往访许由。一径往沛泽而来,果然见到许由。帝尧对于他恭敬 
 得很,执弟子之礼,北面而朝之。说道 :“弟子这几年,连遭 
 灾患,百姓涂炭,想来总是德薄能鲜之故。弟子当初即位的时 
 候,曾经发愿,暂时忝摄大宝,过一过渡,必定要访天下之圣 
 贤,将这天下让给他。现在弟子细想,并世圣贤无过于老师。 
 愿将这天下让与老师,请老师慨然担任以救万民,不胜幸甚。 
 ”哪知许由听了,竟决绝的不答应。帝尧不便再说。哪知到了 
 次日,帝尧再访许由,许由竟不知到了何处去了。帝尧没法, 
 只得仍回平阳而来。 
      一日,走到太行山边,忽见树林之中站着一个怪人,遍体 
 生毛,长约七寸,仿佛如猿猴一般,不觉诧异之至,不知道他 
 是人非人,即忙叫侍卫去探问。过了片时,侍卫就偕了那人同 
 来。那人一见帝尧,就说道 :“我是槐山人,名叫倔俭,你看 
 了我的形状奇怪,所以来问我吗?”帝尧道:“不错。汝既然 
 是人,何以会得如此?朕想来决不是生而如此的,其中必有原 
 故,请你说来 。”偓佺道:“我从前遇着蚩尤氏之乱,家破人 
 亡,逃到深山之内。那时独自一人,饮食无着,饥饿不过,恰 
 好山中松树甚多,累累的都是松子,我就权且拿来充饥,渴了 
 之后就以溪水作饮料。不知不觉约过了一年,那身上就长出细 
 毛来了。遇着隆冬大寒,有毛遮身亦不觉冷,而且身轻如燕, 
 攀到树上去,亦不用费力,一耸就能上去,至于下来,更不费 
 事,便是从西树到东树,中间相隔数十丈,亦可以一耸而过。 
 走路亦非常之快,假使有一匹骏马在这里飞驰,我亦可能赶它 
 得上。因此原故,所以我亦不问外面蚩尤的乱事平不平,就安 
 心一意的,一个人住在这深山之中。好在我家属,都已因乱丧 

… Page 238…

上古秘史                                                         ·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