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之后第二个具有绝对权威的“全党全军的领袖”,新一代北京领导人将改变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路线,积极倡导和促迸发展经济和科技,力争使中国在五十年内成为世界强国。报告还详细列举了中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如社会动乱、通货膨胀、管理落后、能源紧张和资金短缺等等。罗新华觉得报告中有些讲得确有道理,有些就纯属胡扯。据说卡特总统对中央情报局的这份报告极为赞赏,在内阁会议上曾称赞特纳为“中国问题专家”。既然如此,他授权中情局长全权负责中国代表团的安全也就不足为奇了。 
  泰伯森默默地嚼着饼干,却味同嚼蜡,难以下咽。“他妈的,怎么又讲到特纳。”这个名字如同一只苍蝇令他很不舒服。自从“达拉斯事件”后,他对中情局的人就从无好感,也从不信任,更从不打交道。可这次,总统却将情报局长派到他身边,这使他既不满又疑惑。他不明白总统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突然对中情局长如此器重;也不明白特纳为什么要插手安全执行小组;又为什么会对“迪姆虎”的安全保卫这样感兴趣。但有一点他很明白:这表明总统已不十分相信他这个安全局副局长。几十年的经历也告诉他:特纳一定在瞒着他搞什么名堂。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总统会对自己产生这种感觉?老谋深算的特纳近来频频出入白宫又究竟在进行什么秘密活动?泰伯森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一种较满意的答案。他只得提醒自己在这种特殊时刻务必多加小心,千万别出一丝差错,千万别稀里糊涂掉入某些阴谋家设下的陷阱,成为政客们勾心斗角的牺牲品。 
  当然,这一切烦恼和疑问他不会同罗新华讲,即使讲了这位中国同行也不会理解。 
  罗新华又为泰伯森的茶杯中斟满热水。 
  泰伯森欠了欠身子:“谢谢,你的中国茶味道很好。” 
  罗新华笑道:“这算不得什么,欢迎你以后到北京去作客,我会用一种叫龙井的高级茶叶招待你。” 
  泰伯森极为庄重地点点头:“我会去的。遥远的中国对每一个美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神秘国度。” 
  罗新华说:“其实,这种神秘完全是彼此长期封闭、隔绝造成的,是一种缺乏交流、沟通的不正常现象。” 
  泰伯森作了个手势:“现在,这种封闭隔绝的障碍被你们的领导人打破了,他同卡特总统坐到了一起,我同你也坐到了一起。” 
  罗新华友善地笑道:“可我对美国并不觉得神秘。” 
  “当然,你在美国生活了整整十九年。”泰伯森目光坦诚地望着罗新华:“我不知道你当初为何要离开美国,可我认为你的选择是对的。” 
  罗新华淡然地笑笑,没说什么。他不想同一个美国人评论自己三十年前的抉择,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回味三十年的得失功过。 
  泰伯森建议罗新华抽空回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哈特城看一看,并说那座小镇如今已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那些草场也成了石油公司的炼油厂。 
  罗新华说这次不行,以后会有机会的,如今中美两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用不了多久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代表团来美国访问。 
  泰伯森略显伤感地说,等下一批中国代表团来时他也许不在安全局了,这次完成保卫中国高级领导人的任务后,他便要向总统提出辞职,然后回老家得克萨斯州建一座牧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夙愿。 
  罗新华宽慰道:“总统不会答应的,他需要你。” 
  泰柏森深沉地一笑:“他更需要权力。” 
  就在这时,泰伯森口袋里的高频无线电话响了。他掏出来打开通话器:“我是泰伯森。” 
  电话中传出丹尼尔急切的声音:“哈理,你在什么地方?” 
  泰伯森回答:“布莱尔大厦罗先生的房间,出了什么事?” 
  “请你打开电视,找到39频道。” 
  泰伯森起身取过电视机的遥控器,摁动几下键钮。摆在墙角的电视屏幕上蓦然显出一个年轻女人的头像:黑头发,黄皮肤,双眉间有一颗豆粒大的红痣。一位播音员正在津津乐道地讲解:“……警察在壁橱中发现了她的尸体,她虽然全身赤裸却未遭强暴,也无任何伤痕,经法医鉴定是被人卡断咽喉窒息而死。目前警方正在追缉凶手。我们将随时向您报道此案的侦破情况。请您注意收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每日要闻》节目。 
  泰伯森关掉电视机,把手中的无线电话举到嘴边狠狠地说:“丹尼尔,你通知汤姆·汉克斯这个混蛋立即到指挥中心。” 
  丹尼尔应道:“他正在这里等你。你同他讲话吗?” 
  泰伯森看了一眼罗新华:“算了,我马上就回去。”他“啪”地关闭送话器,将小巧的便携电话重新装入衣兜。 
  罗新华似有所觉地问:“有情况吗?” 
  泰伯森凄然一笑:“没什么,一个妓女被杀了。这种事在美国几乎天天有。”说着,起身告辞,匆匆离去。 
    
3

  就在泰伯森与罗新华深夜品茶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迈着稳健而急促的军人步伐走进了白宫大厅。30分钟前,他在兰利大楼八层的办公室拨通了总统秘书汉密尔顿·乔丹的电话:要求立即见总统。 
  被从睡梦中唤醒的乔丹感到很纳闷,按常规中情局长求见总统应同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联系,但他又不便盘问,便推委道:“对不起,总统已睡下了。” 
  “我必须马上见到他。”特纳的语气显得冷峻而急切。 
  “什么?” 
  “你就说:‘桃树开花了’。” 
  乔丹迟疑了一下:“好吧,请稍等。” 
  几分钟后,他接到总统秘书的电话:“特纳先生,请到白宫来吧。” 
  当特纳沿铺着猩红色地毯的大理石阶梯来到二楼时,见乔丹已站在楼梯口迎候。出于礼貌,他微笑着欲伸手问好,乔丹却冷冷说了句“请跟我来”,便扭头离去。 
  对方的傲慢无礼使特纳很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只好随在后面沿长长的走廊朝总统和家人居住的白宫东翼走去。他虽然身为权势显赫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白宫的内阁成员,却不敢冒犯面前这位总统秘书。在他的保密本中记录的“白宫人物排列表”上,“汉密尔顿·乔丹”的大名竟写在国务卿万斯和国防部长布朗的前面。别看他的头衔只是一名“秘书”,权力大得却足可以左右雾谷大楼和五角大楼。连卡特都公开声称:在白宫只有三个人未经通过允许可以随时进入他的椭圆形办公室,一个是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一个是总统新闻秘书乔迪·鲍威尔,还有一个便是这位汉密尔顿·乔丹。特纳接管兰利大楼后曾仔细查阅过有关此人的所有卷宗和资料,并将他的个人履历、社会关系和一些传闻轶事汇集成册,建立了一套代号为“核潜艇”的秘密档案。特纳在这套档案的卷首特意摘录了一段卡特的讲话。这是他当选总统后第一次召集“竞选班子”讨论分配内阁成员和部长级人选名单时的发言。新总统论功行赏,讲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的秘书:“当我们规划我们的新生活时,我首先想起了这些男女中有些人多少年来和我有过多少共同的经历啊!汉密尔顿·乔丹在1970年我成功地当选州长时就是我竞选活动的总管,接着在我任州长时他是主任秘书。在佐治亚州,州长出州时,主任秘书实际上就是代理州长。乔丹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他赢得了我的信任。不论在我任州长还是在竞选总统期间。乔丹受到报界和公众的误解和低估比起其他人来都更为严重。但他毫不气馁,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每天长时间地工作,他主管人事安排,协调工作班子的活动,就许多重大问题代表我同内阁官员打交道,成功地设计并管理了我的总统竞选活动。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分析家,他的领导才能和稳妥的见识应该得到尊重。在我任总统期间我需要他作为我的主要参谋助手。” 
  尽管卡特总统只给了乔丹一个“参谋助手”的头衔,尽管乔丹在内阁里和部长中没有得到一把交椅,但特纳明白,这只是一种短暂的表面现象,用不了多久,这艘威力巨大的“核潜艇”就会浮出水画。 
  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特纳的预测是准确的。 
  1980年3月,卡特任命乔丹为白宫办公厅主任。半年后,又任命他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许直到这时候那些“竞选班子”的幕僚们才明白卡特总统当初许诺的“参谋助手”的真正含义。 
  乔丹一直沉默不语地走在前面。他个子不高,穿一身黑色套装。双肩瘦削却挺得笔直。一头黄白相间的短发梳理得齐齐整整,显得精力充沛,机敏强干。他的步子迈得不大,但节奏很快,使得体魄魁梧的特纳不得不时常紧跨几步,才能保持相应的距离。 
  他随总统秘书穿过横跨白宫东西大厦的大厅,沿宽敞的西廊来到建在玫瑰园一侧的老白宫。这里是总统和家人居住的生活区,有时也接待以私人身份来访的高级外宾。老白宫是由三座相连的三层米黄色楼房组成。三座楼体的样式、色调虽然一模一样,却建在不同时代。中间的一号楼是华盛顿时期建成的,也称老楼;二号的西侧楼和三号的东侧楼则分别建于1920年和1942年。乔丹领着中情局长径直来到老楼二层。 
  特纳虽然经常出入白宫,却从未来过这里。在他的印象中,美利坚合众国的皇家宫殿不一定富丽堂皇,但一定是戒备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但眼前的情景不免使他有些失望:一路走来他没见到一名值勤的特工和门卫,所有地段的安全警戒都由电子监视器监控;由于全国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总统已下令关掉了白宫内所有的恒温器;灯光幽暗的走廊显得冷冷清清,寒气逼人;两侧的墙壁至少已有二十年没有粉刷,灰突突的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