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童的能力,忽略文化的影响等。
11。 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集中关心不同的认知成分的发展。几种发展变量是:儿童的知识基础,加工的自动化,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
12。 液态智力,即没有具体的内容,但用于处理信息的智力能力。结晶智力,即一个人储存的知识。研究表明,液态智力到中年就逐渐衰退,而结晶智力毕生都在不断增加。伴随老年的是心理运动速度减缓。

第14章  社会性发展

01。 社会发展,指在人际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一生中可以预测的变化。
02。 依恋,指儿童对父母照料者形成的持续的情感联系。别离焦虑,指与依恋对象分开时的痛苦和忧伤,在不同人类文化中它出现的时间相同,在第二年达到顶峰。Harlow对猴子所做的实验表明,安全而非食物,是依恋的基础。Bowlby综合了心理动力学和进化理论,指出依恋是保证未成熟动物接近父母的一种机制。
03。 研究者用一种称为“陌生情境”的方法发现,依恋有四种不同的风格:安全,回避,矛盾和无序的。早期的依恋模式对后来的社会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是成人依恋风格的基础。婴儿形成依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型,或者心理表征,它们是随后亲近关系期望的基础。
04。 社会化,指个体了解他们社会的规则、信念、价值、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社会化,是转换(互动)的,持续一生,而且发生于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情景之中。
05。 父母是特别重要的社会化代理。研究者区分出独裁型、宽容型和权威型三种不同的做父母的风格。不同的父母风格倾向于使儿童具备不同的特点。为人父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父母的爱心(warmth),父母接受或拒绝孩子的程度。父母的接受,与自尊、独立和情绪稳定联系在一起。
06。 在人社会化过程中,最有作用的一个角色是性别角色(被认为适合男性或女性的行为范围)。与生理上的性(sex)不同,心理学的性别(gender)受后天学习的影响。性别社会化在生命之初就已开始。
07。 形成友谊,是社会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方面。同胞兄弟姐妹关系有很多方面,包括既敌对又亲近。与其他孩子的友谊大致在三岁是出现。有些孩子不幸不为其他同伴所喜欢,这些被拒绝的孩子往往是替罪羊,被取笑,受排斥,而这些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无足轻重。
08。 青春期以躯体第二性症的出现为标志,往往伴随自我统一性危机。成年初期是成家立业的时期。约会的人一般外表魅力接近;决定结婚之后摩擦开始增加;孩子是家里的“第三者”。中年是事业丰收的季节,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但有些人意识到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因而出现转折。老年人主要的问题是适应退休,他们希望依然能控制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09。 社会认知,指人们对自己、他人和关系形成概念的方式。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有关自我的信息表征的组织方式。起初,儿童缺乏一个独立的自我概念,随后有一些具体的看法,到青春期,自我概念比较抽象,更多地依赖于情感、人格特质这样的内在心理过程。视角采纳,是一种逐步发展的重要社会认知技能,它指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10。 通过将文化信念和个人体验结合起来,儿童形成性别图式,即与男性或女性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特点的心理表征。性别图式在不同文化之间有惊人的形似性,似乎反映了生物基础和社会学习的相互作用。
11。 道德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它指获得用以平衡自己和他人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的价值观和规则。行为主义和认知…社会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他人的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诸如条件作用和示范作用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认知…发展模型更注意道德推理而非道德行为。Kohlberg的阶段理论,将道德推理分为三种水平:前世俗水平(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赏而遵守道德规则),世俗水平(按照习得的文化标准认定好坏),后世俗水平(应用抽象、自我定义的原理)。信息加工观点,将道德发展分解成不同的成分过程,并研究各成分在儿童期的发展变化。
12。 按照心理动力学理论,儿童将父母的价值内化,是内疚促使人们遵从自己的良知。其他理论强调“移情作用”(感受到某人正受伤害)在激励人的亲社会行为方面的作用。道德发展,无疑反映了认知和情绪发展的交互作用。
13。 Erikson心理社会八个阶段,是最著名的毕生发展理论。这八个阶段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害羞和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以上为儿童期);自我统一性对自我统一性模糊(青春期);亲密对孤独,产出与停滞,完整对绝望(成年期)。

第15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01。 心理变态,指影响一个人的安宁感,或影响社会、职业职能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02。 心理疾病的概念随历史和文化而变化。不同文化对心理变态的描述和界定不同,但是“心理疾病”决非只是给不正常者的一个标签。
03。 心理动力学观点区分出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症,它们形成一个身心障碍的连续体。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要评估一个人的愿望和恐惧、认知和情绪资源、自我和他人的体验。
04。 认知…行为观点将经典和操作条件作用与认知…社会观点相结合。功能紊乱行为,是环境偶发事件和错误认知导致的结果。
05。 理解心理变态,常常要求进入生物学分析水平。从生物学的角度,心理变态源于大脑内的错误连接,尤其是特定神经递质活动量大,有时过于活跃,有时过于沉寂,容易产生错误连接。心理变态的素质…应激模型指出,存在一种精神分裂症素质(先天遗传而来的心理倾向),潜在容易受伤害的人,在应激情形下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06。 系统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诸如夫妻、家庭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家庭系统模型,认为任何人的症状实际上都是家庭的功能紊乱。
07。 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1994),是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的心理疾病的官方手册,是描述诊断的基础。中国1989年出版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08。 儿童期或青春期诊断出的第一种症状往往是注意缺陷多动症,特点是与年龄不符的分心、冲动和多动。另一种是操行障碍,即孩子持续地违反他人的权力以及社会规范。
09。 物质有关的障碍,指连续地使用对心理和社会功能有不利影响的物质。全世界范围内,酗酒,是最常见的物质使用障碍。和其它多数心理障碍一样,酗酒的根源包括基因、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10。 精神分裂症,是与现实脱节的一种障碍,它包括积极症状(如幻觉、错觉、联想散漫),消极症状(情感贫乏、社会技能差)。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包括:妄想狂(以妄想症状为主,并有相应的幻觉),紧张型(以躯体运动上的变化为主,表现有紧张性兴奋和紧张型木僵,两者可交替出现),紊乱型(与现实的接触特别差,看上去凌乱,行为怪异,情感淡漠或不合时宜),无分化型(混合的症状,不符合上述任一类型的标准),残留型(主要是消极症状,诸如情感缺乏,言语贫乏,无话可说,或缺乏动机)。精神分裂症是高度遗传的大脑疾病,但易感个体受环境刺激的激发而出现或者恶化。
11。 心境障碍,以情绪和心境的困扰为特征。躁狂症,处于此状态的人感觉特别快乐,认为他们什么都能做。最严重的抑郁是主抑郁障碍。精神抑郁症,指长期的、超过两年的无名抑郁。两极障碍,是躁狂和主抑郁情节交替为特征的心境困扰。心境障碍不一定就有自杀,但自杀念头是抑郁的常见成分。
12。 心境障碍的病因学中有基因的贡献,但是,除了两极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一般要求生理上的易感性以外,环境事件本身就能促成抑郁。认知理论从功能紊乱的思维中寻找抑郁的根源。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抑郁的本质、诱发物,有赖于个体的人格结构。
13。 焦虑障碍,其特点是强烈、频繁或连续的,没有正当的情境理由的焦虑。恐惧障碍,特点是没有情景理由的强烈害怕和厄运或恐怖感。广场恐怖症,指处于很难逃脱的地方或情境时的害怕感。强迫…冲动障碍,以一再发生的强迫症(持久稳固的思想或观念)和冲动(以刻板的方式对强迫症作出有意的行为)为标志。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特点是倒叙和反复想到通常人类体验以外的心理忧伤事件。
14。 焦虑障碍和抑郁一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不一定要有基因遗传倾向。认知…行为理论将它们与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和功能失常的认知联系起来。心理动力学理论将焦虑障碍与冲突、童年信仰、害怕和愿望联系起来。
15。  分离障碍,其特点是意识、记忆、自我统一性感觉或者环境知觉出现分裂瓦解。最重要的特征是分离,即经验的重要方面在意识中被分割开,彼此无关的混乱状态。最严重的类型是分离人格障碍,也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16。 人格障碍,其特点是适应不良的人格模式,导致长年在人际和职业功能方面出现障碍。边缘人格障碍,其标志是极端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心境急剧摆动,自我统一性感觉不稳定,非常害怕分离和遗弃,控制,冲动行为,自伤行为等。反社会人格障碍,其标志是一些领域中不负责任和干扰社会的行为模式。基因遗传在很多人格障碍中起一定的作用;童年的经验,诸如虐待和忽视也起同样的作用。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17。 心理动力学认为,洞察了解一个人自己的心理过程对治疗变化和治疗关系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