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践活动,即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核心概念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感性认识:是指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片面的反映。    
    3理性认识:是指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面的反映。    
    4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中的认知因素、逻辑因素。    
    5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中的非认知因素、非逻辑因素。非认知因素——不是指认识中的认知能力,但作为认识中的精神因素,贯穿于认识过程中,对认识过程的发动、抑制、加速或延缓起着推动、支撑作用。非逻辑因素——不是认识中的逻辑因素,但会加快认识过程,突出事物的本质。    
    6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    
    7绝对真理:真理在内容上的客观性,真理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整个人类认识而言随实践的无限发展可达到对整个物质世界无限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对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9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二)基本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实践是人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相互联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认识主体才能与事物相联系,从而形成人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不断提供认识的新的手段、方法、素材。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片面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表现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②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面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相互联系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坚持了认识中的唯物论。    
    ②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坚持了认识论中辩证法。    
    (3)相互渗透    
    ①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感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来表达。    
    ②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理性以感性为基础;理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感性认识的形式——语言来表达。    
    (4)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理论上称之为经验论,包括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上的不同),在实践上称之为经验主义。只强调理性认识而否认感性认识称之为唯理论,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理论,在实践中称之为教条主义。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绝对真理(绝对性、无条件性):真理在内容上的客观性,真理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整个人类认识而言随实践的无限发展可达到对整个物质世界无限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真理(相对性、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对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相互联系: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总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    
    (3)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    
    (4)割裂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的称为绝对主义;反之,只承认相对真理否认绝对真理的称为相对主义。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本章与第三章,是哲学考试中出题最多的两章,换言之,哲学考试出题较多地集中在“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章,这一点所有的考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什么“辩证法”与“认识论”的考题最多?这是由我们目前的考试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目前的考试在考核考生知识把握的同时,又要考核考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两章中,提供了对事物辩证运动和认识的辩证运动的方法和各种基本点,它具有直接分析事物及其运动的方法论意义,所以,这两章理所当然地成为考点最多的两章。    
    本章历年常考点主要有:    
    1.对认识本质的认定,即认识本质上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此类考题2000年至2002年反复考。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对于右图,有人说这是一只鸟;有人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2004年考查的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2.对认识能动性的分析,特别是对认识选择性、建构性及其与客观性的关系的分析。此类考题也反复出题,反复考核。    
    3.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对感性认识局限性的认识反复出题反复考。如2000年考题:“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2003年考查了关于人的感觉器官与波长的关系,强调的是,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4.对认识发展和总过程的理解,如科学上由3夸克到4夸克、5夸克的发展。    
    5.对思维方法的本质、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是这两年出题的兴奋点之一。2003年关于相马一题,强调的就是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本章这五个常考点是年年都会涉及的,考生一定要从各个角度搞清这些问题。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1(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2题)“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的真理性。真理是关于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所以说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故选项D正确。    
    2(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3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否能正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最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故选项C正确。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本章2003年考思维方法分析题,2004年考理性与非理性分析题,2005年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辨析题(具体试题分析见第七章),近三年每年都有重点题。2006年仍应注意本章内容,重点注意认识论、真理论和辩证思维方法,价值观至少仍要作为选择题知识点予以重视。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    
    A.认识B.存在    
    C.实践D。理性    
    3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4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    
    A经验是第一性的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D强调了精神的作用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反映论B经验论    
    C科学实验D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6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