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趣随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保护区和人工园林为数不少。狼的濒临灭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关
于保护狼,引进狼群的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唯独豺的濒临灭绝,好象被人遗
忘了。除了辞海和动物志中对豺的情况有一般的记载外,我费了好多时间精
力,找不到任何有关豺的比较详细和科学的专门研究资料。

更不用说有人象呼吁保护虎、豹、狼那样,呼吁要保护豺了。

这种对待豺的态度,很令人费解。猎人不打豺是因为豺不象老虎豹子
那么值钱。科学家们不关注豺,难道也是因为它没有经济价值吗?豺本身的


经济价值是不高,但是有许多列入重点保护的动物本身也没有经济价值。比
如狼,它的肉未必比豺肉好吃,毛皮也未必比豺皮珍贵。比如白鹭,既不能
吃也不能用毛皮,甚至不能作为宠物,不也为它建立了保护区吗?

豺没有大的直接经济价值,却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它在维持南方
山林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具体的作用有多大,目前还无人进
行深入的研究。这几年,闽北山区,犹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野猪活动非常
猖獗。野猪群为害农田庄稼的情况时有所闻。据我插队的那个山村农民说,
如今离村远一点的山垅田,稻子很难种,一到成熟就有野猪来糟蹋;不仅如
此,还常闯到村边的田里糟蹋西瓜‘地瓜。除了野猪,其它食草动物特别是
麂子‘獐子还有野兔,危害草木的情况也很严重。我曾到过闽北的一个高山
草场,那个草场又是个牛场。令人最头疼的事就是野兔非常多,一到夜间成
群结队活动,形成与牛争食的局面。问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说主
要原因是山上没豺了。真正应了一句俗语:林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里
无豺狗,野猪到处闯。

可是为什么山里会无豺了呢?我请教过老农和一些专家。有的说,是
豺群自己发生瘟疫,因为他发现过整群的豺尸体;有的说,是这几年山区农
民大量使用慢性剧毒鼠药消灭鼠害,豺吃了中毒老鼠引起死亡;有的说,是
原始阔叶林的毁灭破坏了豺的生存条件,而现有的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不适合
豺栖居;也有的说,是豺群食物短缺饥饿死亡。

这几年一到冬季,山区菜市场上几乎天天都有野味摆着卖。福州‘厦门
等大中城市的餐馆酒家也时常有野味供应。这些山中野味,风味独特,又是
绿色食品,大受食客欢迎。价钱越来越贵,捕猎它们的人越来越多,猎枪也
越来越先进。豺靠爪牙怎么抢得过人?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
没有作过专门调查研究,豺群消失的真正原因至今是个谜。

然而不管怎样,曾经威风一时的豺,今天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人类
负有极大的责任。豺群消失在森林生物链中引起的负面作用有多大,目前尚
无法详细知道。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如果大‘中型野生食肉动物全部灭绝,
大自然肯定失去平衡;而在一个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中,人类肯定生活的不
安宁。为了人类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唯一的地球,我们必须采取一切
可能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拯球濒临灭绝的生物。老虎要保护,豹子要保护,
狼要保护,豺也应该要保护。希望人们重视这个问题。

万丘无貉

“一丘之貉”,是个具有浓厚贬义色彩的成语。最早见于汉书杨恽传。三
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鲁迅在论争中使用过。到了六、七十年代文化革命期
间,因为使用频率相当高,几乎无人不知。然而,貉为什么比喻坏人?有谁
见过“貉”?或是了解“貉”?真要考究起来,恐怕廖廖无几。

把貉比喻成坏人,实在没有任何道理。自然界中的貉,是一种小型犬
科野生食肉猛兽。个头比狐略小,体重一般在4、5 公斤,最大可达8 公斤,
毛色棕黑,嘴吻尖长,身体肥胖,类似獾,憨态可掬,所以有的地方将它叫


做“狗獾”。而在闽北,俗称为“山狗仔”。

貉的经济价值,主要在于皮毛。貉皮轻软柔和,和狐皮质量相当,人
们常用以制衣,或是镶领,我在上海,就曾看到过貉皮女式大衣,相当昂贵。
但是貉肉不好吃,有一种奇特的臭味。我想这就是人们将貉比作坏人的原因
了。事实上,貉的性情虽然凶猛,它的领地内绝不允许别的小型猛兽,狐,
狸,豹猫等等涉足,但是对人类却友好温和。据我的猎人朋友阿黄说,他从
十五岁开始打猎,至今二十余年,见过打过的貉不下百只,无论饿到什么程
度,从来不会闯进村里偷鸡偷鸭吃。也从来不咬人。它只是老老实实的捕捉
野外的鼠、蛙、蛇、野兔之类填腹,实在捉不到这些东西了也吃昆虫蚯蚓。
就这点来说,它要比狐好的多。貉的性格也不象狐那样多疑奸诈。阿黄说,
貉的生活范围非常广泛,从山坡到溪边,到处可以见到它的踪迹。一般是昼
伏夜出,所以打貉一般在夜间。

它不象别的野兽见了人就跑。手电照过去,它不避,睁大眼直瞪着你,
仿佛不相信人会打它一样。所以这时只要走过去用枪条或者用小竹杆一敲就
倒。居然憨直到了这种地步!

六十年代,我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常在夜间到野外田间去抓“田吼”。
那是一种闽北水沟池沼里常见的黑皮蛙,个头较大,成年蛙一般100 克,最
大可达300 克。叫起来声音如“吼”,沉闷有力。肉质非常鲜美。抓田吼的
工具是一支四节手电,一根用胶轮车钢丝打磨成的长竹柄多齿钢叉。有一次
父亲回来很高兴地说抓到了一只大家伙。说着便将一只半大狗一样的野兽扔
到地上。据说他正在田埂上找田吼,忽然照到了这东西,眼睛扑闪扑闪的,
一点也不害怕。顺手将钢叉扔过去,一下就中。当夜父亲将这东西剥皮开膛,
我在一边看,一股好呛的臭腥味。下锅时放了好多老酒葱姜,臭味仍然不消。
勉强吃了一块就无法下咽,只好倒掉完事。当时不知这是什么,现在回想起
来,这是我有生以来唯一见到的一只貉了。

如今除了少数几个动物园,几乎看不到野生的貉了。阿黄告诉我说,
八十年代初之前,闽北的貉漫山遍野。福建的野生动物毛皮市场上,最多的
就是貉皮。但是八十年代中期后,至今整整15 年,他没见到过野生貉,貉
皮也非常难找。只听说在云贵高原的一些偏远山林,还在一些存活。

野生貉突然大批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貉虽然适应
性广,但是作为一种小型食肉猛兽来说,它离不开森林犹其是原始阔叶混交
林。八十年代中期后,原始阔叶混交林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人
工针叶林。人工针叶林的早期,水土保持能力很弱。许多泉眼水源枯竭。蛙
类蛇类大量减少,造成貉的食物短缺。而更重要的是,病虫害特多。为了防
治病虫害,曾经动用过飞机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近年来虽然停止了飞机喷
洒,可是化学药物仍在使用。在杀死病虫的同时,也破坏了森林的生物链,
毒死了栖息在林中水边的野生动物。貉便是受害者之一。

美国环境保护理论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其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一
书中,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指出了化学杀虫剂对生物链的破坏。在“再
也没有鸟儿歌唱”一章中详细分析了为了防治榆树病害广泛喷洒化学药物和
鸟类灭绝的因果关系。喷药首先杀死昆虫,掉落地面。毒物在树上结成一层
薄膜,然后随雨水枯叶落到树下,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吃了这些东西,变成
带毒的。而林中的鸟儿是以蚯蚓为生的,吃了毒蚯蚓后,一只只或快或慢地
死去。再推而广之,连那些捕食这些鸟儿的猎鹰等猛禽也都中毒死去。


完全有理由推想,以捕食鼠、蛙、蛇类为生的貉的消失,与卡逊描述
的鸟类灭绝过程大同小异。福建山区茂密的森林,曾经是包括貉在内的野生
动物的乐园和天堂,如今却落得万丘无貉,一片寂静。这是谁的罪过呢?

野猪称王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说京郊出现野猪。这事,对于大城市的人来
说,确实新鲜,说明京郊近年来绿化卓有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已得到某
种程度的恢复。而对于我这样长居闽北山区的人来说,虽然并不稀奇,却令
人想起许多关于野猪的奇闻趣事来。

野猪是一种中型偶蹄目动物,嘴吻长而有力,公猪还有锋利的獠牙。
性情十分凶猛,民间有“中枪野猪猛如虎”之说。二十多年前,我亲眼目睹
过一次受伤野猪扑倒猎人的场面。那时我正在山村绣地球,一天半夜,突然
听到狗声大吠,此起彼伏,忽近忽远,直到天亮才稍稍安定。原来有个打猎
队在附近山上围捕野猪。一头大野猪已经中枪,但是没有死,他们正在搜索。
我随一些村民跑去看热闹。才到半路,几个背猎枪的汉子,惊慌失措地抬着
一个人往村里跑来找医生急救。据说此人搜索到一个山谷时,那只野猪突然
从茅草丛中扑出来,一下将他冲倒,随即狂撕乱咬,待别人赶来,野猪逃跑,
那人已奄奄一息。我看那人一身泥巴,衣服破碎,下腹部流血不止,已经昏
迷,其状惨不忍睹。可以想见那场搏斗何等惊心动魄。而象这样野猪伤人的
事,时有所闻。

野猪还很孤僻、自私,除了交配季节,平时都是独来独往。母野猪也
和别的母性野生动物不同,并不护崽。一遇危险,只顾自己逃之夭夭。有一
次猎人阿黄拿着鸟铳去打野鸡,碰到一头母野猪带着四五头小猪在田埂上
走,随手放一铳,母猪惊得摔到田里,爬起来后,看了他一眼,扔下小猪没
命地跑了。由此可见,野猪并没有象传说的那么凶猛。事实上,野猪伤人,
一般都是遭到人袭击之后进行自我防卫。从来也没听说过野猪主动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