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炼金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宁肯削减自己的头寸。

  表13…11

 

  
  表13…12



  
  1986年9月13日星期六

  前两天的市场狂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结束了在星期四市场开市前为自己设计的方案,但是,很明显这并不足以保护我的资产组合:一次全面的回调令我深受其害。我不愿意对仓位再做任何的调整,因为在那些措施中很可能隐藏着危险。我的敞口并不算很过分,不必急于紧缩,另一方面,我也已经几乎没有可用于进一步行动的储备了。我倾向于尽可能保持不动,这同7 、8 月间那次崩盘时的策略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一次我成功地躲避了危险。在某种意义上说,我被上次崩盘蒙骗了。套头保值弄得我心力交瘁,当更严重的崩盘到来时,我却坐失良机。

  回想起来,我当时应该已经意识到税务改革法案将会扰动市场,因为市场只不过刚刚得到了一点巩固。先抛后买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下跌的深度和期限如何?这就要观察共同基金是否遭受回赎的冲击。有趣的是,我认为跌势的下行空间有限,形势并不像7 月份时那样严重,不论价位在今后三个月中跌到什么程度,无非都是在为年终的强力反弹做准备,我相信到那时价位反弹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1986年9月28日星期日

  股票市场已经恢复了某种稳定性,我可以集中精神理顺思路并着手建立新的长期战略。摆在我面前的主要问题是,我称之为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经济运行体系能否继续繁荣下去?我们是否正处于向另一时期的过渡之中?如果对后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下一个构造体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这同历时实验开始时我给自己出的题目如出一辙:大循环的结局将会怎样?事实上,问题也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所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究竟是长存的盛世,抑或只不过是已经穷途末路的权宜之计?

  表13…13 



  
  表13…14



  
  许多迹象指向后一种可能性,可以在此略举数例:收益曲线日趋陡峭;金价上扬;五国集团步调不一。尽管还没有完全实现“百年不遇的牛市”这一最为乐观的预期,股票市场似乎已经续升乏力了,换句话说,气泡还没有膨胀到爆裂的程度。事实上,这也是我为什么始终不愿意承认价位已经见顶的原因,我总觉得崩盘不过是一种技术性的修正,还不能证明牛市已经结束。但是下跌的幅度又过于严重,再也不能仅仅把它看做持续着的牛市市场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还是承认所谓“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终结,然后试图勾勒出下一阶段的轮廓。即使以后发现它仍然构成“百年不遇牛市市场”的一个新阶段,但也必定会有许多迥然不同的特色,从而构成一个独立的阶段。形势将会如何发展,目前我还不完全清楚,因为已经承认了这是一个新的阶段,即令结果证明它不过是老格局的延续,我也可以避免思维被冻结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模式之中,同时强迫自己保持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至于说要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那还为时尚早。

  前面这一阶段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这种合作使美元在控制下的贬值以及协调的减息行为成为可能。

  世界经济长期疲软不振,结果是货币刺激导致了规模巨大的金融资产市场的兴盛。“真实”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紧张的状态,已经威胁到国际合作的基础,要想避免一场大崩溃,就必须启动一个新的运行机制。不幸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有创造性的新政策的信号,喧嚣在耳旁的只有盟国间喋喋不休的争吵。现在还谈不上做出怎样打破僵局的预测,我只能谈到两种可能性:

  1 、手忙脚乱地应付过去:J 曲线最终开始发挥作用,刺激了美国经济,但同时却会损害我们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世界经济仍然疲弱不振,货币政策不断地进行调整。一旦人们了解到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崩溃的危险已经过去,那么信心就会重新恢复。积累起来的巨额游资再度投入金融资产。果真如此,“百年不遇牛市市场”将会重现风采。

  2 、恶性循环:疲弱的经济和疲软的美元相互推动,造成了高利率与巨额预算赤字,保护主义占了上风,它会激起报复,包括拒偿债务。

  3 、有创意的新政策: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美元贬值,债券与股票下跌,黄金价格上扬),行政当局开始齐心协力,稳定美元,同时进行新一轮的减息。美苏签订裁军条约,削减军费预算。最后,人们意识到国际债务危机是一个政治问题,开始采取措施振兴欠发达国家的经济。

  考虑到陷入恶性循环的紧张状态必然会导致政策上的强烈反应,我们可以将上述观点归结为两种主要的可能:手忙脚乱应付过去与恶性循环继之以有创意的新政策。实际过程很可能是此二者的某种形式的结合。不管怎样,金融市场在短期内恐怕仍将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欧佩克会议之后,我寄希望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能够弥合分歧,这样我们就可以溜过去。最近,我已经开始为我的这一赌注做套头保值,不过,新近召开的五国集团会议让我落了空,我打算对此做出果断的反应。

  这种结果是可以理解的。贝克想找一只替罪羊,德国拒绝承当这种角色,甚至连协议的细节都是很清楚的,美国以稳定美元的承诺换取德国降低利率的承诺。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是贝克退缩了。果真如此,这无疑暴露了他处境的软弱:他不可能在11 月选举之前表态同意美元不贬值,那样一来,他手边就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够抵御保护主义者的压力了。在选举之前,金融市场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作出更充分的政策反应。我决定采取行动了,计划将德国马克的头寸增加5 亿美元,将美国政府债券的空头头寸由1。8 亿增加到5 亿,股票指数期货空头由2。75 亿增加到7。5 亿,还打算增设1。5 亿的黄金空头。市场下行的空间似乎也比几周前大得多,待到政策分歧得到解决的时候,一场恶性循环可能早已开始了。

  1986年10月1日星期三夜

  战术错误一个接着一个,星期一所进行的调度中,除了购入马克那一宗,其余的看来都是错误的。我无意过分低估昨天宣布的首脑会谈预备会议的重要性,不过我必须小心提防,以免自己先陷入恶性循环。眼下,我应该不动如山,尽管为进入目前的位置我付出了代价,但我相信自己的资产组合已经经过了充分合理的套头保护。我的打算是,借助于这种安排避过债券与股票市场的反弹,特别是在我就要去中国做为期一个月的访问的时候。

  表13…16



  
  表13…17



    1986年10月22日星期三

  由于对资产组合中的日本部分深感忧虑,我缩短了自己的访华之行。在东京停顿一天之后,我现在正在赶往纽约的路上。

  近几天里东京股票市场的下挫看来已成定局。从整体上讲,市场下跌了近15 %,但是我手中的股票全部是不动产相关股,它们从最近的高价位上下跌了25—40 %。债券市场也趋于疲软,我在那里拥有巨额头寸。

  经过全神贯注的思考,我很快弄清了其中的底蕴。日元的升值走得太远了,日本正在输给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国,出口公司受害尤甚。放松的货币政策不足以缓解这一局面,反而会变成反生产力的,因为可能会引发一场投机热潮,而最终则以崩溃收场。有鉴于此,行政当局已经决定积极鼓励资本输出而不是进一步调低利率以缓解日元的上行压力,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日元汇率稳定下来了,但股票和债券市场却崩溃了。

  作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我未能从这场十分典型的繁荣/ 萧条序列过程中及时脱身。现在已经被缠住,动弹不得。很显然,我应当设法退出市场,但是采取什么方式、又怎样选择时机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归根结底对市场所知有限,我准备为自己的无知付出高昂的代价。

  整个情况有点令人尴尬,当我正在大写特写所谓“一代兴盛”的时候,却被“罕见的崩盘”所套牢,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我确信,日本股票市场的崩溃将成为金融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论同谁相比,这场崩溃都可以算是经典式的,我们很可能也将会在自己的市场中目睹同样的过程。日本市场,从总体上讲,被过分地高估了。这种狂热逐渐地弥漫开来,从我自己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日本央行的总裁澄田智,曾经反复发出警告,但市场对此置若罔闻。我刚刚听说单位信托曾经口头许诺保证投资者9%的收益——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本来应该能够注意到投机过热的信号,但我未能给予以应有的重视。

  惟一的借口是我从未在日本长期居留,上一次的短暂接触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是一个经纪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因为我有内线,故而能识破危险,从容脱身。现在我自己成了一名外国投资者,我的命运在那些为市场繁荣所吸引偶尔涉足海外市场的投资者中间是极为典型的,在上升的市场中买入,在跌势市场中卖出,利润在纸面上实现,亏损在实际中发生。

  当初吸引我奔赴日本市场的动机如今已不再成立,当时过多的游资涌入,带动地产与股票市场的繁荣。铁路股票,自1973年前次旺市以来一直十分稳定,现在却以资产价值的分数比例折扣出售。铁路公司有一套办法能够积聚资产而又不显示其收益,由于商业不动产的收益一向低于利率,他们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投资于更多不动产的方式来掩盖其收益。这样一来,既能够获得实物增殖又可以坐享地产升值。毛病在于股东们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铁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