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讥笑和毁谤不会容许它的存在。这样说来,我不要什么荣

  誉;荣誉不过是一块招牌。我的自问自答,也就到此为止。

  在战场上,他遇上叛将道格拉斯,吓得失魂落魄,刚一交手就倒地装死,他的理由是“智虑是勇敢的最大要素,凭着他我才保全了性命。”当他爬起来看见叛军首领霍茨波的尸体 (是王子杀死他的)时又吓得浑身发抖,生怕霍茨波是假装死亡突然起身要他的命。于是又找了剑在尸体的大腿上添加一个伤口。等确认了霍茨彼是死的,他又心生一计,要扛了敌帅的尸体,去见老国王,邀功领赏,等遇上王子的揭发时,他愤愤地叫道:世人都是这样善于说谎!说他怎样与对手恶战了足足一个钟头,他到死都要坚持说,霍茨波大腿上的伤口是他刺的。这一场戏中福斯塔夫的表演活灵活现,成串的妙语,拙劣的诡计,使人读之忍俊不禁。

  福斯塔夫的恶行可以说层出不穷。在 《亨利四世》下篇,他利用征兵机会,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他总能为他的恶行找到堂而皇之的至少也是说得过去的理由。他征兵来到乡下,沉吟道:“既然大鱼可以吞食小鱼,按照自然界的法则,我想不出为什么我不应该抽他几分油水。”他征来的兵尽皆老弱残废,因为那些有油水可抽的富人为了逃避兵役,都给他贿赂。他得意扬扬地吹嘘说,他已经把一百五十个兵丁名额换到了三百多镑钱。

  在福斯塔夫经常出入的野猪头酒店里,聚集着大批市井之徒。他们——酒保、快嘴桂嫂、波因斯、巴道夫等——以及乡村法官夏禄等人的戏在剧中占了较大的篇幅,以描写他们为主的喜剧场面起着与战争场面穿插相间的效果,场景从宫廷到酒店,又从酒店到营地、战场,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既增加了全剧的趣味性,又得以展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人们把这个剧的背景称作“福斯塔夫式背景”就是强调了莎士比亚描写平民社会的卓越成就。

  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受到当时观众,上到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的一致喜爱。他那整天兴趣盎然的样儿,他的自知自炫的邪恶,他那笨拙地步的聪明和诡计,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或者说象马戏团的小丑,逗得所有的人开怀大笑。他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

  喜 剧

  所谓喜剧,相对于悲剧而言,顾名思义,是逗人发笑让人看了高兴的。其主要特征,结局往往符合人们的美好愿望,主人公的命运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或者矛盾斗争得到和解,或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家个个欢喜。喜剧不同于一般打闹逗趣的闹剧或滑稽剧,它比它的这些同宗兄弟要正经、严肃一些,它与悲剧一样是古希腊就十分得宠的戏剧形式。

  鲁迅先生用通俗的话概括道: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而喜剧则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具体地说,喜剧要撕毁社会上那些不正常的、不如人意的东西,人性中的小毛病、大错误等等。它也会有闹剧中的那种十分轻松欢快的场面,但它更有完整的故事。对生活带着微笑,虽有时噙着眼泪,虽有误会、有伤感,但弥漫全剧的总是喜悦的情绪。亚里士多德说,喜剧要摹仿的是比我们平常的人要坏的人,这个坏并不是邪恶,而是有一些缺点。英国一位古典主义批评家说过,喜剧描述的是我们生括中常犯的错误,描写生活中最可笑、最难堪的事,以此警告观众,不要重蹈那些人和事的覆辙。综合他们的说法,用之于今天的戏剧舞台,我们可以看到喜剧与悲剧之间的界限远不如在古代那么分明,所谓乐极生悲,是我们时代的人们感情起伏彼动的惯见情形。

  在莎士比亚时代,喜剧的观念正在不断的发展中,作为发展中的一环,他的喜剧作品明显地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的喜剧。他的喜剧是独特的,严格地说,作家的创作都应该是独特的,不能重复他人或者重复自己。当然,在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开始阶段,他很大程度上受古典作家的影响。

  他的喜剧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他所处的时代的需求是他创作时最重要的参照之一。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英国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中,商人借此东风,不断扩张英国的经济势力,遂使英国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随之而来的是文艺上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抗和冲击,城市的手工业者、商人们不能一味地看宣扬爱国主义的历史剧。福斯塔夫这种角色,太使人喜欢了,他身上没有历史的霉味儿,他活泼泼地就是现实中的人。为了迎合这一批观众的欣赏趣味,喜剧的创作就繁荣起来。另外宫廷对莎士比亚喜剧创作影响也很大。如同中国清朝慈禧太后对京剧的喜好鼓励了京剧的发展一样,宫廷的艺术趣味往往流行全国,蔚成风气。伊丽莎白女王是个戏迷,身边的大臣们、宠信们也乐于供奉,因此就有了所谓“宫廷喜剧”。女王当然要看欢喜的故事、华美的场面。这就决定了宫廷喜剧的风格。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为宫廷写的主要剧作家是约翰·李雷,他的语言词藻华美、十分讲究、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六朝的骈文。他后来作为散文家,仍是这种风格,人们以他的一本散文集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文体,叫“绮丽体”(Euphuism)。莎士比亚早年学习过这种风格,或者说感染了这种风气。早期剧作中的有些人物操着同一种腔调,一说一大篇,十分悦耳,但内容并不充实。后来他越来越成熟,形成自己的风格,还到宫廷演出,深受欢迎。宫廷的趣味也是在变的。

  此外,莎士比亚还受到同时代人喜剧创作的影响。例如本·琼生曾写过一剧叫《人人扫兴》,在当时引人注目。该剧被称作“性格喜剧”(edy OfHumour),因为剧中人物大多在某一方面习性成癖,如凶残、贪婪等等。作者的目的是除了批评人性的弱点外,也讽刺和批判产生这种人物的现实社会。

  总之,文艺复兴时代是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莎士比亚得天时地利,注意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到意大利的浪漫传奇,他广采博收,溶汇到自己的喜剧创作中。

  《驯悍记》

  ——粗暴和粗俗

  中国古典小说巨著《水浒传》妙处很多,但有一点是美中不足,那就是对妇女的态度太坏,写了潘金莲等一批所谓淫妇,使后世的读者、批评者为之扼腕。莎士比亚也被一些人惋惜——在《驯悍记》里他写了一个泼辣骄悍的女子怎样被一个男人制服的故事,现代的一些女权运动积极分子不免颇有微词了。

  意大利帕都亚城的大富翁巴普提斯塔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凯瑟琳娜,脾气暴躁,倔强固执比一个男孩还厉害几分,当地人都称她“泼妇”,她的妹妹比恩卡与她相反,温良恭俭,于是向比恩卡求婚的人很多,而凯瑟琳娜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这时彼特鲁乔,一个外地的贵族青年,来这里物色对象。他听说凯瑟琳娜长得漂亮,又很富有,没有被她的骄悍的声名吓倒,反而更感兴趣,立意要把她驯服,成为温柔的妻。从天性上说,彼特鲁乔是个活泼聪敏,心地善良的人。他同时具有一种高超的乔装的把戏,就是在心里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做出一副气愤填膺,昏了头的神态。这种善于作戏的技巧,如果用来做坏事,很可以成为大奸大恶。但彼特鲁乔是个善良的极富同情心的人。他用这种方法,暂时对付这位泼妇,只是装假,开个玩笑,再说他认为这种手段也出于必须,因为对付暴躁的最好的办法是更厉害的暴躁,所谓以毒攻毒。

  因为他再三声言,执意要娶“柔顺的凯瑟琳娜”(他就是这么称呼她的)为妻,后者的父亲也只好同意——他巴不得她赶紧嫁出去——答应给以丰厚的陪嫁,并把女儿叫过来,与彼特鲁乔见面,彼特鲁乔已经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她若是骂我,我就夸她唱歌象夜莺那样美妙;她若是对我皱眉,我就说她象才经露水浸润的玫瑰那么清丽;她若是一句话也不说呢,我就称赞她口才流利。若是她让我走开,我就向她道谢,好象她要留我住一个星期似的。”总之,他的策略是厚着脸皮,掌握主动权。等凯瑟琳娜出来,他一个劲儿地夸她性情柔顺、美丽可爱、天下无双,并表示坚决要娶她作妻子。等她父亲过来询问结果时,他抢先答道,凯瑟琳娜已殷勤地接待了他,答应下星期天结婚。凯瑟琳娜矢口否认,并大吵大嚷,责备父亲不该要她与这样一个泼皮无赖相识。彼特鲁乔就说,老先生且莫以为这是不同意,因为他们俩事先已商量好,她要在父亲面前装出很不乐意这门亲事的样子,其实他们单独在一起时,她温存多情,是个很可人意的未婚妻呢。他临走时说要去备办些华美的礼服,好在星期天的婚礼上把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但星期天举行婚礼的时候,宾客们早已到齐,彼特鲁乔迟迟未来。凯瑟琳娜急得直哭。最后他总算露面,但原来答应置办的衣物一件也没带,而且他自己也穿得十分寒伧,骑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好象不是来结婚而象是演滑稽戏。这就是他的以暴制暴招术的开始。当人们要他换上好衣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他亲爱的凯瑟琳娜嫁的是他本人而不是他的衣服。在教堂里,他的行为愈发粗鲁,当神父问他愿不愿娶凯瑟琳娜为妻时,他回答“愿意”,声音极大,吓得神父将圣书弄掉地上,而刚要弯下腰去捡时,又挨了彼特鲁乔一拳,连人带书倒在地上。整个婚礼过程中,他不断地跺脚叫骂,把凯瑟琳娜吓得直打哆嗦。当然他这一味地胡闹,都是装出来的。

  从教堂回来,巴普提斯塔已办好丰盛的喜筵,但彼特鲁乔抓着凯瑟琳娜要带她回家,不管她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