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4,帝星升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巴的,一齐把手指向关外。 
  吴三桂顺着他们的手指向关外遥遥一望,只见大顺军不待日出,已抢先沿石河西岸布阵,那里距关有七八里之遥,北边层峦叠嶂,南面为一片大海,都是大兵团难以展开且不易依托的狭窄地带,而东方则为石河,枯水季节,守军难为屏障,客军则可肆意舒展,大有回旋余地。刘宗敏记起昨天的教训,将兵力重新作了调整,眼下大军自北山至海岸数十里地带一字排开,左翼由李锦负责,自己亲掌右翼,从左右向吴军的营盘包围。   
  七 雄关内外(24)   
  吴三桂见此情形,知今天这一战将比昨天更险恶,他将高第、杨坤、郭云龙等人唤在一边,千叮咛万嘱咐,小心谨慎。说完就要下令,牵马操刀,带队出关。 
  不想就在这时,忽见大顺军这边,突然走出一队金甲骑兵,拥着一顶黄罗伞,伞下一人骑在乌驳马上,向这边指手画脚说什么,几个小卒跑到关前散开,手作喇叭状,高声叫道: 
  “叫吴三桂出来说话。” 
  吴三桂明白,那个黄罗伞下、骑乌驳马的必是李自成,但不知他单挑自己说什么?于是,他站了起来,把半截身子明显地露出在城碟上。这边的大顺军中,有人认识露出身子的是吴三桂,便高叫道: 
  “皇上有旨,限吴三桂马上献关投降,如若不然,立即将吴襄斩首。” 
  说完,又有一伙人跑过来了,他们挟持一人,推推搡搡,终于来到关前,吴三桂远远地便认出是父亲吴襄,他被五花大绑,上身裸露,头插亡命旗,像是即将被处决的犯人。 
  望着白发皤然的父亲,吴三桂霎时方寸全乱,心急如焚;城下吴襄也仰面望着城楼上的儿子,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露出一副可怜而又无告的哭相。 
  吴三桂心一紧,泪珠立刻在眼眶滚动起来,就连关上的人也都屏住了呼吸。一边的冯有威见状,说: 
  “爵爷,千万要沉住气啊,流寇这是在用激将法,我们可不能中计上当。” 
  可此时的吴三桂却像个木头人,呆呆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大顺军连喊三遍,关上仍是寂然无声。李自成火了,一声令下,吴襄身边两个大顺军战士立刻甩动手中鞭子,朝着吴襄劈头盖脸地狠抽起来,亡命旗被打掉了,吴襄身上立时显现了几道血印,最后终于倒地,连连滚动,那哀叫声,声声传到关上。 
  吴三桂见状,大叫一声,甩脱冯有威与郭云龙的扶持,抢了一杆大刀,就要出关拚命。一边的冯有威和郭去龙赶紧将他强行按住,郭云龙苦苦劝谏道: 
  “爵爷,千万不要忍耐啊!” 
  吴三桂被他二人挟住,挣扎了片刻,一声恸哭,竟昏晕过去。 
  待吴三桂醒来,抬眼去看父亲时,父亲的身影不见了,关内关外,已是炮声震天,喊杀声一阵盖过一阵了。他立即翻身站起,探身关外向前方眺望,只见大顺军的进攻已开始了,他们依仗着优势兵力,成一字长蛇阵摆开,正展开两翼,向这边包抄,而杨坤、郭云龙率领的两支人马,在关前结为一个小小的方阵,左右冲突,试图将这长蛇拦腰斩断。 
  冯、郭二军人数虽不多,但个个身经百战,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尤其是看到主帅的父亲受辱,个个都怀抱敌忾同仇之心,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气不馁,志不堕,相互配合,彼此照应,大顺军虽发动了几次冲锋,就是不能耐何他们。 
  刘宗敏看到这个情况,一面调动大军,继续将这个方阵包围,却另派袁宗第带本部人马转到西北边来。 
  西边有西罗城,城池很是单薄,而北关外有地方名一片石,巨石嶙峋,形势险峻,刘宗敏让袁宗第在石林中广张旗帜,作为疑兵,拖住了吴军一部兵力,然后集中兵力攻西罗城。他们的红衣大炮虽未能运到,但仍带了不少小炮,袁宗第将所有小炮集中起来,轰击城墙,很快便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组织大批兵力采取车轮战法,一批倒下这批又上,踩着死尸不断地往上爬。守军虽拚死将敌人杀退,但刘宗敏却不管上面的弟兄还没有退下来,便令大炮和弓弩一齐往缺口两边打,使得吴军和部分大顺军都被打死在缺口上。 
  双方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到西罗城的缺口上来了。 
  吴三桂见这边紧急,不由引颈向这边张望。这时,那标致着李自成所在的黄罗伞盖,已移到了红瓦店方向的大榆树林里,这已是红衣大炮射程之外了。但就在石河边上,仍有一团人围在那里指手画脚,他想,这肯定是刘宗敏在指挥攻城。于是,下令将一尊红衣大炮悄悄移过来,装上炮弹,向刘宗敏所在的地方测距瞄准,然后亲自手执火炬,点燃了炮引,只见火光一闪,“轰隆”一声,一发炮弹飞过去,在那一团人正中开花,黑烟过后,倒下了大片人马。   
  七 雄关内外(25)   
  可攻城的战斗仍在继续进行,吴三桂此时心中只有恨,他见缺口伤亡太多,知敌人攻北关的只是偏师,乃下令只留少数民团去对付北边,却把主力都调到西边来,又集中关上的红衣大炮,拚命向敌人后方轰击,这一办法果然灵验,双方相持了整整两个时辰,虽然刘宗敏在缺口投入了大量兵力,死伤了无数人马,但还是被吴军打得丢盔卸甲,败下阵来。 
  大顺军终于又一次退下去了,丢下了成堆的死尸和伤员;但城上也是伤亡惨重,吴三桂不知父亲死活,只呆呆地坐在城头上,遥望着前方出神,这时祖大寿来到他身边,低声劝道: 
  “长伯,看情形,坚持不到明天了,你再不拿出决断,就来不及了,流寇与我们结下海样深的冤仇,你若有失,这血海深仇,谁与你报啊!” 
  吴三桂回头望见祖大寿,像一个孤儿乍见亲人,一把抱住他,失声痛哭道:“舅舅,你说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呢?祖大寿低头无语,但一支硕大的辫子,却慢慢地从脑后滑到前面,在吴三桂面前晃来晃去…… 
  8 欢喜岭 
  摄政王多尔衮此时已站立在欢喜岭上了,陪在一边的是阿济格和多铎及洪承畴等人。他们的身后,是起伏的层山峻岭,随他们而来的十余万八旗铁军,就驻扎在这群山之间,白色的帐篷,像雨后的蘑菇,掩荫在林木间和大道两侧。黄昏将近,各营的灯火开始闪烁起来,呜咽的海螺,在山谷间此起彼伏,雄关古道,平添几分凄凉和悲怆。 
  山海关方向的炮战始终没有停止过。在他们来时,还在很远的地方,便看到远处烟尘四起,便听到大炮在轰鸣,一声接着一声,连大地也在抖动,炮声还夹杂着一阵阵的吼声,像松涛,又像哭泣。 
  这一切都无言地表示,山海关前,战事正无比激烈。 
  雄关在望,扬鞭可及。摄政王兄弟听着炮声,看到这一切,显得心旷神怡,十分惬意,阿济格对多尔衮的不满,也因这胜利在望而暂时丢开了。 
  明天,他们就可进入朝思暮想的山海关了,然后由此滔滔一线,直下北京,实现父兄两代人的愿望,这可真是上天的厚爱啊!眼前哪是炮声和喊杀声呢,分明是人间再美不过的音乐,是催促他们迅速进军的号角,他们能不欢欣鼓舞、笑逐颜开? 
  一行人马立在岭上,足足听了半个时辰才勒转马头。回来的路上,洪承畴说:“据臣看来,吴三桂已支持不多久了,此时必引颈而望援兵,急于星火。” 
  多铎说:“只怕未必。吴三桂不是也有五六万人马么,山海关城池那么坚固,他应该是攻不足而守有余。” 
  洪承畴摇摇头说:“不然。此番李自成是倾巢而出,志在必得。山海关城池虽然坚固,那是指它面向东北的一面,若从关外进攻,确不易攻破。但眼下流寇是从关内来,攻的是西南面,那正是关的薄弱所在——” 
  “洪先生说得是,看来,我们终于水到渠成了。”多尔衮信心十足地点头,说,“孤料定,吴三桂一定会亲自前来请兵。” 
  阿济格尚有些不信,说:“他不投降,不亲自来见我们,明天我们便杀进关去,先灭吴三桂,再战李自成。” 
  多尔衮连连摇手说:“不必了,你那是多此一举。” 
  话未说完,前营统领鳌拜遣一个巴牙喇兵匆匆跑来,于马前跪奏道:“启禀摄政王爷,祖大寿派人来送信了,说吴三桂将由祖大寿陪同,亲自来御营求见。” 
  多尔衮不由望了两个兄弟一眼,说:“如何?涸辙之鱼,犹望西江之水,何况他一个大活人呢?洪先生,看来,明天一仗可有几分惨烈。” 
  洪承畴尚未答言,一边的多铎却早已热血偾张,浑身是劲。说:“料敌决策,十四哥真是没得说的,至于上阵,明天就看我们的好了。” 
  阿济格口虽没说,面上却也露出了喜色。 
  当下,多尔衮传旨:着吴三桂来行辕相见。又吩咐左右,务必盛张军威,不能让吴三桂小觑!   
  七 雄关内外(26)   
  威远堡在欢喜岭山后,距山海关不过十五里,原是山海关的前哨阵地,有一座小小的城池,可设兵守戍,眼下它成了多尔衮的行辕。 
  吴三桂真的亲自来了,且“从头做起”——于百忙中,将自己的头发按照满人习俗剃发结辫,就像一个虔诚的朝觐者,一步步走向威远堡。 
  还在路上,祖大寿便向他交代了该注意的礼仪。说多尔衮眼下已不是议政王而是摄政王了,满朝上下,除了年幼的皇帝,便唯他独尊,见他与见皇帝无异。拜见时,切不要再提借兵之事,因为这势必招致多尔衮的不满,只说为报君父之仇,诚心归顺大清,愿为前部,势死消灭流寇。 
  吴三桂都一一记在心里。 
  有祖大寿这个总兵官带路,他们一行不但没有遭遇任何阻拦,且受到了十分隆重的礼遇。吴三桂虽心绪不宁,但仍很留意——他们爬上欢喜岭,才走了不到两里地,便望见岭下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