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金铨多才多艺。前举阿应麟《杯溪录·序》云:〃道人淹贯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阿应麟作广丰县(今属江西)知事时,曾向傅金铨学琴。《道书十七种》又收其《自题诗画》一卷,是诗画合璧之作。粗略计之,有诗有画者,上百;有画无诗者,二百六十以上,可见其画稿之丰。周正儒为其诗画册作序云:〃其诗力健声高,如戛石金;画宗北苑,飞毫走墨,逸韵天成。……有作必加咏赞,以诗题画,以画作诗。深自秘惜,不轻染翰。〃张霭瑞序云:
  〃济一先生,天姿超逸,博学工文章,于画得荆关三昧,结构幽深,运笔古雅。……信文人笔墨,非俗工所能仿佛。〃


李西月

  李西月为清代内丹西派开创者。名平权,号涵虚,又号长乙山人。四川乐山人。《乐山县志》卷九《李平权传》云:
  〃李平权,号涵虚,乐邑诸生也。住凌云乡之李家河。河故浅狭,舟楫不通,平权书舍近焉。一夜月明,偕友散步其处,见溪中一渔舟,有老翁对月仰卧而歌。平权默计此地向无渔人,何来此翁?因与友人同诣之。问对间,知非常人,遂邀至馆,师事之。居年余,颇有所得。时李嘉(或作迦)秀主讲九峰书院,平权为其门人。久之,嘉秀知其(指李西月引者注)有异,转师之。著有《无根树》,临终时,与族人宴座联句,结云:'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吟毕,偈曰:'清风明月,才知是我。'溘然而逝。〃该《传》记载既简,又无年甲记录。他曾据雍正本重编《张三丰真人全集》,其自序末署:
  〃道光甲辰七夕长乙山人涵虚生叙〃,〃道光甲辰〃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推之,当为清嘉庆、道光时人。
  据道教传说,他曾遇张三丰祖师,得其秘传丹法。后又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密付真旨。因此倡言开内丹之新派,称隐仙派,或犹龙派,被后世道士称为内丹西派。盖与明陆西星之内丹东派相对。东派始祖陆氏名西星,李氏称西月;陆氏号潜虚,李氏则号涵虚,二者之名、号皆有相似之处,似为李西月有意仿效,以表示其西派可与前代之东派分庭抗礼。
  东、西两派称谓的由来,盖就地理位置而言,东派流行于江、浙,故称东派;西派流行于四川,故称西派。二派所主丹法的内容亦有前后相承之关系,均为阴阳双修,但西派更加强调清静自然,力辟三峰采战邪术。
  著作有《无根树注解》《道窍谈》《三东秘旨》《后天串述》等。皆为内丹著述。其丹法功诀,较东派更为繁琐复杂,理论亦较多层次。虽有其弊,但亦不乏精微之处。


陈撄宁

  陈撄宁(1880~1969)为当代著名道教学者。安徽怀宁县人。清末秀才。道号圆顿子。自幼受家庭私塾教育,儒学根基深厚。年十五因病改学中医,并慕出家人清修法,因萌〃学仙〃之志。1905年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未几因病退学,遂遍游名山寻师访友,开始步入〃仙学养生〃领域。民国初寄居上海,曾以三年时间通读白云观所藏《正统道藏》一遍。
  同时又阅读大量其他养生、天文、哲学、医学、佛学等书籍,对养生之学兴味更浓。抗战期间,在沪行医,并积极救治伤员和难民。上海沦陷时,家中书物,荡然无存。1956年参加筹建中国道教协会工作,翌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1960年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1961年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二任会长,在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团结道教徒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在开展道教学术研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陈撄宁对儒、释、道三家之学,皆有较深的造诣,且擅〃仙学〃。他认为〃仙学〃自古以来便自成一家,故应独立发展;〃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追求〃长生久视〃。他认为所谓〃仙人〃,〃乃是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的长生者〃。
  陈撄宁认为〃仙学〃养生术虽多,而主要是道教内、外丹道。认为〃仙学〃正宗方法有三,即:天元神丹服食,指李清虚、陈虚白、伍守阳、柳华阳之丹法;地元灵丹点化,指外丹烧炼之法;人元金丹内炼,指《参同契》《悟真篇》之类丹经。他曾偕道友从事外丹烧炼,未取得积极成果,乃从地元丹法转为人元内炼,即由外丹转为内丹,以老、庄〃深根固蒂〃、〃守一处和〃之说为其理论基础,从炼养人体精、气、神入手,主张〃性命双依,命为重〃。谓〃性无命则不可立,离命即不足以见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矣,故曰:命为重也〃。自称其炼养要旨是:〃神、气合一,动静自然。〃即主张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使先天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晚年推行〃静功疗养法〃,为其〃仙学〃养生术中较为实用的部分。
  陈撄宁从事道教研究六十余年,治学精勤。他不同意前人所谓〃道家之学,杂而多端〃之说,将《正统道藏》所收各书按内容分为道学,道通、道功……等十四大类,并著《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道藏书目分类》等。其他论著尚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廿四首丹诀串述》《论性命》《辩〈楞严经〉十种仙》《〈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口诀钩玄录》等。晚年撰《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并主编《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易心莹

  易心莹(1896~1976)为当代著名道教学者。俗名良德,字综乾,法名易理,字心莹。四川遂宁人。世代为农。自幼体弱多病,常闻道家强身保国之术,蓄意向道,于1913年弃家,只身至青城山天师洞(即常道观)求为道徒,时年十七。
  年余,其兄来山中促其返家,中途私遁,再至成都青羊宫二仙庵蚕桑传习所作杂役。1917年,天师洞道士魏松遐去二仙庵,见其能耐劳苦,感其虔诚,将其领回天师洞收为弟子。时观中住持彭椿仙正大力振兴观务,鉴于道众文化低下,乃命心莹束修往本山朝阳庵拜吴君可门下就学。吴固儒而深于道者,心莹锐进不已,得涉猎经史,学有所得。1926年成都名儒颜楷来游青城山天师洞,见心莹勤学好问,益加奖掖,观主彭椿仙亦以文化培植相付托,心莹遂得投拜颜之门下。同年夏,随颜至成都,入颜崇德书屋深造。越三年,颜病故,而心莹之学业亦猛进。回观后,道众推为知客。在职三年,彭椿仙乃另选他人充知客,俾心莹专作道教学术研究。1942年7月,彭椿仙逝世,以心莹继主天师洞事。越年即去职,仍专心从事道教学理研究。建国后,心莹率道众致力农业生产。
  1955年,选任青城山天师洞住持。1956年,参加筹建中国道教协会工作,次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又任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
  易心莹爱好典籍,广蓄道书,今青城常道观所存《正统道藏》《二十四史》《道藏辑要》(皆有残缺)等数千册,皆其平日搜罗庋藏。平时虚心求教,曾与道教学者陈撄宁、西南联大教授陈国符、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等有书翰往来,商榷学术。
  著作有《老子通义》《老子道义学系统表》《道教系统表》(即《老君应化图说》),《道学课本》《道教三字经》等,现多散佚。又辑《女子道教丛书》以及道教炼丹、养生等事,多在观中刊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