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将领协同作战之时,号令不一、指挥紊乱的问题最为突出。陇上的惨败,就是明证!
  值得庆幸的是,在与陇军的交锋中,冯异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是依靠他突出的个人能力,敏锐地把握住战机,在危局之中,力挽狂澜,反败为胜,重于扭转了三辅战局。但是,假如没有冯异呢?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全面地看,刘秀存在的问题多多,失误连连。看来,一举击破陇右的时机还不成熟。他想破陇平蜀,真是任重道远啊!
  其实,刘秀的对手一点也不弱,王莽、王郎、樊崇、刘玄、朱鲔、刘永、张步、董宪、隗嚣、公孙述、卢芳,哪个是好惹的?除此而外,还有如同蝗虫一般密集,蚂蟥一般凶残的流民军。
  为了统一天下,刘秀从地皇三年(西元二十二年),一直打了十五年,一直到建武十三年正月,才大致上统一了全国。即便是统一之后,北边有匈奴、鲜卑、乌桓虎视耽耽,西边有羌人作乱,南边越人势力。一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前后才最终实现天下太平。因此,王夫之认为,刘秀取天下,其难度大大超过了刘邦。
  光武中兴的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其难度之大,度越古今!王夫之认为,能够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除非是“神人”,否则绝无可能。他认为,光武能够以自身非常弱小之境状下,能够扫平群雄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真是“神武不可及”。
  刘备从能力上说,与世祖光武皇帝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赤壁之战以后,他夺取了益州十郡,又横跨荆襄九郡中的绝大部分,却不能挥师北伐,问鼎中原。而是走上了公孙述的老路---偏安巴蜀一隅!先是派出关羽偏师北伐,巴蜀主力却屯扎成都、汉中一线不动。最终,关羽被擒,荆州失陷。至此,大事去矣!曹丕篡汉,他不顾天下大义,擅兴无名之师,去给关羽报仇,被陆逊在夷陵杀的几乎全军覆没。由此可见,刘备的能力不足,是一个拙劣的战略家。他在战略上短视,断送了的所有希望。陈寿说他“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这是很公道的。刘备,不过是又一个公孙述而已。
  曹阿瞒匹夫,纵然是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一生全靠“厚黑学”的奸诈之道取胜。他能够统一北方,那是他运气好,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袁绍、董卓、吕布诸辈,怎可与樊崇、刘玄、朱鲔相提并论?再者,若是曹操遇到光武大帝,看他有几条命?毕为世祖所擒也!
  至于割据江东的黄须小儿孙权,且又和足挂齿?不过靠着父兄遗业,凭借赤壁侥幸获胜,偏安江南而已。
  慢说是曹操一个,就算是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一起上来围攻世祖刘秀,也绝非敌手。这是因为,比这三家更强、更多的敌人都倒在了他的重拳之下,更何况不如他们的呢?究其本源,因为刘秀是一位真正的“仁者”。“仁者无敌”,这句话在刘秀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刘秀的身上,同时具有如下优异的品质:
  一、刚柔并济,宽严有度。
  他并不是单纯的宽厚。他首开一代仁爱之风,对百姓,他显示出了慈爱的一面,体恤民力,量力而行,推行遣散奴婢、鼓励农桑等善政。对于贪官污吏、违法乱纪的宗室子弟,鱼肉百姓的地方豪强,他却是毫不手软,严厉打击。
  二、百折不挠,不畏艰难。
  面对无数强敌,他信念坚定,勇往直前。守昆阳,平河北,横扫中原,出师西征。哪次不是千难万险?哪次不是惊心动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毫不畏惧,从未丧失信心。这一点,是我个人对其最佩服之处。
  三、恢廓大度,开诚布公。
  他做事正大光明,言而有信,从不以“奸诈之术”欺瞒世人。一切朝政重大事务,全部公开廷议,不搞秘密政治。甚至,对付他的对手隗嚣、公孙述等人的过程中,也一向是如此。
  四、不计旧怨,言行一致。
  他从不以诈术取胜。对于杀兄仇人朱鲔,他说了“河水在此,朕不食言”,果然是既往不咎。对于刘玄,他一即位就改封刘玄为淮阳王,宣布凡伤害刘玄者,罪同大逆。刘玄死后,刘秀又下诏厚葬其本人,善待其妻子、儿女。
  萧何之后,似乎早已式微。在西汉末期,默默无闻。
  永平二年十一月,汉明帝遣使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帝谒陵园,过式其墓。
  建初七年十月,汉章帝至长安,遣使者祠太上皇于历年,以中牢祠萧何、霍光。
  永元三年十一月,汉和帝至长安,祠高庙,祭祀十一陵。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垅,循其远节,每有感焉。忠义获宠,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章厥。”
  建光三年闰九月,汉安帝至长安祭祀祖陵,遣使者祠太上皇于万年,以中牢祠萧何、曹参、霍光。
  (十六)明枪暗箭
  建武六年(西元三十年)之前,同在凉州的窦融、梁统等人,在表面上接受了隗嚣的官职,似乎已经被其制服。其实不然。实际上,为首的窦融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河西五郡,对于天下大局,一直在冷眼旁观。
  从当时的发展态势来看,刘秀控制了天下大局的主导权,最有希望混一区宇,实现全国统一。窦融很想投靠洛阳方面,却又不敢。这位聪明绝顶的军阀,也有苦衷。刘秀势力虽大,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由于隗嚣、公孙述在其所在地根深蒂固,实力强劲。将来的局势如何发展,尚存在变数。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且,河西与洛阳方面的联系,又被隗嚣所阻隔。慢说是联合,就连通信来往都很困难,根本谈不上什么听从其遥控。
  由于隗嚣的势力比窦融大的多,窦融怎敢与之公开抗衡?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窦融采取的是中间路线。一方面,他承认洛阳朝廷的合法地位,遥尊刘秀为天子。另一方面,窦融也不敢得罪隗嚣,对其不得不俯首帖耳,同时也接收了隗嚣的任职印绶。
  “脚踩两只船”的滋味的确不好受,窦融对此一直穷于应付、苦不堪言。对于刘秀方面,早在建武五年夏,窦融就派长史刘钧为代表,到洛阳谒见刘秀,并呈送书信,奉献河西五郡所产良马作为贡献。对于隗嚣方面,毕竟隗嚣名义上是洛阳朝廷任命的“西州大将军”,职责是“专制凉州、朔方军事”。而窦融的这个“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自封的,缺乏合法性。因此,陇右使者张玄前来游说时,窦融表示愿意接收隗嚣的领导,尊其为凉州诸将之首,在名义上归其节制、指挥。归于隗嚣集团序列,窦融、梁统等人好歹也算是有了个名分。
  对于凉州形势,刘秀早已是洞若观火。为了瓦解凉州诸部、削弱隗嚣的势力,也是为了试探窦融的态度,他于建武六年春给窦融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说:隗嚣、公孙述实力强大,可与洛阳鼎足三分。何去何从,请河西诸贤各自请便。
  当时,隗嚣与刘秀即将兵戎相见,窦融终于看清了形势,下定了最终归附洛阳的决心。窦融接诏书,再次派其弟窦友带着自己亲笔书写的奏章前往洛阳,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在奏章中说:“小臣窦融谨奏:小臣无才无德,却因是孝文皇后之后裔亲属,数代位居二千石,可谓是世受国恩!在乱世之中,小臣携举族避难河西。为了自保,小臣于万般无奈之下,自封为将帅之职。但是,报效国家之念,小臣却从未忘记。数年以来,小臣孤悬万里,心怀朝廷。谨守河西一隅,从来不敢造次,只求保境安民而已。前番,小臣遣刘钧东行洛阳谒见,让他代奏臣等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剖开臣等之心肺,尽以叙述,对陛下无丝毫之隐瞒!”
  窦融这番话,“报效国家”是虚,“自保避难”才是实。显然,他这番话是虚虚实实。下面这段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小臣对陛下之心,天日可见!然而陛下却在给臣的玺书中说,公孙述、隗嚣二人的实力强劲,足以与洛阳朝廷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倘若如此,昔日任嚣、尉佗割据岭南,独霸一方的局面又重新出现!对此,小臣深感忧伤、哀恸!小臣虽猥居边陲,却未忘天下大义。裂土而自立,真是国家之大害啊!小臣也知‘顺天必兴、逆天必亡’之理。小臣如何能弃绝大汉旧恩、背叛陛下,转投如隗嚣这般奸诈之人呢?如此一来,小臣沦丧臣子应尽之忠节,转行覆身灭族之事。弃将成之基业,转求无谋之利益!小臣虽愚昧,却也不齿为之!以上三个问题,就是疯子都知道应该如何抉择!陛下!小臣怎么会别有用心呢?今日再次再派臣弟窦友前往洛阳拜见陛下,以面述小臣至诚之意!”
  不料,窦友走到安定郡高平县,却遇到了麻烦:道路已被封锁,过不去了!原来,由于陇、汉双方已经开战,通往关中的道路已经被彻底堵死。隗嚣为了防止窦融受刘秀的遥控,也派人严把黄河渡口、各处关隘,禁止商旅通行。
  窦友无奈,由于自己的目标太大,肯定是过不去。无奈之下,他只好令他的部下―――司马(官名)席封乔装改扮,取道北地郡,绕过隗嚣的防区,南下奔赴洛阳。席封拜见了刘秀,又诉说了路上的遭遇。在读了窦融奏章后,刘秀明白了其心意。他下令重赏席封,写了一封给窦融、窦友的亲笔信,让席封将其原路带回。
  数十日后,风尘仆仆的席封返回河西张掖郡首府觻得县,带回了刘秀的信。窦融看了,感激涕零,心中顿时有了底。
  为了显示对朝廷的诚意,窦融决心做点实事给刘秀看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信给隗嚣,劝谏其放弃割据一方的念头,极力劝说隗嚣向朝廷投降。
  窦融在信中说:“大将军亲历艰难时事,在国家遭受不幸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