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洛阳距离成都实在是太远了。九月中,刘秀的诏书还在半路之时,公孙述已经向吴汉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公孙述,这位在盘踞益州十一年的枭雄,树大根深。他也不是吃素长大的,在军事上也是有两把刷子,岂能放过如此绝佳的全歼汉军之机?!当他看到吴汉露出破绽,急令一部主力死死地将刘尚围困在江南,让其无法来援。又令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精兵十余万,分为二十余部,同时向吴汉所部发起总攻!这时,吴汉面对的是五倍于己的敌军!他这才感到了后悔:“唉!真不该自作主张!”天下什么药都有,可就是没有“后悔药”。此刻,后悔已经晚了。由于汉军寡不敌众,经过整整一天的大战,汉军大败,退回营中死守。可是,援军在哪里?刘尚还等着人去救他呢!汉军的形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被各个击破、全军覆没了!
  谢丰获胜之后,率部将汉军大营团团围住,准备将其一举歼灭。正所谓“骄兵必败”,吴汉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这次,正因他不听劝告,终于尝到了亲手酿下的“苦酒”,陷入了全军覆灭的绝境。
  不过,吴汉毕竟是久经沙场大将,在危急关头,他临危不乱,表现出了一个主将应有的镇定。他召集所有部将训话,亲自勉励众人:“诸君!我等穿越了千难万险,千里转战才来到成都!如今我军深入敌军腹地,逼近敌人都城之下,四周都是敌人,援军断绝!而且我与刘尚同时被敌军分割包围,危在旦夕!假如我部不能杀出重围,赶去与刘尚汇合的话,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眼下之计,只有秘密突围而出,潜入江南与刘尚汇合,共同御敌。如果我们能够同心协力,人人奋勇死战,则可成就不世之功,名垂青史。否则的话,我军必败无疑。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吴汉本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日里说很少。可是,到了这危急关头,竟然说了如此一番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的战前动员辞令,真是令人吃惊。汉军诸将深受感染,他们齐声回答:“谨遵大司马将令!我等愿效死力!”
  计议已定,吴汉下令厉兵秣马,禁闭营门三日,禁止任何人外出。又在营中多树旌旗,让士卒放火燃烧杂物,使营中烟火不绝。围营的成家军以为营中有准备,不敢贸然发动进攻。晚上,汉军士兵给马蹄上包上棉絮,衔枚而出。(所谓的“枚”,是古代部队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为的是避免发出声响。)真是太奇怪了,负责围困汉营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居然没有发现!到了次日,他们才发觉汉军早已“金蝉脱壳”而去。
  对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谢丰、袁吉已经把汉营团团包围,在夜晚难道不设置哨兵监视吗?吴汉部下的一万多汉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从谢丰、袁吉的十余万包围之下溜之大吉?谢丰、袁吉竟然毫无觉察?真是不可思议!难道是“疏忽大意”四字就能解释的吗?这种奇异景象,真是一个巨大的谜团!由于资料阙失,当时的真实场景今人无法知晓了。
  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吴汉率领全军悄悄潜出军营,飞速南下与刘尚部汉军会合。次日,吴汉将全军分为两部,以一部在岷江北岸狙击谢丰、袁吉,自己则率军攻击南岸的成家军。吴汉一战击破江南敌军之后,谢丰、袁吉这才如梦初醒,亲率领大军来围攻。吴汉毫不示弱,亲率汉军上马迎战。这一仗,一直从早晨一直杀到午饭时分。结果,成家军大败,谢丰、袁吉被杀,全军溃散。
  此战获胜之后,吴汉再也不敢违诏,老老实实按照刘秀的部署南下广都,留下刘尚率部在距离广都五十里外扎营,开展就地防御。吴汉到了广都,对前面所犯错误赶到非常懊悔,派人上表向刘秀请罪。他对于前期的失利进行了深刻检讨,并详细说明了现在的前线军情,请求圣裁。
  刘秀接报,并没有追究吴汉的过错,下诏答道:“吴公!现在你迷途知返,选择回到广都坚守,这是非常正确的!如此一来,公孙述必然不敢略过刘尚前来攻击你。如果他先去打刘尚,你则可从五十里外的广都驰援刘尚。等你赶到时,正是敌军疲惫之时,一定可以将其击败!”
  果不出刘秀所料,吴汉与公孙述的交锋情况,与他的事先估计完全相同。双方八次交手,汉军八战八胜。经过激烈的拉锯战,汉军打破了成都的外城,并扎营在外门之内。
  在吴汉取得成都、广都大捷之后,辅威将军臧宫终于率部拿下了雒城。数日之后,他与吴汉大军在成都城下会师,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
  经过整整十个月的激战,公孙述的主力已经被基本消灭。此时,他只有数万兵马,困守在成都城中,准备做困兽之斗。对于刘秀来说,拿下成都,消灭公孙述,就在眼前了!
  恢复汉室,抚安天下。“统一四海,总齐八荒”。这是大哥刘縯的政治理想,也是刘秀自己早年的梦想。为了等到这一天,刘秀奋斗了很多年。从王莽地皇三年(西元二十二年)十月起兵开始,一直到现在――――也就是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的十月,刘秀整整奋斗了十四年。刘秀起兵之时,不过是一个二十八岁的青年人,到如今,已经是一个四十二岁的中年人了。自己经历了多少艰难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萦绕刘秀心中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三十三)蓉城落照
  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十月底,吴汉、刘尚、臧宫等人率领南征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公孙述的成家王朝奄奄一息,已经到了它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战?是降?
  在公孙述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投降”二字。他,就是这么一个信念无比坚定的人!面对危局,公孙述还是不想放弃。他还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决不投降!”
  这天,公孙述把大司马延岑召到宫中,紧急商议。他说:“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呢?”延岑慨然道:“大丈夫面临绝境之时,应当死中求生,岂能坐以待毙!国库里还留那么多的珠宝做什么?只要击退了吴汉,要多少有多少。恳请陛下切勿再吝惜!”公孙述当即准奏,下令将国库、宫廷中积攒的金银财宝全部拿出来,向城中募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一些为了钱不怕死的人前来投军,公孙述立即得到了五千名敢死郅士兵!他将这些人全部交给延岑,令他设法破敌。
  此刻,公孙述的实力突然增强,城外的汉军主将―――大司马吴汉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本来,如果吴汉头脑清楚的话,加上入川前后的经历,应该是小心一点才是。来歙与岑彭的神秘遇刺,无不在冥冥中暗示着什么。益州潮湿闭塞,阴气深重,几千年来一直笼罩着一种诡异的气氛。在这里,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虽说吴汉是二十八宿“元金龙”下凡,但是,“尾火虎”―――岑彭与同样剽悍雄勇的来歙之死,难道不值得他警觉吗?一向刚愎自负的吴汉,才短短几个月,他就把来歙、岑彭的前车之鉴忘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看来,公孙述日暮途穷,拿下成都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老子刀枪不入,偏偏不信这个邪!
  “骄兵必败”,吴汉再次为他的自负付出了代价。此刻,他犯了两个严重错误:
  一是没有派出大量游哨在成都周边监视成家军的动向;
  二是由于兵力所限,既没有将成都完全包围,也没有分兵保护主力的后侧以及两翼。
  正是由于这个疏漏,给了延岑以可乘之机。
  由于吴汉盲目轻敌、用兵粗疏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使得汉军局面突然急转直下,几乎要功败垂成!
  几天之后,吴汉得到探马情报:敌军在城头以及护城河便桥边上遍插旌旗,擂鼓鸣锣,大举出城挑战!吴汉一听,起初觉得有些纳闷:公孙述还敢来挑战,岂非送死!?不过,他又一想:来的好!你既然送上门来,正好一鼓聚歼!他立即传令:“全军出动,会战城下!”
  其实,延岑派出城外野战的部队,不过是“疑兵”而已,目的是迷惑汉军,吸引吴汉的注意力。吴汉全军都去正面攻击,侧翼、后方没有设置兵力协防,正好落入了延岑的圈套。
  此刻,延岑早已亲率主力潜出成都,召集被打散的旧部,迂回到了汉军背后!正当吴汉与成家军一部在正面激战之时,延岑率领的迂回部队从他的身后突然杀出。内外夹攻,汉军大败,死伤无数。成家军满山遍野地涌来,不知道有多少!
  吴汉在万马军中拼死格杀,左冲右突,始终无法杀出重围。他带着残部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锦江(今成都市府南河)边。延岑传令:“休要走了吴汉!生擒杀死者,皆有重赏!”混战之中,吴汉的部下越来越少,形势越来越危急。他拨马就向江中冲去,不料马蹄入水一打滑,闪了一下。吴汉促不及防,从战马上一头栽下,跌落在湍急的江水之中。吴汉急中生智,一把抓住战马的尾巴。战马受惊,一路狂奔,拖着他趟过了江。吴汉大难不死,总算是侥幸拣了一条命!
  这一仗下来,汉军遭到了入川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失利。人数伤亡过半,战死的很多是跟随吴汉多年的百战精锐之士,非常可惜。这还不算,就连成都城外的汉军大营也被延岑抄了一个底朝天,粮食、辎重几乎全部被延岑缴获!
  吴汉收拢败军,清点残余物资,剩下粮食只够全军吃七天了!他心中后悔不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唉!真是倒霉透了!
  作为一个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将,吴汉深知此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他明白,就凭这么点粮食,想打下成都,几乎是痴人说梦!如果在七天之内拿不下成都,等待着他的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