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月20日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日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参加葬礼就通过脑子回忆起了19世纪爱尔兰一个民族英雄死亡的祭日也是6月16日,通过循环的时间就把不同的人,不同时间,联系到一起了,这是它的心理时间的表述方式。
  另外,就是意识流的特点。意识流的特点,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我们的意识活动是非常自由自在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静止的可能是那个人是静止的,意识呢?人成了植物人了,那他就没有意识,停留在那里了。但是一个活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那个意识总是动态的。而且这种意识活动是无逻辑的,不像我们在表述的时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通过理性的思考。而我们的意识活动,有时候是没有逻辑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可能在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说没有事,无聊的时候遐想,如果一连放几天长假,叫我们年轻人干什么?不能天天到公园去玩,有时候就无聊了,你在床上想这想那。可能那个时候你的思绪是无逻辑的,一会儿东想,西想,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非理性的一种思维。
  这个意识流的层次,它有两层,一个是意识层,一个是潜意识层,就是无意识层。它在小说中写意识层,意识层比较好理解,我们看《红与黑》里边的心理描写都是属于意识层的,于连要不要握手,要不要约会,都是受理性支配的。而在意识流小说中,写的潜意识层无意识层的活动,它不受理性的控制,比如说《喧哗与骚动》里边的白痴班吉他的思维,他通常都是一种下意识冒出来的一些思想,没有经过思考的,因为他的智力只有5岁儿童的智力,他是一个白痴,他就是一种下意识层的思想。当然描写无意识层可以说这是现代心理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这是佛洛伊德创立了深度心理学以后,我们的文学描写才把触角深入到人的无理性无意识的层次,这是他对心理学的很大贡献,对文学的一种影响。
  意识流的形式有哪一些呢?在意识流小说中的形式,有内心独白,有自由联想,自由自在地联想,意识迁移,就是转移那个意识,意识从这里迁移到那里。还有意识流语言。我这里解释一下意识迁移,怎么讲意识迁移?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经常发生意识迁移。比如我们想问题的时候,比如想到甲,想到甲的时候,就转移到想到乙,想到乙又联系到丙,从丙又联系到丁,所以说如果我们有时候碰到一个人,说到了某一个人,我也认识,又说到另外一个人,那个人又认识,最后转来转去,转了一个圈,你说上10个人,转回来又回到第一个人来,你就发现世界真是小,它是一个地球村。对吧,又转回来了,这就是一种意识迁移。那么在小说中的意识迁移怎么表现,就说班吉他到球场去看球赛,去看打球的时候他的衣服被栅栏挂住了,挂住的时候当时他已经33岁了,第一章写他被挂住的时候33岁,他马上思想就回到了28年前,他衣服被挂住了,5岁的时候,因为我说他的思维就保留在5岁的时候。33岁的人被挂住,一下就想到了28年前,5岁时候同样衣服被挂住了,这就是一种意识迁移。这种意识迁移有时候就像我们说话时的意识流,一举例就举远了,越说越远,最后想怎么说到那儿去了?再回过头来,起点在那里,和你的终点相比,真是相差很远的事情,这是意识迁移。
  这种意识流小说,它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心理生活,写人物心理生活。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有精神创伤,我们看这些意识流小说,每个人都有精神创伤,叙述的过程就是要化解情结的过程,就说每一个人有心理创伤,都郁积在心,有一个情结积压在心里。哪个情结?感情的情,结,结束的结,情结,plex, 情结。每个人都有个情结,那么整个叙述过程就是化解情结。怎么化解情结呢?比如说布卢姆他有一个情结,什么情结?就是家庭生活的失败感,他非常压抑。因为11年前,他的儿子夭折了,从此以后就夫妻失和了,家庭生活感到非常失败。而他的妻子莫丽长期的性压抑,也是由于儿子夭折以后,夫妻感情失和了,就没有正常的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她有一个情结就是性压抑。另外斯蒂芬,我举的例子都是《尤利西斯》里边的,斯蒂芬青年诗人他有一种负罪感,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忏悔,他老感到有一种负罪的感觉。所以这三个人都有郁积在心的情结,那么整个小说叙事写这18个小时布卢姆在街上游荡,碰到了青年诗人斯蒂芬,然后把他带回家,最后消除了这种情结。因为布卢姆从斯蒂芬那里就像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儿子。而斯蒂芬在布卢姆那里像找到一个精神的父亲,被带回布卢姆的家,他就感到又重新得到一种家庭的温暖。而莫丽呢,在床上反省自己的时候,通过意识流的活动,她想来想去,她一生中和很多男人相好。她是一个歌剧演员,生活比较浪漫,但是最后还是发现丈夫最好,丈夫又有家庭责任感,对她也不错。这么一个过程,每一个人的情结都化解了。最后莫丽也表示要和丈夫重新合好,重新开始新生活。
  这种意识流小说,主要是以心系事,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或者说叫心系人事。从心理,从内心写人和写事。从人物的内心来写人和事,所以说它能够形成一种意识流的表现。
  这种意识流小说,它表现了一种神话的结构。怎么神话结构呢?它实际上借鉴了古代神话的原型来建立现代小说假设的秩序,就是把现实世界置于神话世界当中。比如说《尤利西斯》,它模仿的是荷马史诗的《奥德修记》,像《喧哗与骚动》,它借鉴的是《圣经》神话,基督受难的日子。《喧哗与骚动》有四章,四章的标题都是日期。这个日期,就对应了复活节前夕,对应基督圣体节的第八天,又对应于基督受难日,也对应于复活节。它就是写耶稣受难的这么几个时间,相对应它的标题标的日期。比如它标的日期“1828年4月8日”,1828年4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所以它是以古代神话,圣经神话,宗教神话,来建构自己的小说结构。
  这种文学也表现了现代文化的内涵,表现了一种非理性主义,也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更主要的从它的形式上看,为什么传统小说讲情节,而在意识流小说那里情节就很少了,或者说淡化情节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影视文学的冲击,电影电视的冲击。我们知道电影是1895年产生的,从那以后,一部一部的小说要再按传统写故事就很艰难了,所以20世纪现代作家就说巴尔扎克的时代过去了,巴尔扎克死了,标志着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告一段落了。因为出现电影电视以后,我们一个电影镜头,就可以把你讲的像伏盖公寓,《高老头》写伏盖公寓,有五分之一的篇章写伏盖公寓,从院子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一层一层写上去,很静止的,静态的介绍环境。而我们电影镜头,一个镜头就给你扫完了,来个全景。写高老头脸上长的肉瘤,有多少皱纹,穿的什么衣服,我们的电影镜头、电视镜头,一个特写镜头一秒钟就完了。所以现代读者再去看这种传统小说,他就耐不住了,节奏太慢了。怎么办呢?那么小说就面临着挑战,要寻找新的出路。找到出路了,由外向内转,写内心,这时你电影镜头电视镜头伸不进来了,你能看到我内心吗?你只能看到我的外表,我外表在笑,说不定我内心在哭,我外表是愁眉苦脸,我内心说不定正在高兴,你看不到我的内心。但是我们的小说家,作家通过写意识活动,这是影视的镜头,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所以就有这么一种情况。而这种小说的出现,也是为了反对传统小说,反对传统以情节为主这么一种小说,这是第四种模式。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分解模式,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模式。这种小说,就是完全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分割情节,消解结构,就是一种无情节的小说。如果我们要去读书,如果同学们去读这种无情节的小说,有时候就觉得耐不住,它已经把结构都消解了,成了一种无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打破传统结构。有哪些作品呢?有卡夫卡的《审判》、《城堡》、《变形记》,还有法国加缪的《局外人》,还有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另外还有罗布…格里耶的《橡皮》,这些都是属于一种分解小说,一种无情节小说,所以我把它称做是一种分解模式。
  分解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时空结构抽象化。怎么时空结构抽象化?就是它的时间空间都不确定,我们看编年史小说,有板有眼地讲,1819年巴黎街上又是怎么样,伏盖公寓怎么样,在分解小说中没有时间没有地点。这个时间,比如《城堡》,一个土地丈量员到城堡去报到,什么时候去,时间哪一年哪一月,没有,你可以说它是过去发生的事,也可以说是现在发生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将来发生的事,任何读者去看,你都可以认为是自己时代的事,也可以说是其他时代的事。也没有地点,那个城堡在哪里,是哪一个国家,哪里环境描写露出了蛛丝马迹,那个城堡建在哪个国家,哪一座城市,全都没有。你可以说它是在法国,也可以说是英国,你甚至可以说它是在中国。没有地域,没有地方,没有环境,这样一种抽象化不确定的时间空间,它就增强了什么呢,增强了作品的普遍意义,具有哲理性。虽然这种小说不好看,不好读,故事性少了,但是它具有哲理性,而且使它的故事时间,获得了永恒的时间价值。因为你不知道是哪个时代,哪个时间,但是它抽象化了,那么把它提高到具有人类的一种普遍意义,就消除了地方色彩。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空间环境,也就没有地方色彩,没有地方色彩,当然也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