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月20日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普遍意义,就消除了地方色彩。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空间环境,也就没有地方色彩,没有地方色彩,当然也就没有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它还反而具有了一种全人类性。你去看这种小说,比如《城堡》的故事,一个土地丈量员要进入城堡永远走不进去。你可以说一个人想读大学,老是读不了,他也走不进城堡。他做知识分子老做不了,一个人想发财老发不了,发10次财,破产11次。你可以说他进不了生意人的城堡,或者说这个发财的城堡。都可以是城堡,一个寓意,一个象征,所以它的时空不确定。
  整个小说的叙述,它的情节是分解情节,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至于没有情节。怎么没有情节呢?它的每一章,从第1章,比如说《城堡》,从第1章到22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一个情节单元,就像一个组合单元一样,每一章都写土地丈量员想到城堡去进不去,他到村里去,村里要赶他,他到小学去做工,小学校长要欺负他,他去住旅店,旅店要赶他,他去见长官,在大学里等了一个晚上,见不到。这些次序你可以任意颠倒,就像组合家俱一样。我们人都是喜欢新鲜的,为什么要搞组合家俱,总想搬来搬去,给自己一个陌生感,一个新鲜感,一个刺激感,那么这些情节成了一个组合单元,你可以把第一章叙述的事放到第五章或者最后一章叙述的事,放到第七章,你任意颠倒它的次序,特别是中间的次序颠倒都不影响你的叙事,但是我们能不能把《红与黑》的情节颠倒,先遇到玛特尔小姐,后遇到德·瑞拉夫人,那故事完全就讲不下去了。所以它是一种组合的情节,就像一种组合的板块一样,上下章节没有逻辑联系。
  这种表现的冲突就是一种心物冲突,就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的观念和环境的对立,就是人和环境的对立冲突。人与环境冲突表现了物系人事,就是以物来联系人,以物来看人。从物来看人,人就被抽象化了,人被抽象化以后,人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力了,变成了一个纸人。变成一个纸人,再不像过去的小说,像编年史小说,像传记小说,以至流浪汉小说,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气的人,比如说写摩尔·佛兰德斯怎么去偷,怎么去骗,怎么欺骗男人,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女人。而在这里,分解小说的人物,它就缺少活气了,人被物所统治,成了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小说表现了一种寓言结构。怎么讲寓言结构?它具有寓言的特征,我们说意识流小说具有的是神话结构,神话的特点,而分解小说具有寓言特征,它可以说是扩大化的长篇寓言,我们知道寓言都很简短,几十个字,100多个字,200个字,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得出一个真理,或者得出一个人情世故方面的结论。我们看分解小说,都可以还原为寓言,虽然它写得很长,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讲了。你要给小孩讲故事,你要讲分解小说,讲《城堡》,你讲不出来,你说有个人想进城堡进不去。完了,讲不出来了。那么《城堡》你可以说还原成寓言,就成了一句话,写一个人永远走不进城堡的故事。你再要挖,也说不出多少故事,只能说有一天,站在雪地里,进不去,有一天又被人拒绝。那么像《审判》,写的是一个没罪定罪的故事,没有罪被定了罪的故事。《变形记》写人变甲虫,遭受抛弃的故事。《地洞》,地洞是人还是物搞不清楚,写一个小人物惶惶不可终日,那么你就说《地洞》是写没有安全感的故事。《橡皮》写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的故事。《局外人》写人被排斥的故事。从这些紧缩了的一句话故事里,你可以体会到一种寓言的意味在里边,所以它就具有寓言的讽喻性和预见性。这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个模式。
  我简单地归纳一下,这五种模式就可以看到。它的时间和空间发展的流向过程,从时间过程就是故事时间是越来越短,人物的意识描写是越来越多。从它的情节发展来看,情节是逐步取消的,传统小说重视情节,到了现代小说逐步就取消情节,以至没有情节。从它的叙事重心来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小说都是以写人为主,但是现代小说不以写人为主,就把它颠覆了,人从至高无上,占领统治地位的绝对统治小说的这么一个舞台上,拉下来了,把他拉到哪里?把他降低为物的一部分,甚至被物驱谴,被物所统治。我们看《橡皮》里边,人完全成了一个街道景色的一部分,写快餐店人吃饭,就像机器人一样,三人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拿一样的刀叉,就完全机械化了,一体化了。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那么一个特色吧,就是物统治了人,这是人被物所淹没,就是人的地位由高到低。
  而它的叙述角度,传统小说是介入小说,作家要介入作品发议论,我们经常看到作家是至高无上的,全能的,他在那里发议论。他突然写了某个人,他要发表议论,像巴尔扎克,经常要对他的小说人物发议论,像哈代也要对他的小说人物发议论,这是一种介入式的叙述。那么到了现代小说,作家就退出作品了,采取一种客观叙述,或者说非个人化叙述,他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琢磨。也就是说作家不再做出价值判断,为什么我们读现代小说比较费劲,就是看得云里雾里,究竟说什么,终究是个什么观点?作家就是不说出观点,要你自己去判断,他退出作品。而从它的叙事结构来看,这个小说的结构,到了现代小说,它就出现了一种复归的现象,就是借用借鉴古代的神话,古代的寓言结构,来表现自己的叙事结构,那么这是我归纳出小说发展的五种模式,我们讲课就讲到这里,下面,同学们有问题,请提问。
  问:张教授,我在看日本文学的时候,觉得日本文学有一股小家子气,例如我看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我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后来我再看芥川龙之介、井上靖,谷崎润一郎写的《春琴抄》,这类小说的时候,我就完全消除了这种看法,即使从翻译过来的作品来看,日本小说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也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我觉得日本小说,近代的改造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两相对比,再看“五四”以后中国白话文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在语言上存在一个严重的欧化问题,比如除了鲁迅的《故事新编》,还有老舍的京味小说,其他的像巴金、曹禺,还有莫言、贾平凹,我总觉得是用外国的语法结构来写中国小说。像胡适,像郭沫若,他们自由时代的创新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白话文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到现在还是只有白话,没有文,我甚至觉得白话文这条路是不是走得不太对劲,或者说把路走歪了,谢谢。
  答:中国小说你谈了,这个同学思考得还很深,因为我们今天讲西方小说,他能够结合到中国小说来谈,中国小说,就是说现代小说,是从文言小说过渡到白话小说以后,受西方小说影响很大。除了在“五四”时期鲁迅他们的小说直接受西方的影响,而且大量翻译作品过来,都有很大关系。当代的小说家,包括说的莫言和其他一些作家,他们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我觉得这也是作家个人的一种取向,一种爱好,由于西方文学这种强大的,这么一种对东方文学,或者对中国文学的冲击,那么这些作家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中国文学有自己的传统,也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古典小说。只不过我们往往去学西方的时候,去借鉴西方的时候,把自己的珍宝丢掉了,或者关注得不多。如果我们去挖掘我们古典文学的财富的话,也是有很多的,也有很多手法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我们中国文学走了一条非常独特的路。像我们讲西方小说,你看它都是在时间结构中叙事,时间结构中叙事,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注重的是什么呢,讲故事。在时间过程中讲故事,这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海上漂流,就形成讲故事的传统。而我们中国小说,中国文学的叙事从神话开始,不是讲故事,而是展示画面,是一种空间叙事。你看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当中,它不是像希腊神话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展示一些画面出来,这个我觉得就是我们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很独特的特点,应该受到重视的。你看包括像《红楼梦》这些作品,它讲故事你看它就大量的对话。这个对话,和《尚书》里边写尧舜禅让位相同,让位的这些故事也是通过大量的对话。它就不像西方人,把这种对话转化成一种叙述,转化成一种在时间过程中的叙事,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文学有我们的特点。但是,我们往往在学西方的时候,对自己的关照不够。所以我近期的研究,我使劲地想挖掘我们中国的东西做一种空间叙事的研究,现在做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想挖掘我们中国的宝藏出来,来说明我们有自己和西方相对话的这么一个契机。谈到这些当代作家他们的取向是不是完全欧化,我觉得还不能都说是一种欧化的,也是一种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问:影视文学,网络文学都很发达,那么小说会消亡吗,读小说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少?
  答:确实现在网络文学出现了,影视文学也很发达,我个人的理解,小说是不会消亡的,这种用印刷体用纸张来印刷的书籍永远都不会消亡,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或者占有很大的地位。因为你网上读书,或者说通过电影电视看,这是电影电视表现的手法不一样,手段不一样。它的普及性很大,有时候大家没有时间,看一个小时电影,看两个小时电影,我就把《红楼梦》了解了。但是你真正要了解《红楼梦》原汁原味,你还得要去读书才行,所以说我觉得小说读者总是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