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均乐见其成,时不时派人给容玉制造点困难,拖延容玉练兵的进程。
颜均甚至派人挑拨其他反贼,半路上反了容玉。
容玉后院起火,拖延了容玉南下的速度,也拖延了容玉壮大的速度。
容玉隐约察觉到有人在高鬼,甚至已经怀疑到颜均头上。
奈何容玉是反贼,颜均是朝堂正规军。容玉鞭长莫及,没办法报复颜均。暂时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永泰十三年秋,经过半年的休整,颜均终于放出了满嘴獠牙的西北军。
西北军出动,西北震动。祸害西北的反贼,全都闻风而逃。有大胆不信邪的,结果一碰到西北军,全都变成了刀下亡魂。
颜均给西北军下了命令,不要俘虏。凡是拿起了武器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是西北军的敌人。既然是敌人,全部杀光。
命令很残酷,但是却树立了西北军的威信,震慑了宵小,同时还能让西北军专心致志的打仗,不用分心去处理俘虏问题。
颜均的命令,很快传到了朝堂,当即引起朝臣哗然。不要俘虏,全部杀光,这,这哪里是平叛。要知道,那些反贼在以前,可都是大周的百姓。
而且国朝一直有不杀俘的传统,颜均此举打破了规矩,这是要引来天谴的。
颜均站在风口浪尖上,毫不畏惧。
耳根子比较软,缺乏主见的永泰帝又一次动摇了。
刘小七想劝都没劝住。
永泰帝下旨申斥颜均,要颜均克制,不能杀戮过剩。
颜均收到旨意,看了上面的内容,嗤笑一声,直接将圣旨丢在火堆里烧了。
那些反贼,十倍于天灾。他们烧杀劫虐,无恶不作。凡是被他们攻占的县城府城,十室九空,死人成堆。这些人恶贯满盈,凭什么可以被宽恕?
宽恕这些无恶不作的反贼,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伤害,是对善良本分最大的讽刺。
烧杀劫虐,恶贯满盈,能够活命。老实本分,遵纪守法,却要家破人亡,惨遭侮辱凌虐,凭什么?
颜均绝不会纵容这些恶。凡是反贼,凡是拿起了武器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统统都要杀光。
颜均不管朝堂旨意,要求西北军坚定不移的执行他的命令。
西北军所过之处,凡是反贼,没有人能够逃脱西北军的刀锋。
西北军一路东进南下,一路杀反贼。西北军所过之处,很快就变成朗朗乾坤,无人敢反,也无人敢犯事。
只因为持续的旱灾,这些地方的土地依旧不能种植庄稼,依旧人烟稀少,老百姓依旧活不下去。不过好歹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也不用担心反贼下山劫掠。
西北军稳扎稳打,几个月的时间,西北地区的叛乱,基本上都被平息。
整个西北地区,也被西北军杀了个尸山血海,人人胆寒。
永泰十四年,容玉经过小一年的摸爬滚打,总算发展壮大。
和朝廷军队交战数次,朝廷军队全部兵败如山倒。
容玉带领部下,从遭旱灾的陕州进入了两湖。两湖富庶,容玉一来,两湖遭灾了。
容玉打下了襄州,将襄州当做根据地,开始稳步发展。
容玉在襄州稳定下来后,开始四处攻占地盘。朝堂军队,竟然没有一支是容玉的对手。
这可将朝堂吓坏了。
这支反贼想做什么?莫非是想问鼎天下?
更要命的是,容玉俘虏了两支朝廷军队。紧接着,这两支朝廷军队将领公然反了朝廷,加入了容玉的部下。
永泰帝被这个消息打击得眼前发黑,一口血喷出来,将朝臣都吓了个半死。
以前,都是反贼接受招安,变为朝廷军队。如今朝廷军队竟然被反贼招安,朝夕间成了反贼。
那些可都是朝廷花钱养了多年的军队啊。怎么可能反了朝廷,加入反贼。难道做反贼比做正规军要更好吗?
永泰帝想不明白,也很气愤。擦掉嘴角的血迹,当即下旨处死反叛将领的家人,五服之内全部流放西北,到西北军军前效力。
永泰帝写这份旨意的时候,一直咬牙切齿。既然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敢反,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杀鸡儆猴,让后来者知道,反叛朝廷的下场。
两支军队的叛变,真正的后果不在于将永泰帝气吐血,而在于撬动了人心,撬动了天下大势。
以前大家都坚信朝廷是正义的,朝廷必胜。可是随着容玉的壮大,随着两支军队的叛变,有人已经看出大周江山风雨飘摇,天下大乱,改朝换代或许就在眼前。
除非老天爷开眼,从今天起,再给大周几十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可惜老天爷不肯开眼,北方大地继续干旱,南方地区也不太平。随着北方战火逼近,南方人心思动,妖孽频出,邪教横行。
整个大周,从北到南,已经呈现出王朝末世的景象。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影响颜均。
颜均在西北稳扎稳打。打下一个地方,就将当地的官员甄选一遍。凡是忠于朝廷的人,全部被送回京城。颜均只要那些心思灵活,愿意跟随在他身边谋富贵的人。
西北军所过之处,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地盘,实际上全都成了颜均的地盘。这里的兵,是颜均的。这里的官也是颜均的。
这些官员凡事只向颜均禀报。至于朝廷那里,官员们都默契的忽略了。反正现在朝堂也没心思管西北,朝堂的心思全都盯着襄州的容玉。
再说朝廷现在还需要西北军平乱,对于颜均的做法,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颜均表面上还当自己是大周的官员,还认可朝廷,朝廷就不会将颜均赶尽杀绝。
就算有人真的想将颜均赶尽杀绝,也没这个能力。颜均不是昔日少年。如今的颜均手握十万强兵,两省地盘,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若是有人这个时候将颜均逼反,大周危矣,天下危矣。
既然颜均势不可挡,那不如捏着鼻子忍了。
第389章 颜均的杀
西北军一路东进南下,所得地盘越来越大。
不过颜均的地盘,全都遭受了数年的旱灾,可谓是民不聊生。
为了让地盘壮大,让生机再现,颜均让四海商行同官府合作。既然这些地区都因为旱灾种不出粮食,那就不种粮食。
四海商行开始在西北开办各种工厂,招收工人,恢复声场,让当地的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只要看得到希望,人心就能稳定。
至于粮食,全靠四海商行运来。四海商行的粮食全都来自海外,价格公道。就算是在灾年,老百姓值要肯下力干活,就买得起粮食,养得活家人。
同时,颜均斥巨资修建水利工程,将大河里面的水引到城镇乡村。不能解决农田用水,至少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饮水。若有剩余的,还能解决部分农田用水,开垦一部分荒田。
在颜均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时间,西北两省就从千里无人烟,一片荒凉穷苦,摇身一变,呈现出勃勃生机。
不少北方的灾民,听说西北两省有活路,都慕名而来。
只要是良民,说得出来历,西北两省的官府全部接纳。
连续几年大灾,西北两省的人口减少了七八成。现在正是需要引进人口的时候。
期间宋安然给颜均写信,她想要这些受灾的人口,将这些人口带到海外去。
不过颜均回绝了。现在他有地盘安置这些受灾人口,而且他比宋安然更需要这些人口。
颜均给宋安然回信,说明其中情况。
宋安然见颜均稳步发展,于是会心一笑,没和颜均继续争抢这些人口。相反,宋安然还给颜均送来了一千个工匠。
颜均大喜过望,这些工匠正是他所需要的。
宋安然此举,犹如雪中送炭。
颜均心里头欢喜,还是自家娘亲最好。不过颜均很好奇,宋安然怎么能一下子送出一千个工匠。
颜均写信询问此事,宋安然就趁机将自己的办学理念灌输给了颜均。
原来在海外多年,宋安然不仅支持闻先生办书院,同时还兴办了几所技工学院。不仅如此,颜宓还在海外兴办了一座军事院校。
颜均看着信,回想起小的时候,宋安然就对他灌输过办学的思想。想要发展,想要民众富裕,就必须兴办各种学校。不仅仅是读书识字的学校,各种技工学校,医学堂,武学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朝堂需要的,都该办一所学校。
宋安然在信件里面,很详细地阐述了办学的宗旨,过程,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同时还阐述了办学的好处。
颜均想要争霸天下,想要建立一个区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新兴国家,那就从办学开始吧。
从量变到质变,办学二十年后,当这些学子长大,他们会给这个天下,会给颜均带去惊人的变化,带去非同一般的创造力。
颜均还不能深刻领会宋安然的想法,但是颜均已经从中窥探到各种好处。
看看那一千个工匠,这就是奇迹。换做传统的父传子教学,想要搜罗一千个熟练的工匠,搜完西北两省,也未必能够找齐一千个人。
颜均暗暗下定决心,他也要在西北办学。他很好奇宋安然信中所说的惊人的变化,还有所谓的创造力。他想建一个国,一个更积极,更富足的国,那么就从孩子开始吧。
今日他给孩子一个希望,他日这些孩子会用奇迹来回报他。
颜均说干就干,很快几所草台学校就开班授课了。全都照着宋安然给的章程,学校分为东院西院。东院就是专门为了读书考科举的,西院则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
上午,东西院都是读书识字。下午,东院继续读书识字,而西院就学各种技术知识。
西院分了很多科目,有木工,瓦工,铁匠,医学,武学等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读书,颜均承诺,所有的孩子,只要肯来书院读书,书院免收学费,同时还提供一顿早餐,一顿午餐。另外春夏和秋冬,各有两套衣服。
免费读书,吸引力并不强。因为很多家庭,孩子都是劳动力。孩子去读书,就等于多一个人吃饭,少一个人干活。
但是书院提供早午餐,加上四套衣服,吸引力瞬间加倍。孩子能读书,还能学技术,还不用消耗家里粮食,还有免费衣服穿,这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