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嫡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无论贫寒与否,老百姓都将家中孩子送来读书学本事。不求考科举,只求能认字,能学会一门吃饭的本事。

要是孩子厌学,不肯来读书。家长用棍子打,也要将孩子打来读书。这么好的机会都不知道珍惜,简直是混账玩意,活该挨打。

贫寒人家的孩子,来书院都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多是集中在西院。

而东院多是富贵子弟。这些富贵子弟,家中一般都有私塾。可他们依旧来书院读书,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都看好颜均的潜力。

如今天下大乱,隐约有王朝末世的景象。颜均势力强大,潜力无限,未来很有可能问鼎天下。不如投机一把,早点朝颜均靠拢,早点分享颜均的胜利果实。

颜均办的西北书院,很快上了正轨。等到明年,西北书院见到成效后,颜均还要开办更多的学校,要将西北书院的分校开遍整个西北,让更多的孩子进入书院读书,给未来培养出更多的种子。

这些民政事务,颜均把握大方向,具体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其实这个时候,颜均已经感到人才不够用。

当地还有很多读书人,但是不少读书人很迂腐,不能领会颜均的治军治民的思路。所以颜均没办法用这些读书人。

这个时候,颜均想得很明白。他干脆给宋安然去信求助,请宋安然给他送人才。

颜均相信,这么多年,宋安然在海外一定培养了很多民政方面的人才。

颜均猜测得不错。宋安然这些年的确培养了很多基层民政人才。而且这些人都很年轻,可以说是种子选手。

如今颜均主动问宋安然要人,宋安然自然要满足。

宋安然同闻先生商量,先给颜均送一千个民政人才过去。等到颜均的地盘铺开后,后续还会输送人才。

这一天,宋安然同闻先生一起下棋。

闻先生很长寿,已经快一百岁了。是海外大陆,四方城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别看闻先生年龄大,他精力很充足,头脑依旧很清醒。整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头发竟然还没有全白,还有部分黑头发。

可见闻先生保养有方。

宋安然落下黑子,然后轻声说道:“我还记得,当年我对先生承诺,要在海外建一个国。如今看来,这海外的国还没建立,中原就要改朝换代了。”

闻先生哈哈大笑起来,“改朝换代好啊。老夫就喜欢改朝换代。”

宋安然嘴角抽抽,这老先生,和当年一样,唯恐天下不乱。

宋安然和颜宓在海外建了三个城,全都是港口城市。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人口已经成功突破百万。已经有一个小国的雏形。

可是比起中原,这点人口规模远远不够。立建国还很早。

现在中原大乱,宋安然和颜宓决定,暂缓海外的发展,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中原这场混战中。

毕竟中原才是大家的根。

若是有一天,颜均真的能够在中原建一个国,那将海外三个城并入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建立海外联邦殖民。无论何种办法,海外都是属于汉人,只能有汉人的政权存在。其他政权统统滚蛋。

宋安然又落下一子,继续说道:“未来颜均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建议他成立一个参谋室,分军事和民政。可是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颜均都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先生这些年帮我良多。这一次,先生能不能帮帮颜均。”

闻先生捋着胡须,直接说道:“老夫快一百岁的人,经不起折腾。老夫就不去颜均那里添乱。不过老夫可以将自己的几个徒儿派到颜均身边。希望对颜均的事业有所帮助。”

宋安然大喜过望。她今日过来,没指望请动闻先生出山。毕竟闻先生一大把年纪了,不宜奔波。

宋安然今天过来,就是冲着闻先生的徒弟。

原本宋安然打算,能够得到一个闻先生的徒弟,今天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可没想到,闻先生如此慷慨大方,竟然将几个徒弟都派到颜均身边。

宋安然微微一笑,“先生难得大方一回,我该如何谢先生。”

闻先生笑道:“只要你不怕我的徒儿在颜均身边拉帮结派,就是对老夫最大的感谢。”

宋安然笑了起来,说道:“我对先生身边的几位弟子有信心,也对颜均有信心。如果我家颜均连几个谋士都驾驭不了,那他也没有资格去争霸天下。”

闻先生哈哈一笑,问道:“王妃对颜均很有信心?”

宋安然说道:“他是我的儿子,我对他当然有信心。”

闻先生捋着胡须,说道:“据老夫所知,颜均在你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十来年。后来他跟随王爷南征北战,回到京城,转眼你们母子就分开了。

老夫算一算,你们母子已经有十多年没见面了。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夫想知道,王妃怎么就确定颜均还是你心目中的那个孩子?你们多年没见,你怎么确定颜均有争霸天下的势力?”

宋安然挑眉一笑,“先生这话问得大失水准。有些人,不需要见面,就能确定对方的能力和品性。有些事情不需要亲眼见证,就该知道是真是假。我家颜均究竟如何,来来往往的人已经说得够多了。先生今日问我,到底是想问颜均,还是想问未来。”

闻先生大笑起来,“王妃果然懂老夫。王妃说的没错,老夫问的不是颜均,而是未来。颜均争霸天下,若是成功,建立新的国家,不过是新瓶装老酒。

过个百年两百年,王朝再次轮回。中原战乱,民不聊生。然后又有新的王朝建立。周而复始,似乎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王妃足智多谋,请问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如何避免王朝无三百年国运的怪圈?”

宋安然轻声一笑,“先生不问,我自己也会思考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王朝无三百年国运,一是因为天灾,二是人祸。人祸又胜于天灾。

天灾不能避免,但是人祸可以避免。想要避免人祸,一是靠制度,二是靠发展。制度方面,我还需要先生帮我。

我希望先生能够跳出过去的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尤其是税收,我希望生活在中原大陆上的每一个人,不分庶人还是贵族,只要有收入,只要有置产,就要缴税。”

闻先生闻言,大吃一惊。他盯着宋安然,说道:“王妃是想士绅一体纳粮?”

宋安然轻声一笑,摇头说道:“过去的王朝,太过依赖土地,依赖粮食。而我家颜均建立的国家,将从土地上跳出来,从商税入手,用商税补充农税,减轻农民负担。

先生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名下拥有十亩土地,就不需要纳粮。但是十亩以上,就需要纳粮。先生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闻先生悚然而惊,如果真的这样搞,地主家买田买地的时候还得犹豫一下。土地过多,意味着税收过多。土地少,就不需要缴税。

闻先生皱眉深思。心里头在想这个制度的可行性。

宋安然轻声说道:“任何一个王朝末年,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土地兼并,分配不均。如果我用税收杠杆来撬动土地,能不能让一部分民间财富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投入商业中,创造更多的商业税收。”

闻先生说道:“有这么多生意做吗?”

宋安然轻声一笑,“闻先生,本王妃没当政,单靠一个四海商行,每年在南州就能创造一个五百万两的商业盘子。等我家颜均建国之后,集全国之力,我可以创造一百个,一千个价值五百万两的商业盘子。

光是羊毛这一块,我有信心,三年时间,就能创造一个两千万两的超级大盘。这么多生意,这么多财富,换成税收,国库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到时候,无论是扩军还是惠农,都不差钱。而且随着商业繁荣,市场用工量剧增。届时,农民也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各种工厂做工,所得收入十倍于种田。

甚至女人也可以从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纺织等等工作中,成为家中顶梁柱。先生,未来的国,会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今我们在书院里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种子。”

闻先生皱眉,他听了宋安然所说的话,心头很激动,可是他也有很多疑问和隐忧。

闻先生问道:“天下的钱都是有数的。这么多生意,哪有那么多钱来支持?还有,农民都不种地了,那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女人也出来做工,这礼义廉耻,这男女大防,民间非议,又该如何处理?”

宋安然笑了笑,轻声说道:“第一个问题,没钱可以去海外抢夺。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可以以国家朝廷为信用,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纸币。用纸币替代金银,更方便商业流通。

第二个问题,一部分农民不种田,但是大部分的农民会继续留在土地上。就算农民种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广袤的海外就是我们的大粮仓。

那些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们汉人的军队会踏上去。就算不纳入国家版图,也要在那里殖民。用那些地方的财富,人口,为中原输血。至于第三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来解决,引导民间思想。”

闻先生皱眉,“你可给了老夫一个难题。”

宋安然笑道:“我看先生分明是乐在其中。”

闻先生哈哈一笑,“你啊你,老夫真的很好奇,你的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这么多办法。”

宋安然调皮地冲闻先生眨眨眼,然后说道:“我这人天生聪明,没办法。”

宋安然年龄已经不小了,可是时光却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丝毫的痕迹。如今的宋安然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和十几二十年前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就算宋安然做一些调皮的动作,也不会让人觉着怪异,反而让人赏心悦目。

闻先生笑了笑,才又说道:“说起引导民间思想,你搞的那个报纸就是最好的工具。这个报纸,等将来回到中原后,一定要好好的发展。

你所说的那些变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肯定会对整个天下产生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