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大山的话音还没落,那边的张三说道:“现在是夏天,根本不冷,半夜里我们兄弟住在外面就行!”
“这怎么行!既然兄弟们奔着我来了,我不能让兄弟们受委屈。今天我们先把兄弟们住的草棚盖起来,买床和蚊帐,这样即使住在外面,也不会被蚊子叮,也不用担心露水。”杜大山沉声说道,让别人谁在地上,杜大山于心不忍。
“大哥,不用这么麻烦了吧,过段时间我们就走了,那么多床岂不是浪费了。”宋明坚决反对,“以前兄弟们什么脏地方,简陋的地方没住过!睡在干草上,没关系的。”
“不行,绝对不行!”杜大山拒绝说道,“一定要盖棚子,买床,否则我宁愿让你们住在镇子上,也不会让你们这么辛苦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兴土木盖作坊
众人见杜大山这么说,知道大哥忠厚,不会让他们受苦,很是感动,就听大哥的,盖棚子,买床,蚊帐。他们都是穷人家的人,父母早逝,流落街头,或者是一些流放到西北的罪犯,刑满之后,不敢回家。
一直以来觉得吃饱就成,没想着可以过上多好的日子。自从跟了大哥之后,他们不光可以吃饱饭,穿暖衣服,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杨氏做好了饭菜,总共炒了四个菜,土豆烧鸡块,鱼头豆腐汤,猪肉顿四季豆,还有凉拌长豆。
菜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分量很足,吃的都是大白馒头。家里光蒸馒头,就蒸了一百多个,这么多只能吃两天。等那么多兄弟全部过来,估计只能够吃一天的。
家里有银子,杨氏也不担心众人把家里吃穷,都是丈夫的兄弟,她已经尽力给这些人准备吃的,穿的。
对了,这些汉子,身上的衣服都很旧了,虽然他们不在意,但杨氏看在眼里,觉得应该给他们没人做一身干净的夏装,等丈夫启程的时候,再给他们带上棉衣。
这是这么多人,杨氏一个人也做不了那么多衣服,便听了小九儿的建议,去县城买结实的青布,棉花,找村子里会针线的妇人做衣服,从里到外,一身衣服五十文,棉衣六十五文,绝对有人愿意做。
有的妇人手快,一天就能做好一身,手慢的,差不多两天就能做一身。既省钱,又省事儿。
吃过饭,众人休息会儿。打了一会儿盹,便开始在门口不远处盖七八个棚子,可以放下四五十张床,应该够用的。
之前担心这么床以后没用了,杨家二舅和杜大山共同想了个法子,买的这些床非常结实,而且还可以摞起来。搭成架子。中间可以放置酒坛子,用来窖藏好酒。
且说那杨家大舅,杨家二舅听说杜大山要给杜五郎建个酿酒的作坊。特别高兴,纷纷过来帮忙。
杜大山又去村子里找了杜大勇,杜清尘以及村子里清闲的劳力,都过来干活。一天三十文,同村的。就管中午一顿饭。
还有半个月农忙,村子里的壮年男丁都过来帮忙,半个月还能赚半两银子,中午还能吃一顿好的。不用吃家里的粮食。
至于杜婆子骂骂咧咧回答村子里之后,见到人就说杜大山不孝,可村子里人听了。表情很奇怪。人家杜大山才回来几天这老婆子就开始编排自己儿子,这老婆子可真够狠心的。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杜婆子的秉性啊!尽管杜婆子一个劲的抹黑杜大山,但村子里没几个人相信。有的人忍不住,反过来还要杜婆子几句。好好的不珍惜,尽会作!
既然决定盖作坊,杜大山的动作非常迅速,在两个大舅子的帮助下,定了很多材料,以最快速度送来材料,付的都是现钱,没有等到盖好房子再给钱,信誉很好,那些个卖材料的,当然非常热情,给打折,还可以送货上门。
跟杜大山从西北来的几十号人也都过来帮忙,外面搭棚子,木板床上铺了席子,盖肚子的小褥子,蚊帐,买了很多。有了这些,住在外面比屋里还凉快呢。
杨氏找了大勇媳妇等几个村子里干活比较爽利的妇人,差不多八九十人的饭菜,一起做饭,光一天三顿饭,就能忙一整天。
虽然很累,但杨氏很高兴,不光一家团聚,而且家业越来越大,家人平平安安,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幸福呢!
这个作坊,整整四十间大房子,整整两排,这些全部用来放置生料发酵的地方,隔壁的院子,两外的一个靠近下风口的院子,有十间大房子,准备弄五个蒸酒大锅等五套工具。
至于窖藏酒的地方,以前是埋在地下,不过太浪费土地,而且窖藏好时候还得挖,很麻烦,所以杜大山准备盖个酒窖。
杜大山在院子里转转,发现在第三进的院子连接一个山洞。里面的温度比外面低,可以达到窖藏的条件。
这个山洞是最近杜大山发现的,原本外面只有半人高的小洞口,拿着火把往里面看,或者往里面扔石头,回声很远。
杜大山便断定里面空间很大,伸手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温度比外面低很多,正是窖藏酒的好地方。
找人砸开洞口,一股阴凉的气息从里面涌了出来。杜大山一开始并没有贸然进去,万一里面有一些毒蛇毒蜘蛛,咬到人那就大事不妙了。
让人去李郎中家里买了一些避虫蛇的药粉,洒在众人身上,并且等里面的废气差不多全部清空了,才带着几个人进去看看。
这一看,不由大喜啊,这可真是个好地方。山洞非常大,大约有好几百平米,大约三米多高,地上不平,有一些小虫子之类的东西,感受到火光,四散逃走。
地上虽然不平,但起伏并不大,只要好好清理凿凿就可以了。里面的气温和温度,特备适合用来窖藏酒,杜大山之前的猜测是对的。
“大哥,这地方很大,但你并没有买下来,赶紧去村长和里正那里,把这个半个小山头买下来。”宋明见大哥对这个地方非常满意,便急忙提醒说道。
正处于兴奋当杜大山,连连点头道:“对,对!这事情非常重要,待会出去,我就去办理契子。兄弟们,这个地方很好,待会多弄一些避虫蛇的药粉进来,好好把这里打扫一遍。”
“是,大哥!”不用花钱盖房子,就能得到这么大的空间,大赚特赚啊!
杜大山出去之后,立即找了里正和村长买下了这个山头,办好各项手续,总共花了一百多两银子。当然了,杜大山私下里也给村长和里正各五两银子好处费,以后还有其他地方能用到这些人。没好处,人家干嘛给你忙里忙外的啊!
这个山头虽然长有树木,但大部分都是石头,根本就不值钱,也就是杜大山家里要开作坊,能用得到那个山洞,其他人白送给人,都没人要。
第一百十八十五章 杜八郎的人脉关系
这个山头虽然长有树木,但大部分都是石头,根本就不值钱,也就是杜大山家里要开作坊,能用得到那个山洞,其他人白送给人,都没人要。
为了彻底打扫干净山洞,在几个角落里点起火堆,加上避虫蛇的药粉,很快这里面就没有那些乱七八的小虫子了。
不光地上,众人还举着火把,把山洞的顶上也烧了一遍。杜大山找了杨家村的几个石匠,让他们把这山洞打造地更加平整一些,把里面一些锋利的边边角角打磨圆滑!
整整过了半个月,外面的房子盖得差不多了,山洞里面修整也顺利完成。因为里面很大,分成了十个大约八九十平的大小的房间,用料窖藏不同年份的美酒。
外面的房子只需要盖得结实,宽敞,院墙很高,为了取水方便,还打了一口井。
杨氏带着娘家两个嫂子,还有村里的妇人,做了一顿大菜,请村子里的人和帮忙干活的人吃饭。
整整摆了十桌,可把杨氏等人累坏了。就连杜七妹,杜九妹也都忙的团团转,没有片刻休息的时候。
不过这些辛苦也是值得的,作坊终于盖好了,比预计时间提前十天。村里来帮忙的人,一人半两银子,给杜大山这里盖完,便开始农忙了。
在盖作坊期间,即使家里在忙,杜五郎都坚持每天酿酒,虽然每次酿酒的数量不多,但也贵在坚持,没有错过好时机。
“八郎,家里的房子盖好了,明日去学堂跟你那姓刘的同窗说好了。让他们家赶紧把大缸送过来。”杜大山吩咐说道,省得下面兄弟专门跑一趟。
“知道了,爹,我明天就跟刘思朗说。”杜八郎保证说道,刘思朗那小子现在对他不要太好哦,经常杜八郎面前说,多亏了杜八郎。他自己就做成了一笔大单子。酿酒不光需要发酵生料的大缸。还需要很多酒坛子。这些东西,都是刘思朗家里的窑厂烧制内容。
翌日一早,去了学堂。杜八郎就跟刘思朗说要送货。
刘思朗小胸脯拍得砰砰响,道:“放心吧,这段时间,我爷爷。爹爹,叔叔们都在忙你们家的大订单。明天就能全部送到你家。”
三百个大缸,一个大缸一两银子,比原来杜五郎买的六个大缸更大更高,价格也之前高很多。
刘思朗家里这种标准的大缸。原本要卖一两二钱的,只是杜家的订货量很大,直接定了一两银子一个。三百个。就是三百两银子。
大缸都是用泥土烧制成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全部算进去。他们还能赚三分之一的利润,这就是整整一百两银子。
一向在家里备受宠爱的刘家大孙子,为家里拉来这么大的生意,更是高兴,刘家村的谁不夸刘思朗好样的。觉得读书有用,纷纷琢磨把孩子送到李家村来读书!
“那就好,多谢你了。”杜八郎感谢道。
李瑞侧过脑袋,问道:“八郎,你家酒坊何时开业啊?”两家已经合了日子,再过十天,就是他和杜七妹定亲的日子。未来岳父家开作坊,他当然要去恭贺啊。
边上的刘思朗一听,对啊,八郎家里开业,他作为好友怎么能不去恭贺呢。家里的爷爷,爹爹都交代她,要好好跟杜八郎相处。
“是啊,八郎,我也去。”刘思朗附和道,不甘人后啊。
杜八郎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等晚上回去,我问问,再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