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虐渣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庆学只是无辜的整治牺牲品,那些炮制的所谓书信和泄露的题本,完全可能作假,而既得利益者,就是他亲爹一脉的人。

过了没几日,谭庆学等人从收押的牢狱里出来,发配流放,谢奕特地站在街口远远的目送他们。

这些人曾经都是志得意满的年少英才,从南方的家乡远道而来,带着功成名就的期许和冠盖京华的未来,如今一朝天翻地覆,跌入泥潭,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看着那些人垂着头,面色憔悴青灰,谢奕就觉得内心酸苦难言。

“把这些银子偷偷给他们送去吧。”

如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帮他们打点一下狱卒,毕竟长途流放肯定会吃苦头的,有点余钱能够过得更轻松一点。

交给下人的小包袱,里面除了装了些碎银子,几件衣服,还有一本《文达通治》。

谢奕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带过来给谭庆学,但是他总觉得,能够写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就算在泥潭里,也总能有大成就。

等到流放期满,就算不能科举,也可以继续不忘初心,潜心治学,以诗词华章传世。

谭庆学等人穿着囚服,披头散发,一路带着手铐脚铐,叮叮当当的缓缓走着,街上围观者蜂拥而至,百姓们指指点点的互相传扬他们的罪状。

谢奕送过去的包袱交到了狱卒手里,他们把银子和衣物留下,最后将那本《文达通治》随手一扬,撕成两半后,扔到了谭庆学怀里。

“喂,给你的!作弊才考中的状元郎,到底是不是真的认识字啊?”

几个狱卒调笑着把书扔给了谭庆学,而谭庆学虽然蓬头垢面,深陷牢狱,此时依然挺直着腰背,原本英挺出色的眉目纵然黯淡,还是有着一丝星火的,但是看到这本自己的文集,眼睛再也忍不住的湿润了起来。

他可以从容赴死,被陷害依然保持铮铮的风骨,但是如今他却丝毫找不到自己继续坚持着忍辱含垢活下去的意义。

他无法忍受,自己活着毫无价值,苟且偷生的日子,对他而言都是耻辱。

几日后,谭庆学就找到了机会,在流放的途中找到机会跳河,溺水而亡。

自从彻底压下了南派,谢老爷在朝上意气风发,清流一派迅速的填补了南派官员的空位,为了巩固势力,以及赢得声誉,延迟商议已久的赈灾举措也迅速有了结果,北方灾区严重的地方开仓放粮,免除赋税、安置流民。

土地荒芜无收的农民,每人给银五千文,此外,因饥荒被迫典卖子女者,由官府出资代贫民赎回,使其亲人骨肉团聚。

北方无税赋,南方就要每户加重税赋一倍,以此来缓解财政上的亏空。

只有蝗虫之灾,朝中依然没有定论,还有很多人觉得应该继续恢复祭祀,颁布法令严禁百姓捕获蝗虫食用。

在这个关口处,谢奕难得的提出一套详尽的补蝗措施,在被诏进宫中时,上书给皇帝。

其中上书中有几句话,“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算是彻底的说到了皇帝的心坎里。

眼下刘瑞年纪还小,无法自行处理政务,朝上政务都是由几位首辅协同理事,现在南派式微,差不多就是谢首辅一人独揽朝纲了。

“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作为一个比较有心的皇帝,刘瑞非常的关心北方的灾情,对于蝗灾也是束手无策,他是主张要治理的,不能继续不闻不问下去,但是具体要怎么做,还是束手无策的。

刚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谢奕的这份上书,条理清晰,思路严谨,非常的有价值。

“爱卿可愿正式将治蝗之策写成奏折,明日早间奏报首辅?”

刘瑞捏着这份奏折,有点苍白的脸上目光灼灼,问案下躬身而立的谢奕道。

“谨诺。”

这份治蝗之策,其实大概思路都是陈芸提供的,由谢奕整理完成,他此番给陛下过目,也是为了投石问路,试探一二,若是陛下支持,那么他就撸着袖子上了。

一方面,谢奕如此积极的去推动治蝗,是为了和陈芸之前的多方努力不白费,总要彻底的成功才算不辜负佳人所期,见识了陈芸的本事后,他也想要一展身手,在陈芸面前表现一二。

另一方面,谢奕在庄子上看到飞蝗过境的恐怖,还有底层的劳苦大众艰难为生,他也真的想做一点实事。

第二天,一个六品的闲职编修所上的奏折,所提的补蝗之策在朝中引起轰动。

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亲爹是当朝首辅,现在正是得势的时候,倒是没有被喷的很厉害,大部分人还在观望谢老爷的态度。

下朝后,谢老爷把谢奕叫进了书房,他的神情莫名,倒不是惊怒或者赞扬,只是深深打量着谢奕。

“你可知道这件事并不是你出头的良机?”

谢老爷只是以为谢奕是不甘沉寂,也想要在朝中表现一二,以此出头了。

他有这个野心和行动力,看起来也关心民生,奏折写得漂亮,虽然观念有些不太对,但是谢老爷觉得还是挺值得鼓励的,只是谢奕太浮躁了,该先和他商量的。

“蝗灾加上旱灾,外面民生多艰,作为朝廷官员,我只是想尽力做些能做的事情。”

虽然朝廷已经开始了救济,但是蝗灾一日不消,也不能根除百姓的贫苦,谢奕的眼睛充满正气,望着谢老爷的目光不卑不亢。

谢老爷有点惊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原先这个在他印象里性子有些软弱的儿子,竟然成长到如今这个样子了。

“你有想法这是好的,但是太过浮躁了。蝗神一说,并不是无稽之谈,若是开始补蝗后反而惹怒蝗神,年年蝗灾泛滥,这个骂名你能承担得起吗?”

“便是年年有蝗灾,那就年年捕捉治理,总有蝗虫消失的那天。人命为大,蝗神之说真假未定,怎么能没开始就先怕了。”

谢奕腰背站的笔直,话音铮铮,但是谢老爷却笑着摇了摇头。

“不可,不可,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议了……”

这个儿子还是太年轻啊,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谢老爷觉得可以理解的,但是更要磨磨他的锐气。

“为什么不可”

谢奕都做好准备长久抗争,舌战群臣了,结果被当爹的拦下了,他相当不服。

“我说不行就不行,治蝗之事太过剑走偏锋,并不是能在朝上让你立足的勋绩,你还是太沉不住气了,再磨一磨,等有了嫡子后,我会为你安排……”

谢老爷难得耐心的说着,话里话外都是慈父心肠,但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谢奕打断了。

“治蝗之策我会每日都上奏一次,有异议的可以一起商讨,我一定说服他们!”

谢奕的态度依然不变,但是他这般逆反的行为,让谢老爷非常气愤,愤怒的拍了一下桌子。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当爹的了,我说了不行你竟然不打算听吗?”

“父亲说的如果是正确的,儿子自然会遵照父亲的指示,但是治蝗之事利国利民,儿子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看着盛怒的谢老爷,谢奕难得的从没有过的坚持。

“你父向来以身作则,什么时候有过不正确的指示了?”

听着谢老爷的话,谢奕脸上闪过一丝痛苦,有些话憋在心里已经好久了,借着这个机会,他一时冲动,就忍不住不吐不快了。

“父亲若真是以身作则,怎么会和大嫂……”

谢奕说都说不下去了,这样丢脸的事,他深以为耻,谢老爷在他心里的形象也完全的崩塌了。

而谢老爷听着谢奕的话,心里漾起了轩然大波。

“你,你怎么会……”

平日和刘氏在一起,谢老爷行事一向隐秘,他们只在清凉山相会,回到谢府,就几乎再无联系了。

“前些日子我和陈氏在那个偏僻的院子亲眼所见!”

谢奕看着谢老爷震惊的脸,语气里流露出深深地失望来。

“你说你和陈氏一起看见的?”

谢老爷听说陈氏也看见了,心底一沉,紧紧皱着眉头,两只手按在书案上,青筋毕露。

自己的儿子总是自己的血脉,谢老爷愿意相信谢奕不会到处乱说话,但是被陈氏这个儿媳看到了,万一再回娘家乱说,让侯府的人知道了,到时候把这个丑闻当做资本拿来勒索他……

谢老爷越想越觉得惊恐万分,眼神中闪过一丝锋利的杀意来。

谢奕说完后也觉得有点不对,特别是看到谢老爷脸上深重的寒气来,马上替陈芸找补道。

“陈氏那里我早就说好了,她必不会乱说的,我能保证。只要日后父亲你和大嫂断了联系,我们都会当做不知道有这回事的。”

谢老爷是什么人,虽然自己和儿媳的丑事被儿子和媳妇知道了,面上有些不好看是必然的,但是很快的调适好情绪,眼中一丝情绪都不外泄。

“唉……爹也是一时糊涂。你放心吧,过一阵子,我会让你大嫂和你大哥一起回旬州的。不知不觉,你也长大了,爹也不能再大包大揽的不给你机会。至于你那个治蝗之策,总归也是于国有利的,我再考虑考虑吧。”

谢老爷的脸色缓和下来,把话说的发人肺腑,脸上看起来也有了疲态,他的这番作态,倒是让谢奕心里也顿时不好受起来。

不自觉的反省起来,觉得自己方才实在太过无礼了,这么顶撞亲爹太不孝顺了。

谢奕回去后又等了几天,陈芸自从他提出了一个治蝗之策,就开始帮他在民间和各个书院隐隐推动,也开始有其他有识之士深为赞同。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其中之一,写的深入人心,更兼怜贫惜弱,深顾百姓之苦,此诗做出后,也在文会间迅速的传播开来。

谢老爷也便趁势而为,在清流一派暗示支持谢奕的治蝗之策,推出了几个相同派系的官员一起上书,到了初秋十分,治蝗之策才算真的开始在大秦推行。

民间在热火朝天的捕蝗,而清凉山的官宦世家们,在皇帝的带领下,开始了秋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