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谛与三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的正见首先就是二谛圆融见。“有”要如实的有,“无”要如实的无。什么



是“有”?诸法因缘所生,俗谛是有;什么是“无”?我们对因缘所生的无有自



性的法上强加的那个自性决定无!一点儿影子都没有!这就是二谛圆融见,是佛



法的正知见。没有建立起这种见解,免谈学佛。讲俗谛,是讲有的一面,缘起有,



世间宛然地因果相续;讲真谛,是讲空的一面,自性无,不承认有一个不变的东



西。所以既是因果相续的,这中间又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如果构造一个函数来



表达这么一种思想的话,那这个函数应该是点点连续,点点不可导。它点点连续,



因果相续;它又点点不可导,不可微,一求极限没个常数。这是佛教的二谛圆融



见。




讲二谛圆融就是要对治我们众生的两种邪见。第一叫常见,就是认为有一个自己



决定自己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我的形态、模样什么都可以变,但



是骨子里有一个我,那个不能变。佛教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见解。首先要破这种



常见。用真谛来破,自性决定无。但是一讲自性决定无,有人垮嚓又倒到另一端



去了——断见,否定因果。本来世间是缘起的,这种缘起宛然相续。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因果真实不虚。讲一切法都空,空到最后有人



连因果也空掉了。咳,这世界一切都空。因果?空!没有!本来没我,我凭什么



不能杀人。我就杀了你。杀你的那个我,灭了!被我杀的那个你,灭了!我杀你



这件事儿,灭了(众鼓掌)!这叫堕断灭见。佛陀为破断见讲俗谛。而二谛园融见



才是佛教圆满的见解,叫不常不断。




但是佛陀也讲,断见与常见两个固然都不对,可是在你接受不了的时候,与其落



断见不如落常见。无始劫来你不是总是非得认为有个东西吗?所以把法师逼到最



后他告诉你是有个不变的。为什么呢?安慰你。否则你害怕。这要全没了可怎么



办哪(众笑)!甚至堕入恶趣空,堕入断灭见,没因果了。所以佛陀讲:宁让众生



堕常见如须弥山,不能入断见、空见如芥子许。常见大点儿,你倒还相信因果呀。



我做好事,我得好报;我做坏事,我得坏报。坏事不能做,你还能向善。如果你



常见没了,一下子堕入断见,连善法都不修了,那更要不得。




佛法的正见是二谛圆融见,既要了解自性空,又要明白因果相续。佛法是以缘起



幻有破有边的常见,以自性本空破无边的断见。现在所谈的这一切,都是从凡夫



境界上说的,这是前提。凡夫总是错误地认为因缘合和的法上有个自己决定自己



的、不变的、常一的东西。佛说根本没有!这叫破见。但是佛教破的不是事物本



身。事物的因缘相续还是有的。佛破的是我们对有为法、对事物上所起的那种实



在的执著,这种实执根本就不存在!




从二谛的理论中,我就引申出在实践上对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的理解。




从真谛上讲,观一切法自性本空,就是以般若来修智慧资粮;从俗谛上讲,观诸



法因缘所生、因果相续,就是以我们的悲心来修福德资粮。佛陀是两足尊,是两



种东西具足的尊者。哪两种东西啊?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修智慧资粮就是时刻



地观诸法本来是空。佛教所空的东西不是原来有后来给空没了的,空的是错误见



解。而你起的那种见解,本来没有!决定没有!一点儿影子都没有!彻头彻尾地



是你的错误认识。时刻观一切法空就是修智慧资粮;修福德资粮就是观一切法因



缘所生、因果相续。相对应的修智慧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第六度——般若,所成



就的是佛的法身;修福德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所成就的是佛的报、化这两种色身。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



圆满的。




《金刚经》里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



人于是就说念什么佛,拜什么佛,佛像毁了,拆了。这都是偏执。《金刚经》的



这个偈子是对治我们众生的自性见,偏重于真谛说的,是让我们因佛陀的这一段



话观诸法的空性,证空性而得法身。佛的色身依法身体性而显现三十二相、八十



种好。佛的每一相好都是佛陀在因地里发了无上的大愿,经过多生累劫的难行能



行、难忍能忍的修行而成就的呀。我们佛教徒见佛的相好就要念佛的功德,念佛



的功德你落了泪了那是真念佛,是真佛子!这是修福德资粮。所以很多参禅的人



参到最后不拜佛,这都是偏执,偏于一端。禅宗,侧重于智慧资粮,是引导着我



们见空性的一个法门。讲要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怀疑。



怀疑什么?怀疑你的错误见解。你总觉得你什么事情都懂,什么认识都对。佛说



都错了。所以你要怀疑呀,你要觉着什么都对,你永远也参不得禅。其实根本的



错误太多了,佛说众生的错误我若一劫、若一劫余都说不尽呢。你有那么多的错



误,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正确。最根本的错误就是你执著于自性,执著于有个我。



佛让你要怀疑。你的疑情不起,不破除你多生累劫所熏习的错误见解,怎么能见



空性呀?这是禅宗。而阿弥陀佛的往生法门,侧重于俗谛,是从佛的果德上,从



佛陀无始劫来所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上说的。观阿弥陀佛的相好,思念阿弥陀佛



因地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佛陀的每一相都是其因地的功德所成就的。所以要以



“信”字当头,信佛的功德,信念佛的功德。信念一定要坚定,才能修弥陀法门。




现在的人都喜欢禅净双修,我不认为禅净能双修,而且何必禅净要双修呢?佛陀



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病,哪个当机你修哪个嘛。有人说通过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能摄心一处。那只是你借用念佛号在修禅



定。你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最



后也能系心一处。所以有参禅的人到我家跟我辩论,说“南无阿弥陀佛”和“一



二三四五六”没区别!我当时说:“出去!什么时候你把‘南无阿弥陀佛'和



‘一二三四五六’的区别搞清楚了,再进我家门儿。”“南无阿弥陀佛',这六



个字是法藏比丘因地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经多生累劫勤苦修行而成就的六字洪



名啊!我的老师黄念祖老居士,当年一讲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当即就



落泪啊。那是怎样的信,怎样的宗教感情啊。当然,你把念“南无阿弥陀佛”作



为摄心一处的修禅定的方法,那么你念“一之三四五六”、“ABCDEF”都可以。



总之禅净这两个法门是决然不同的,没必要双修,而且也不可能双修。我是不赞



成禅净双修的。




从真谛上说,有智慧而不住生死,这是佛陀的智慧,是般若。晓得凡夫生生死死



是因为不认识世界的真实,执著于一个自性而舍不得撒手。我们背离了真实因此



堕入了轮回,这种正确的见地就引发我们生起坚固的出离心,不会沉溺于醉生梦



死的人生。从俗谛上说,有悲心而不住涅槃。这个世界是因缘合和的,我们自己



觉悟了,但是看到还有那么多的众生不觉悟,不晓得这个道理啊。我们要发愿,



度众生,让大家一起觉悟、一起成佛。这是发是广大的菩提心。前者,有智慧而



不住生死,发起坚固的出离心,就是觉悟人生;后者,有悲心而不住涅槃,发起



广大的菩提心利益众生,就是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这是佛教顶天的一面;奉献人生,这是佛教立地的一面。中国佛教的



现状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顶天的一面——佛陀所说的根本的教法,我们佛



教徒有几个说得明白的。上午有同学问:佛道是一家吗?佛跟道要是一家,那玄



奘法师到印度干什么去了(众笑,鼓掌)?他一定得是去学了点儿我们中国文化所



没有的东西。我常给朋友们提醒:每个佛教徒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释迦



牟尼他老人家说了一个什么道理,是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耶酥、穆罕默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所有这些



思想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统统都没有说过的?而正是因为你对释迦牟尼



佛所讲的这样一个与一切外道最不共的道理生起了信心,你才信仰佛陀说的教法,



而不去学道,不去信仰基督教。我经常讲,我到死的时候不是坐在那里念阿弥陀



佛,而是还在问自己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没有?搞明白这才是学佛呀。




尤其对于知识分子的佛教徒,要从听闻佛陀的正法开始,深入经藏。现在有种种



的说法:“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一句弥陀,解脱生死。”这种话只能是当



机说法,说给那些没有能力、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人。念佛总比不念佛好



吧。但是你如果鼓励所有的佛教徒都这样,佛法很快就会灭啦。有些朋友和我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