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明对比。这也是蓝怡认为此地志的遗憾之处。

成亲之时,小七送她几幅自己作的画,蓝怡看到他的画风便觉得小七在制作舆图上,应有一定的天分。所以她前一段时间才让小七画幅大青山,便是此时桌子上这一幅,请柴公常过目。

柴公常的双目仍黏在画上,半晌之后才抬起头,“确如孟兄所言,于画而言不算佳作,但是若从制舆图来看,此子倒是有些天分。”

蓝怡听后,十分高兴,“柴先生,恩师,小七的画构图严谨,对所绘景色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比例和位置处理,还算恰当。我觉得他若是能得名师指点,当能制出更为清晰可用的舆图。”

清晰明确的舆图,无论是在军用中还是在民用中,都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在这没有飞机、卫星的年代,绘制舆图就是田野作业,实地考察,这一点从地图被称为舆图就可以看出来。“舆”就是车的意思,形象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坐车或骑马前往待探索测绘的区域,凭借简单的定向设备,再将亲眼看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绘制到图上。所以大周的舆图,多是以山川河行进路线为基准绘制的,很少是以客观比例为基准绘制,所以有颇多失真之处。

柴公常点头道,“太上皇在位时,便在国子监内设制舆图一科,揽制舆图之能士入国子监专学此道,试绘大周全舆图。”

“画出来了么?”蓝怡迫不及待地追问,太上皇传位给柴训已经有八载,按说应该画出来了吧,怎么没有见到呢。

柴公常神秘一笑,“这便不得而知了。”

蓝怡看着他的表情,茫然不知何意,转头求助自己的恩师。

无名先生叹息一声,“傻孩子,全舆图乃何等珍贵重要之物,岂是你能问,能知晓的!”

蓝怡眨眨眼,赶紧给柴公常赔礼道,“常先生,蓝怡无知,还望先生勿怪。”

柴公常笑咪咪地点头,“无妨,且是闲话罢了。”

舆图,特别是按照尺寸比例绘制逼真的舆图,工程量十分浩大,柴荣在位之时国子监揽天夏能士上百人,花去十数载的时间才绘制而成。柴公常在太上皇的宫殿内见过这张一丈余长的舆图,上边山川、河流、城镇、道路绘制十分详细,连他都叹为观止,可就是这样逼真的舆图太上皇仍觉不够,直指着好几处山川言说不够精确。

蓝怡本以为是这个年代的技术不够或人手精力不足,才不能制出精确的舆图,小七又在画画制图上有些天分,且他又想到大周各处走一走、看一看。见到柴公常后,她就想着向他推荐小七,想着小七能入了他的眼,跟在他身边去各处查看行走,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发挥他的长处,参与到绘制精确舆图的工作中,修正和完善《大周地志》所载的舆图,岂不是美事一桩。

还好自己没有和小七提起,否则白白让他期盼一场。看来自己仍是不够了解这个时代啊!蓝怡暗暗告诫自己不可大意,凡事不可太想当然,调整好心态后她接着询问道,“柴先生,不知您可认得哪些乐为人师的制舆图高手么?”

“乐为人师?哈哈,此词用的甚好。”柴公常大笑到,“我这次到黄县,身边便带了两个制舆图的高手,其一是马荣,另外一人叫做拓跋孝直,此人才奇才,制舆图之能不在马荣之下。”(未完待续。)

第四七三章 拓跋到场

“拓跋孝直?!”蓝怡听了一惊,“他还是制舆图高手?”

没想到蓝怡竟认得拓跋孝直,柴公常先是惊讶,后又了然。周卫极乃黄县班头,又是本地厢军干将,是去年捉拿拓跋孝直等人大功之臣,定是他与蓝怡说起了拓跋孝直的事情。

“不错,此子不只是一员虎将,还足智多谋,身具数能。”柴公常语气中颇多赞赏,“我们这次要在黄县待一阵子,改日倒可以让你这位朋友与他见上一见。”

让小七去见拓跋孝直,学习制造舆图的方法这个建议,蓝怡觉得甚有点不可行,“多谢先生告知。先生能在此处多住些时日,真是太好了。”

柴公常点头微笑,又言道,“《大周地志》所载舆图,确实存在诸多不详甚至谬误之处,需一一改正。你觉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该改进之处?”

蓝怡没想到柴公常会询问她的意见,她看向自己的恩师,见他点头,才认真言道,“先生,蓝怡寡陋不敢冒言。地志征引广博,所载的各州县的地望、得名、城池、古迹等已够详尽,无需再补充。若说需要改进之处么,我认为书中所载的神话传说还需斟酌。”

柴公常眼中闪过精光,“哦,你且道来。”

“按照地志来说,最古算是《山海经》了,其数记载了远古地理风貌和山川河流走向、鸟兽资源及各地风土民俗等,虽与今相隔甚远。很多地名已不可考,但也有一部分是真实可考的,上边记载的神话故事颇多。您肯定是耳熟能详。《大周地志》上所载的神话传说,与山海经上所言的有些出入。比如《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三危山有白身四角食人兽名獓噎,《大周地志》上说三危山无草木,多金石;西汉顾野王的《舆地志》的记载也与《山海经》相同。”蓝怡谨慎言道,“此外,还有关于帝颛顼死后葬于鲋鱼山,后成北方天帝、幽都之主。乃称东神,《大周地志》却记入……”

蓝怡有理有据地列出《大周地志》的四处神话记载错误,柴公常均仔细听着。

“当然。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不能说哪本上记载的就是对的,蓝怡狂妄评之,先生姑且一听罢。”蓝怡说完。又客气地加了一句。

柴公常摇头。“你所言之传说,我回去之后命人再仔细核对,若真如此,自当改过来。”

无名先生也捋须表示认可。柴公常看他一眼,挂起笑意赞扬蓝怡道,“孟兄,你这女弟子,果真读书颇多颇深。涉猎甚广。”

无名先生微微一笑,谦虚道。“她也不过是喜些搜神志怪之书罢了。”

柴公常看他得意的样子,朗声笑道,“谁又想到,如今大名鼎鼎的青山客,不止在诗词上造诣颇高,还好搜神志怪,呵呵。”

蓝怡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知道自己是青山客的人,越来越多了。

正在这时,有三人先后走进绿玉院,为首之人一张紫微微的方脸,高鼻梁深眼窝,双目如电,似可看透人心。此人虽身高中等,但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压迫感,使得他身后的两个高个护卫黯然失色,沦为陪衬。

柴公常见到他进来,笑道,“孟兄,蓝怡,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拓跋孝直来了。”

拓跋孝直踏进堂屋,拱手向柴公常和无名先生行礼,“孝直拜见常先生,拜见孟先生。”

于伯此时从院内走进堂屋,站在无名先生身后,沉脸打量拓跋孝直,从呼吸吐纳和步履、站姿上,可知此人乃是高手,不可不防。

无名先生微微点头,因柴公常多次对他提到此人,今日得见,并不觉得陌生,“嗯,坐吧。”

拓跋孝直这才站起,转身坐在蓝怡身旁。随着他的靠近,蓝怡觉得压颇感更大了,甚至让她呼吸都不舒服。

于伯看她脸色不对,警告地看了拓跋孝直一眼,提步走到蓝怡身前,给她倒了一杯茶,“姑娘,喝茶。”

于伯过来后,蓝怡才觉得呼吸顺畅起来,道谢举杯饮下一口,方觉得急促的心跳平稳下来,忍不住转头瞪了拓跋孝直一眼。不管这个人自己穿越而来的老乡,蓝怡都觉得他不顺眼,十分不顺眼!

虽然不晓得他如何做到的,但是蓝怡知道自己方才的失常,乃是他所为。

拓跋孝直对蓝怡的眼神视若不见,挂起淡笑,“常先生,方才进门时听您言道青山客,不知孝直今日可否有幸,见一见这位什么神秘的牡丹主呢?”

不待柴公常回答,蓝怡站起身抢先道,“常先生,恩师,请容蓝怡先行告退。”

她的意思很明白,不想让拓跋孝直知道自己就是青山客,也不想与此人多接触。

无名先生点头,“回去吧。”

蓝怡给二人屈膝行礼,走出大门。无名先生转头看着柴公常,目光带有几分不悦,“你所言不虚,拓跋将军果真是能人。”

能到一进门,就给他的女徒弟一个下马威。

柴公常尴尬笑笑,心中也埋怨拓跋孝直,你好端端的与一个小姑娘过不去算什么。

“青山客孝直怕是无缘相见。”柴公常打破尴尬地气氛,没有再提青山客便是蓝怡的事情,“你今日过来,所为何事?”

拓跋孝直已收起一身的煞气,依旧挂着不卑不亢地笑意,语气中颇有几分兴奋,“在下久慕青山客大名,今日得空便请二位兄弟带在下前来此处访寻一番。无缘见青山客,能一览他笔下的白牡丹园,也是好的。孟先生久居于此么,可知哪间院子是青山客当时的居所?”

拓跋孝直做出一副对青山客慕名已久的模样,提出的问题也与很多来踏访牡丹园的读书人一样,似乎他真的是为此而来。

“不知。”无名先生头也不抬地答道,对于看不顺眼的人,他向来是没有好脸色。也就是看在柴公常的面子上,否则他早就端茶谢客了。(未完待续。)

第四七四章 恨意何来

蓝怡回到家,仍在想拓跋孝直的事情。周卫极捉拿拓跋孝直等人时,胳膊受了伤,黄县厢军死伤惨重,她仍记得一辆辆车拉回众将士尸体时的亲属扶车痛哭的场面。对这帮人,她是恨的;后来在地底石窟内见到祖国形状的石头和上边的刻字,她对拓跋孝直有了另一种期待,想着他跟自己一样,是故乡的来客,且该是一个爱国的军人。前几日听周卫极说他随着京中探查石窟的官员一起达黄县,她想着是否要去见见这位“老乡”,就算不能确认,远远一观,知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也好。

蓝怡觉得,若他真的是来自自己的故土,那么看到他应该会有一种亲切感才对。没想到今日偶见他,亲切感一点没有,反而从他身上感受到浓浓的敌意,这股子敌意大到初次见面他就掩藏不住。

蓝怡皱起眉头,自己与他,肯定是初次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