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门闲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老辽王问道:“你以前都免费帮农民耕地?”

昭王代为回答:“他是清晏县有名的大善人,做的善事数不清。”

不少人肃然起敬,虽说很多地方民风淳朴,但真正的善人不多,值得圣上给他立牌坊。

轩王道貌岸然的问道:“你这样就能让老百姓过好?”

烈山岩应道:“当然先要降低租税、吏治清明,没有盗寇、奸人作乱,还要天照应;但圣上圣明,这些不用草民操心,草民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襄王提问:“农民每家每户都会养猪,你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烈山岩看一眼逸公子,镇定应道:“农民自己都没得吃,猪养两三年才六七十斤,瘦的也没什么肉。草民家里养的猪,一年就能长到一百多斤,不仅有肉,还有油,养一年也正好吃。农民若是将自家的猪草之类给草民,草民再折算成猪肉给他们,不仅比他们自己养猪划算,草民也不会侵占他们利益。”

襄王也看一眼逸公子,猛然醒悟,最后一句才是关键。

火氏的布便宜,但挤占了农民的利益。烈山岩要养猪,是将农民做不好的事集中做得更好。一点点做得更好,最后自然没有不好的道理。

这就是规模经济和效率的问题。

火氏产布、乔氏产粮,都是规模经济,能提高效率,但和小农经济就是产生冲突。

农民被压榨之后,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也没什么选择余地,只能变成矛盾。烈山岩不同,他从农民角度出发,打猪草能换肉,自然能换钱,那农民养不养猪就无所谓。火氏如果收购农民的棉麻,价格合适的话,矛盾也会缓和一些。

具体讲起来就多了。

圣上亲自下旨:“烈山岩忠孝仁善,辅助平乱、平定一方有功,特封清晏县男,赐食邑二百户,赏黄金百两。先妣烈山毛氏,追封清晏县君,赐谥贞懿!”

☆、第212章,人之初

烈山岩忍不住又哭,不少人哀之。

颜思行蹦出来要抗议。一个县男赐食邑,一个县君赐谥,这都是不合礼仪规矩的。

内官机灵的喊道:“诏宁清滔上前。”

宁清滔孔武有力,目有侠气,走到颜思行身边,还带着一阵杀气,吓得他不敢吭声。

圣上问道:“对‘侠以武犯禁’,你怎么看?”

宁清滔应道:“这和儒以文乱法一样。外面那些读圣贤书的儒士,有一些是真的为朝廷法度考虑,但过于迂腐;河水也要往前流,若是圈在一个池塘里,时间久了就臭了。有一些抱着什么目的就不说了。还有一些读了两本书就瞧不起老百姓,殊不知若是农民不种地,他们早饿死了。”

逸公子不知哪寻来一张琴,随手拨动琴弦,一边摇头晃脑的唱:“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

旭王喊道:“儿子!”

老百姓差点跟着唱,逸公子忙挥手让他们停下,手指又在琴弦划过,琴声铿锵。

其他人都无语,小太保能否严肃点,这里可是太极殿。

圣上听外面一帮老顽固老王八还在引经据典呼天抢地,这回姑且饶了逸公子。

宁清滔知趣的讲回来:“草民以为,侠者犯禁分三种。常有纨绔子弟、奸臣恶吏等,嚣张跋扈、仗势欺人;别人有了能力,难免有样学样。其次,贪官污吏欺压百姓,官官相护,百姓求告无门、有冤无处诉;我辈习武之人,有能力就应行侠仗义、惩奸除恶、替天行道,这最容易被那些权贵针对。还有一种,名为侠者,实为盗贼。侠者都是轻生重义、勇于舍己救人之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绝不会轻易犯禁。”

大家都静下来听着。据说这次平乱,一帮任侠也立了大功,逸公子能整。

圣上颔首:“你以为该如何妥善处理?”

宁清滔应道:“草民惶恐,作为侠者,帮老人挑水、收养几个孤儿,这都没什么;但替天行道、和奸臣权贵等对上,说实话风险很大。所以,还是应该吏治清明、天下太平,一切都照规矩来,侠者也照规矩来,这样最妥当。”

圣上颔首:“吏治清明,也难免有些勋贵官吏自甘堕落、包藏祸心、祸国殃民。让任侠作为监督者,发现不法,可层层上报,直至将奸臣恶吏惩治。”

像是自言自语,又像一记惊雷,大殿内不少人被雷翻了。

这是要设置一群监督者,貌似比御史台还牛逼。

御史总归是官,这些任侠是民,让民监督官,以后不得乱套。

圣上已经想好:“宁清滔听旨:今命你为东南七州总监事,归东南节度使统领。昭王听旨:在东南七州每州各选出任侠、百姓代表等二百人为监事。凡有不法,证据确凿后,可代百姓要求知县处理;五日内不妥善处理者,可上报刺史;十日内不处理者,可上报节度使;一月内不处理者,可进京面圣。”

宁清滔和昭王赶紧领旨。

大殿内哗然。这事就大了,这也还没上朝商议,圣上就这么决定了?

昭王这鬼节度使第一项实权已经出现,貌似东南七州要被他控制了。

唯一就是此事暂时还是东南七州,牵涉到霍家谋逆、火氏作乱,现在手段强硬的整治。

大家还是震动,颜怀卿、逸王、荣王、恒王等纷纷出来跪下。

这事儿绝不能这么搞。让贱民监督官吏,简直反了!还有那些任侠,都是无法无天之辈,最无法无天的就是逸公子,若是任侠都和她学,大家别玩了。

圣上凤眸睁开,天威降临,继续喊道:“襄王、旭王、赵宏绰!”

襄王一身黑底赤龙罗袍,王者之威爆发,从颜怀卿等人身边经过,谁都没敢拦。

旭王推着轮椅上前,也是王者之威带着杀气,震的那些乱哄哄的人静悄悄。

赵宏绰出来。他三十出头,高大威猛,一身黑底麒麟纱袍,一身王子皇家气度,一身庄严凛然正气。他是圣上堂弟、燕王的庶子,目前任吏部侍郎,也是皇室比较有潜力的一个。

赵宏绰大步从那帮人中间走过,文官像个武将,颜回声、方庆余等人赶紧闪。

赵宏绰当没看见,和旭王、襄王一块跪在玄陛下。

圣上忽然站起,天威冲出太极殿、直上九霄:“襄王、旭王、赵宏绰听旨:自今日起,凡朕之旨意,若你三人同时以为不妥,可以直接废除。暂时试行一年。”

一道惊雷,余音绕梁,时间却像定格,上自王侯、下至百姓,一点声音也无。

襄王、赵宏绰好像没听明白,颜怀卿、逸王、荣王等也好像没听清,无数眼睛傻乎乎的看着圣上,圣人的想法,恕我们真的听不懂。

逸公子坐下边也安安静静的,这是一个历史时刻,不适合嗑瓜子或者乱弹琴。

足足过了三分钟,那些内官、史官终于在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太傅颤颤巍巍站起来再跪下:“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旭王看看襄王和赵宏绰,一块领旨:“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逸公子挥手,老百姓也齐唰唰跪下高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激情唱一段。

文武百官总算回魂,回想起来愈发震惊,惊的浑身发抖:圣上主动给自己戴一个紧箍咒!这是来真的!

圣上都要给自己戴紧箍咒,那任侠、百姓代表的监督,谁还敢拒绝?那不是明摆着说你要干点见不得人的事、反正不干好事?

旭王、襄王、赵宏绰领旨退下,恒王趁机闪人,荣王、逸王也闪人,不多会儿退的干净。

逸公子挥手,歌声整齐停下,圣上一眼扫过,历史平静的翻开新的一页。

内官喊道:“诏黄桑娘觐见!”

大殿内再一次骚动,把历史先放下,从千米长布到火氏、田凌再到黄桑娘,这个先来。

片刻,一个妇人,在内侍导引下款步走来。

她不到三十岁,桃红色上衣,柳绿色长裙,刹那一阵春风扑面,清新自然中透着一股灵气。三千青丝整齐盘起,上面戴着一朵淡绿绢花,鬓边一支青兰簪。五官清秀,不施脂粉。温婉秀美,柔中带刚。

万众瞩目,妇人走到玄陛下,大礼参拜,背影很性感。

☆、第213章,赔本买卖

明淑郡马东方淳熙,一个温纯孝顺的年轻人,亲自端着三大碗药,来到逸公子跟前。

一股浓郁的药味儿,传遍整个太极殿。

无数人瞅着逸公子,闹腾的时候活蹦乱跳,吃药不会换个地儿吗?熏死了,简直无药可救。

英谟、英俊等人过来押着逸公子,不吃哪儿也别想去,熏死了咱有参王。

圣上坐在龙椅上,不理那小兔崽子:“平身,黄氏,你织布的手艺和谁学的?”

黄桑娘站起来低着头,官话带着浓浓的信州口音、水煮鱼似得麻辣鲜香:“民妇娘家祖上十代都是靠织布营生,之前家里开了一间织布坊,最多一年获利二百多两银子。民妇从小爱织布,于梦中得高人指点,织出的布与别人略有不同。”

圣上说道:“你布织的很好,你娘家布坊现在每天织多少布,盈利如何?”

黄桑娘咬牙:“民妇娘家织布坊,十年前就关门了。”

逸王抢先问道:“你家祖传的织布手艺,为何会让你学会,并嫁为人妇?织布坊一年获利二百两银子,算是小富之家了,为何会关门?”

黄桑娘咬牙应道:“民妇从小爱织布,家母对祖传的手艺没管那么严,成亲了也可以在织布坊织布。只是,十五年前,火氏派人上门,要求我们归顺;家父不同意,不久火氏廉价布在东桑县及周围数县抢占市场。开始老主顾、乡亲还买我们的布;后来火氏不停降价,时间长了,老主顾和家父都熬不下去。最可恨的是,火氏还想将民妇抢走,幸得贵人相助,民妇才逃过一劫。”

襄王问道:“火氏的布和你织的布,本钱及质地究竟差多少?”

黄桑娘应道:“质地差不多的布,本钱上,民妇偶尔听说,火氏要略低一些。若是这样,大不了我们少赚点,开始我们也降价。但火氏财大气粗,降的比我们还多,就算赔本,也能将我们挤垮。”

颜回玝又不甘寂寞、嗤笑:“你白痴吗,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