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炎黄春秋200911全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你们的。他留给我的印象正如你们每个人习惯称呼他的那样,他是一个诚实的人。而且我得出一个结论:尽管亚伯拉罕·林肯是集伟大、明智和雄辩于一身,他还是不会以伟大的亚伯拉罕、明智的亚伯拉罕和雄辩的亚伯拉罕这类称号名垂青史的,如果这个国家得救的话,他将以诚实的亚伯拉罕名垂青史。他将以这个称号流传下去,将和华盛顿的名字并列地写在我们这个辽阔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不至于贬损后者。” 
  由此我也认为,正如公众所评价的,奥巴马确实是智慧的,但也正如他的偶像林肯一般,他更是真诚的。 
  让我们回想一下奥巴马竞选时的一个片段:他的黑人牧师赖特是他家的好友,赖特对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敌意,他攻击美国白人,攻击美国政府。此事被麦凯恩拿出来攻击奥巴马,并令奥巴马的支持率迅速下滑。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碰到这种危机时刻,奥巴马会说些道歉的话,并批评和疏离这位牧师朋友,以摘净自己,挽回选票。可他在题为《更完美的联邦》的讲演中说出的却是另外一番话。他开宗明义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可能跟这个牧师切断关系,正如我不能跟我的白人外祖母切断关系一样,因为这就是美国。牧师从小受到白人的欺负,因此他恨白人,这就是美国。我的白人外祖母恨黑人,我的黑人牧师恨白人,这就是美国,我必须得接受。因为他们都是美国的一部分。”接着,他话锋一转:“可是我的牧师犯了一个错,他把他所遭遇的一切当成美国的所有。他忘记了,我的竞选口号是我当了总统都会改变,他的错误就是他没有看到美国的伟大之处不是现在的缺点,而是美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会接受改变的民族,改变才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的竞选口号。” 
  奥巴马这番出人意料的讲演,又把他和林肯联系在了一起:大家把他称为“全美国历史上唯一能够媲美林肯的领导”。 
  还有,他跟麦凯恩做竞选辩论,主持人问两个候选人如何对付邪恶,麦凯恩回答“我打败它,我击溃邪恶。”而奥巴马说,“我们当然是要打败邪恶,可是我告诉各位,很多邪恶就是我们美国人在过去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在打败他们之前我们要先检讨自己。” 
  这就是奥巴马。这仍然是奥巴马的真诚。奥巴马是智慧的,雄辩的,才华横溢的,但他更是真诚的。唯有真诚方能赢得信赖。所以,美国选择了奥巴马,奥巴马赢得了美国。在信息化时代,奥巴马将跨越时空,赢得更多的人。因为人们都能够看到,都可以倾听,都在比较,都在思索。

柏林墙倒塌目击记·李 英
  1989年秋天,我以自费留学生的身份远赴联邦德国。那个时候,世界上有两个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德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前夜,两德统一的大幕徐徐拉开。我亲眼目睹了柏林墙怎样倒塌,两个德国怎样走向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又面临怎样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大墙时代 
   
  长途跋涉来到德国,还未完全洗去旅途的征尘,就被身边发生的一切深深吸引住了。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风暴的中心是柏林。 
  柏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城市。二战结束后,根据有关协议,战败国德国被美苏英法划分为四个占领区。1949年8月14日,西部美英法占领区合为一体,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0月7日,德国东部(苏占区)也组建了政府,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民德)”;作为战前首都的柏林位于东德的中东部,它也被划为四个占领区,苏占区称为东柏林,是东德的首都,美英法占领区称为西柏林,是西德的一个州,它如同孤岛一样处在东德的四面包围之中。 
  这个孤岛,曾经爆发过一场国际危机,把“冷战”演绎到了极致。 
  1948年,苏联切断了西柏林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一切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线,企图迫使西方国家放弃他们在西柏林的权利。于是美国和英国从这一年6月26日开始每天向西柏林空运生活必需品,持续达11个月,直到1949年5月4日苏联同意解除封锁。而结束封锁的原因是,西方对东德的交通运输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特别是西方禁止进口东欧集团的全部重要出口物资。 
  在空运的日子里,流传着一个“摇翅膀叔叔”的故事,说的是美军飞行员霍尔沃森驾驶的运输机上,不仅有各种生活必需品,还特地给西柏林的孩子们带去了泡泡糖。为了让孩子们在飞机短暂的停留期间尽快赶到机场,他约定了暗号。在无数的飞机中,摇晃着翅膀的那一架就是带来糖果的飞机。孩子们看见这架飞机,便喊着“摇翅膀叔叔”的名字,欢呼雀跃地跑来。 
  封锁取消了,冷战还在升级。 
  从德国被划分为不同的占领区时起,就不断有人从东德逃向西德,尽管1957年通过的东德法律规定,未经允许逃离东德者将被处以3年的监禁,但截止到1961年,陆续有近350万东德人逃亡西方,占东德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大多数是医生、教授、工程师和政府官员。 
  1961年8月12日晚上,100多万柏林人上床睡觉时,并没觉得和往常有什么不同。午夜过后,满载东德军队的卡车开到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线,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桩、铁丝网、水泥柱、石块、镐头、铁锹。 
  8月13日,东柏林人一觉醒来,听到的第一条新闻是:“华沙条约国请求东德政府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一个小时内,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剩下的也随即关闭。东德与西柏林间所有的交通路线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更令人惊异的是,一道被称为“柏林墙”的东西一夜之间从天而降。 
  原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在他的回忆录《我的经历》中,对建立柏林墙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作了详细介绍。他说: 
  从1949年到1961年,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与西德的边界在不同程度上也是如此),既无安全措施,也不进行检查,边界线就蜿蜒在街道、住宅区、树林或河道中,每天有50万人通过边界。那时在柏林西区至少有80个间谍机构和恐怖组织。对东德进行内部颠覆活动和货币投机,并且大量招募东德劳动力。这些动态的发展引起了东德政府的高度警惕。1961年8月3日至5日,华沙成员国的第一书记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时,东德统一社会党在同苏联共产党协商后提出,应按一般主权国家的做法对东西德、东西柏林边界进行“有效控制”,与会者一致表示同意。昂纳克说,他当时任党中央书记和国防委员会书记,第一书记鸟布利希责成他采取行动。于是,8月11日由人民议院发表时局声明,指出欧洲和平面临严重威胁。8月12日部长会议通过对边界实现“有效控制”的协议,下午4时鸟布利希签署命令,8月13日(星期日)零点开始行动,国家人民军战士和工人战斗队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建起了一道“柏林墙”。 
  最初,“柏林墙”只是一道铁丝网,以后才用灰色水泥预制板和砖块砌成。全长166公里。其中46公里横穿柏林市,其余为西柏林同东德波茨坦专区和(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专区的分界线,把整个西柏林环形包围,只留有9个过境通道。柏林墙并非只是一堵墙,而是两堵墙,靠西的那堵墙高3,5米至4米,墙头铺设有一根直径为35厘米至40厘米的铁管,使人无法攀登翻越,靠东的墙大体差不多。两墙之间是一条宽窄不等(平均50米宽)的狭长地带,作为控制区,其中建有一条宽6至7米的军用车辆通道,在108公里长的地段挖有拦截汽车的坑道,有的地方深达5米。沿着柏林墙总计有265个嘹望塔、137个碉堡和274个养有警犬的设施,墙上普遍装有报警器和照明设备,一接触铁丝网就会发出警报声。 
  在建柏林墙的同时,东德在与西德的整个边界上也拉起了铁丝网,挖掘了松土带,并逐步设立了严密的观察哨所和自动射击装置(直到80年代,在西德人的强烈抗议下,同时西德政府以两笔巨额贷款为交换条件,才使这些自动射击装置被清除)。1963年6月21日,东德国防部长签署了一条命令,对居住在距离边境线30到100米范围内的东德居民进行严密控制,任何人企图进入这一区域都需要特殊许可,否则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在东西方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边境线一带还埋设了70多万颗地雷。 
   
  初见柏林墙 
   
  我第一次看见柏林墙是在踏上德国的第一个夜晚,火车穿越东西柏林边界时,透过车窗,只能隐隐见到一条河在昏暗的路灯照射下闪着点点波光,河边有一道长长的墙体的黑影。有人叫了一声:“看,柏林墙。”就这一瞬间,我从东方跨入了西方。 
  几天后,姐姐专门带我去看柏林墙,由于这道墙的特殊意义,它已经成了柏林的一大景观。 
  当我站在柏林墙边,与它如此近距离接触时,心情很是异样。最初,我并没有激动震撼一类的感觉。反倒有一些失望:这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柏林墙?不过就是一道长长的望不见头的几米高的水泥墙,平淡无奇,实在谈不上艺术价值。但我仍然被触动了,因为我看到西德人民已经把这个平淡呆板的墙体变成了生动幽默的画廊,不知哪路高明的画家在这块巨幅画布上任意挥洒想象涂抹色彩,艳丽的色块,抽象的图案,粗大的字母……它们要表达什么?宣泄什么?渴望什么?期待什么? 
  目光越过柏林墙,看到墙东边的勃兰登堡门,它是另一个作为柏林城市象征的古迹,建于1788~1791年,是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